蚺蛇膽丸

蚺蛇膽丸

RAN SHE D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偏寒 (0.6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13%
脾經 12%
心經 11%
肺經 9%
大腸經 8%
腎經 8%
膽經 6%
膀胱經 5%
小腸經 2%
三焦經 1%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蚺蛇膽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藥性與功效:

1. 溫中散寒: 丁香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降逆之效。蚺蛇膽本身寒涼,與丁香搭配,可溫和其寒性,避免寒邪傷胃,減輕藥物對胃部的刺激。

2. 理氣止痛: 丁香能行氣止痛,與蚺蛇膽合用,可增強其行氣止痛效果,共同緩解因寒邪凝滯而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總之,丁香在蚺蛇膽丸中的加入,一方面可平衡藥性,另一方面可增強其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蚺蛇膽丸方劑中加入黃連,主要原因是: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蚺蛇膽性溫燥,加入黃連可平衡其燥熱之性,防止燥傷津液,避免藥性過於猛烈。
  2. 降火止痛: 蚺蛇膽善於解毒止痛,但其性溫,若體內有熱毒,服用後容易加重病情。黃連的寒涼之性可以降火解毒,配合蚺蛇膽,能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效果。

總之,黃連在蚺蛇膽丸中起著清熱解毒、降火止痛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安全性更高,更利於臨牀應用。

蚺蛇膽丸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胃、大腸經。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內蘊、蟲毒侵襲所致的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蚺蛇膽丸以蛇膽為主,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而苦參的加入則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作用,共同達到治療濕熱蟲毒所致的皮膚病的目的。

蚺蛇膽丸方劑中加入青葙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明目: 青葙子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的功效。蚺蛇膽本身性溫燥,加入青葙子可起到平衡蛇膽燥熱之性,防止其過度刺激眼睛,同時可減輕蛇毒對眼睛的損害,達到清熱明目的作用。
  2. 消腫止痛: 青葙子還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蛇毒引起的紅腫疼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這與蚺蛇膽的解毒消腫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蛇毒所致眼部病變的效果。

蚺蛇膽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蚺蛇膽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風溼疼痛等,木香可以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並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損傷部位的恢復。
  2. 和胃消食: 蚺蛇膽丸中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可能造成腸胃不適,木香可以健脾和胃,消除因服藥帶來的胃腸道不適,提高藥效的吸收利用率。

蚺蛇膽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蚺蛇膽本身亦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與硃砂相配,可加強鎮心安神之效,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

2. 驅邪辟穢: 古代醫學認為硃砂具有辟邪驅穢之功效,可防治瘟疫、邪氣入侵。蚺蛇膽亦具有驅邪辟穢之功,與硃砂相配,可增強驅邪功效,用於治療一些疑似邪氣入侵的病症。

蚺蛇膽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鬆弛肌肉等 therapeutic purpose,其中雄黃是其重要成分之一。雄黃,具有強烈的解毒作用,能消滅多種病菌,是許多中醫方劑中的常用藥材。其含有的砷化物成分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長的能力,對於一些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熱毒症狀有顯著的緩解效果。此外,雄黃的苦寒特性使其能有效清除體內的火熱毒素,有助於改善因內熱所引起的病症。儘管雄黃在使用上需謹慎,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合理的劑量下,它的療效是相當明顯的。在蚺蛇膽丸中,雄黃的搭配不僅增強了方劑的解毒效果,還能增進整體療效,使其在治療上更具針對性。總之,雄黃在蚺蛇膽丸的組成中,起到了突出清熱解毒作用的關鍵作用。

蚺蛇膽丸中加入青黛,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

青黛為蓼科植物蓼藍的乾燥葉或莖葉經加工製成,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蚺蛇膽丸以蚺蛇膽為君藥,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咳的功效。青黛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並輔助蚺蛇膽消腫止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青黛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預防感染,進一步提升蚺蛇膽丸的療效。

蚺蛇膽丸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龍膽草味苦性寒,擅長清熱瀉火,尤其對肝膽實熱引起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脅肋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蚺蛇膽本身亦有清熱解毒之效,龍膽草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瀉火之力,更能有效地緩解由肝膽濕熱引起的各種病症。
  2. 利濕退黃: 龍膽草還有利濕退黃的功效,可治療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症。蚺蛇膽亦具利濕作用,二者合用,可增強利濕退黃之效,對濕熱引起的黃疸、水腫等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蚺蛇膽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利膽和止痛,其中的成分之一麝香具有重要的作用。麝香由於其特有的香氣和藥性,自古以來就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藥領域。首先,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對於肝膽區域的瘀血有顯著的改善作用,從而提高蚺蛇膽丸的療效。其次,麝香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這使得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強大。此外,麝香還具有抗炎和鎮痛的特性,能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疼痛和不適,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緩解。由於蚺蛇膽丸多用於肝膽疾病,麝香的添加不僅提升了方劑的整體功效,也有助於增強患者的恢復力。因此,麝香在蚺蛇膽丸中的加入,實際上是根據它的獨特藥理作用和協同效應所做出的科學選擇。

蚺蛇膽丸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緩解蚺蛇膽的燥熱之性,避免其過於燥烈而傷及正氣。
  2. 增強療效:蚺蛇膽擅長消腫止痛,但對於一些寒凝氣滯、痰濕阻絡的病症,單憑蚺蛇膽效果有限。牛黃的清熱解毒、豁痰開竅之效,能與蚺蛇膽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蚺蛇膽丸中加入牛黃,不僅可以平衡藥性,更能提升整體療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蚺蛇膽丸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其 燥濕解毒 的功效。

硫磺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燥濕、殺蟲、解毒的功效。蚺蛇膽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但其性質偏寒涼,對於一些濕熱毒邪引起的疾病,單獨使用效果有限。

加入硫磺可以 增強蚺蛇膽的燥濕解毒功效,使藥力更加全面,更好地治療濕熱毒邪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瘡瘍腫毒、風濕痺痛、皮膚病等。

蚺蛇膽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解毒生肌的功效。蚺蛇膽丸多用於治療濕疹、疥瘡等皮膚病,白礬可有效抑制濕邪,緩解瘙癢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固澀:白礬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使組織收縮,減少滲出,有助於止血止癢,減少病竈蔓延。蚺蛇膽丸中加入白礬,可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蚺蛇膽丸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止血消腫: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炭化後的產物,具有涼血止血、活血消腫的功效。蚺蛇膽本身性寒,擅長清熱解毒,但其毒性較強,加入血餘炭可輔助其清熱解毒,並減緩蛇膽的毒性,同時止血消腫,防止藥物過於寒涼傷及脾胃。

2. 增強藥效:血餘炭可吸附毒素,與蚺蛇膽合用,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同時,血餘炭還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蚺蛇膽丸方劑中加入「蝦蟆」,即蟾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解毒消腫: 蟾蜍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水消腫等功效。蚺蛇膽本身性燥熱,容易引起上火,而蟾蜍則能平衡其燥熱之性,起到解毒消腫、防止副作用的作用。

二、增強藥效: 蟾蜍毒素中含有蟾蜍毒素、蟾蜍靈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抗炎、止痛、抗腫瘤等作用,與蚺蛇膽的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相輔相成,能增強藥效。

因此,在蚺蛇膽丸中加入蟾蜍,不僅能解毒消腫,還能增強藥效,使其更能發揮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蚺蛇膽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小兒蛔疳」,乃古代針對小兒寄生蟲病(尤以蛔蟲為主)所引發的複雜症候群。疳證為小兒脾胃虛損、運化失常,兼受蟲積所擾,症狀涵蓋熱毒、營養不良與局部感染。具體表現如下:

  1. 蛔蟲內擾:腹痛、時吐蛔蟲、下痢無定(糞便色雜)。
  2. 熱毒上攻:壯熱、眼赤澀痛、揉目頻繁,甚至視物不明(肝熱上炎)。
  3. 濕熱外發:皮膚瘡瘍(身體口鼻及下部生瘡)、發黃秃落(濕熱熏蒸頭皮)、蟲蝕齒落(寄生蟲或微生物感染)。
  4. 氣血虛衰:肌體羸瘦、無辜疳(頸部淋巴結腫大),甚則兄弟姊妹相傳至死(可能暗示傳染性寄生蟲病或合併感染)。

此證屬「蟲積熱毒夾虛」,治需殺蟲解毒為主,輔以清熱燥濕、涼血消腫。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殺蟲解毒

  • 蚺蛇膽:主攻殺蟲(傳統認為蛇膽可殺「腹內疳蟲」),兼具清肝明目之效,對應眼赤、視矇。
  • 硫黃、雄黃:燥濕殺蟲,直折寄生蟲與瘡瘍之毒(二黃為古代外用殺蟲要藥)。
  • 乾蝦蟆灰:解毒消疳,《本草綱目》載其治「小兒疳蝕」。

臣藥:清熱燥濕涼血

  • 黃連、龍膽、苦參:清瀉心肝胃火,苦參兼殺疳蟲(如《別錄》言其「殺疳蟲」)。
  • 青黛、牛黃、朱砂:涼血解毒,治熱毒瘡瘍(青黛專治發斑,朱砂鎮驚安神)。
  • 白礬灰、髮灰、銚絹灰:收斂瘡口、止血(灰類藥物多用於潰瘍久不收口)。

佐使藥:行氣開竅、局部外用

  • 丁香、木香:行氣止痛,緩解蟲積氣滯之腹痛。
  • 麝香、牛黃:開竅通絡,助藥力透達(麝香亦能散瘀消腫)。
  • 胭脂(傳統多用紅花製):活血散瘀,敷瘡生肌。
  • 牛角屑:清熱涼血,治癰腫(如《藥性論》載其治「赤禿」)。
  • 青葙子:清肝明目,針對眼赤澀痛。

配伍特點

  1. 內外兼治:內服殺蟲清熱,外用(鼻吹、瘡敷)直接作用於病灶。
  2. 蟲毒並治:既殺蛔蟲(雄黃、苦參),又解濕熱瘡毒(青黛、黃連)。
  3. 標本兼顧:攻邪為主(殺蟲解毒),佐以行氣活血,防藥性過峻傷正。

治療原理推論

  • 殺蟲藥(蚺蛇膽、硫黃)直接作用於腸道寄生蟲。
  • 清熱燥濕藥(黃連、苦參)抑制腸道濕熱環境,斷蟲滋生之源。
  • 涼血解毒藥(牛黃、青黛)處理熱毒外發之瘡瘍,防止感染惡化。
  • 外用灰類藥物收斂瘡面,促進癒合。

此方反映古代對「蟲疳」的整體觀:蟲積為本,熱毒為標,治以峻藥攻邪,配合局部外治,攻中寓緩。

傳統服藥法


蚺蛇膽1分(細研),丁香1分,黃連1分(去須),苦參3分(銼),青葙子1分,牛角屑1分,木香1分,朱砂1分(細研),雄黃1分(細研),青黛1分(細研),龍膽1分,麝香1分(細研),牛黃1分(細研),胭脂1分(細研),硫黃1分(細研),白礬灰1分,頭髮灰1分,銚絹灰1分,乾蝦蟆灰1分。
上為末,都研令勻,以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3丸,以粥飲送下;又以少許水化2丸,吹於鼻中;及有瘡處,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蚺蛇膽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蚺蛇膽丸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角膜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蛔蟲病黃熱病身體消瘦皮膚顏色發黃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蚺蛇膽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蚺蛇膽1分,烏梅肉7枚(微炒),蕪荑1兩(微炒),黃連1兩(去須,銼,微炒)。 主治:小兒赤白痢,努責腸頭出。

蚺蛇膽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蚺蛇膽(去脂,炙)1分,黃芩(去黑心)1分,枳殼(去瓤,麸炒)1分,甘菊花1分,牛膝(酒浸,切,焙)1分,赤芍藥半兩,升麻半兩。 主治:小兒無辜疳,發作穗,羸瘦,腹脹,面黃。

蚺蛇膽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蚺蛇膽1分(細研),丁香1分,黃連1分(去須),苦參3分(銼),青葙子1分,牛角屑1分,木香1分,朱砂1分(細研),雄黃1分(細研),青黛1分(細研),龍膽1分,麝香1分(細研),牛黃1分(細研),胭脂1分(細研),硫黃1分(細研),白礬灰1分,頭發灰1分,铫絹灰1分,乾蝦蟆灰1分。 主治:小兒蛔疳,壯熱,眼赤或澀,常多揉目,及發黃禿落,視物不明,手腳心熱,時出蛔蟲,下痢或青黃赤白無定,身體口鼻及下部生瘡,蟲蝕齒落,項邊生無辜,肌體羸瘦,兄弟姊妹相傳至死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