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性辛,熱,大毒。主治瀉下寒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殺蟲。主寒邪食積所致的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
蟾酥性味辛、溫、有毒。主治解毒、消腫、強心、止痛。治疔瘡、癰疽、發背、瘰癧、慢性骨髓炎、咽喉腫痛、小兒疳積、心衰、風、蟲牙痛。
麝香性味辛、溫。主治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鬱暴厥、中惡昏迷、經閉、癓瘕、難產死胎、心腹暴痛、癰腫瘰癧、咽喉腫痛、跌撲傷痛、痹痛麻木。
性辛苦,涼《唐本草》:"味辛苦,微寒"《海藥本草》:"味苦辛,微溫,無毒"張元素:"熱"《本經逢原》:"辛苦,溫,有毒"。主治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山豆根性苦、寒。主治清熱解毒、止痛殺蟲。主治咽喉腫痛、牙痛、痔腫、腹痛下痢、咳嗽氣喘、驅蟯蟲、蛇咬傷、蜘蛛傷。
硼砂性甘鹹、涼、無毒。主要功效清熱消痰、解毒防腐。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翳障胬肉、陰部潰瘍、骨哽、噎膈、咳嗽痰稠
生薑性味辛、溫。主治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孫真人紅棗丹, 出處:《理瀹》。 組成:巴豆霜1錢,杜蟾酥1錢,當門麝1錢,冰片1錢,山豆根5分,硼砂2分,老薑粉2分。 主治:喉風,喉痹,雙單乳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