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紅棗丹

奪命紅棗丹

DUO MING HONG Z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拔萃良方》卷一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2.1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肺經 19%
心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1%
大腸經 10%
腎經 5%
胃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奪命紅棗丹」方劑中加入麝香,是因其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

麝香氣味強烈,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對昏迷、中風等急症有較好的救治效果。紅棗則具有補血益氣、養胃健脾的功效,能緩解麝香的燥性,並增強其藥效。

然而,麝香屬烈性藥材,使用需謹慎,且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配製使用,避免造成不良反應。

奪命紅棗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括蟾酥,這是因為蟾酥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常被應用於治療各類病症。蟾酥是產自蟾蜍的腺體分泌物,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等功效。其獨特的藥性使其在治療某些急性病症時,能迅速發揮效果。

在奪命紅棗丹中,蟾酥的添加旨在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它能提升紅棗的養血效果,促進氣血的流通,從而達到更好的療效。此外,蟾酥還能改善體內的微循環,減少毒素的積聚,對於一些因外感風熱或內火過旺引起的疾病尤為有效。然而,由於蟾酥具較高的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避免不必要的劑量過量或不良反應。因此,奪命紅棗丹的組合反映了傳統中醫對於藥材性質的深刻理解與應用。

「奪命紅棗丹」方劑中包含「巴豆」,實為藥性猛烈的峻下藥,其毒性不可輕忽。其加入方劑的原因,應考量以下兩點:

  1. 瀉下通便:巴豆性烈,能強力刺激腸胃蠕動,使積滯宿便迅速排出,達到通便瀉下的目的。此舉可針對某些病症,例如腸道積滯、便祕腹脹等,起到快速緩解作用。
  2. 引導藥力:巴豆藥性燥烈,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發揮更強的療效。此方法在某些特定病症,例如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等,可達到通經活絡、驅除病邪的效果。

然而,巴豆毒性甚強,應由專業醫師嚴格把控劑量,且需配合其他藥物以緩解其毒副作用。患者切勿自行服用,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奪命紅棗丹」的組成中包含「硼砂」,實屬荒謬,此方劑並不存在於任何正統的中醫典籍或藥方。硼砂為無機化合物,具有一定毒性,不可內服,更不可製成藥物服用。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藥材配伍須根據病人的症狀、體質等因素精挑細選,絕不會使用有毒物質來治病。因此,任何宣稱含有硼砂的中藥方劑都不可信,切勿輕信偏方,應尋求正規醫療機構的幫助。

奪命紅棗丹中加入山豆根,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山豆根味苦性寒,入肺經,能有效抑制細菌病毒的繁殖,並具有抗炎作用。

在奪命紅棗丹的處方中,山豆根的存在,一方面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另一方面也能減輕藥物毒性,起到解毒護肝的作用。

總而言之,山豆根在奪命紅棗丹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能增強藥效,同時也能降低藥物的副作用,確保治療安全有效。

奪命紅棗丹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中散寒: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止痛、散寒解表之功效,能緩解紅棗丹的寒涼之性,避免服用後出現胃寒、腹痛等副作用。

二、 調和藥性:紅棗丹中可能含有寒涼藥材,生薑的溫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性過於猛烈,更安全有效地發揮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奪命紅棗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喉風痹,雙單乳蛾」。

  • 喉風痹:指喉部因風邪或熱毒壅塞,導致咽喉腫痛、呼吸困難、痰涎壅盛等急重症,多屬現代醫學的急性喉炎、喉水腫或咽喉部感染。
  • 雙單乳蛾:即扁桃體發炎腫大(單側或雙側),古代稱「乳蛾」,症狀包括咽喉腫痛、吞嚥困難,甚則化膿。

此方針對急症,強調「奪命」二字,推測用於病情危急時,以通竅開閉、消腫排膿為目標。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功效
  • 當門麝(麝香):辛溫香竄,能開竅通閉、活血消腫,為急救藥,尤擅通咽喉壅塞。
  • 梅花片(冰片):辛涼透散,清熱解毒,助麝香開竅,並緩解咽喉腫痛。
  • 杜蟾酥:辛溫有毒,攻毒消腫、止痛開竅,常用於咽喉腫痛及癰疽。
  • 巴豆霜:峻下逐水,破積排膿,此處取其「通閉」之力,助痰涎膿血排出。
  • 月石(硼砂):清熱化痰、解毒防腐,直接作用於咽喉黏膜,緩解腫痛。
  • 山豆根:苦寒清熱,專治咽喉腫毒,現代研究亦證實其抗菌抗炎作用。
  • 老薑粉:辛溫散寒,可能用於反佐寒涼藥,或助藥性上行。
2. 用藥邏輯
  • 開竅通閉:以麝香、冰片、蟾酥為核心,迅速疏通咽喉氣機,緩解窒息感。
  • 解毒消腫:結合山豆根、硼砂清熱解毒,直接作用於局部炎症。
  • 排膿攻邪:巴豆霜破積滌痰,針對化膿性病變(如乳蛾化膿)。
  • 外治給藥:藥末納入紅棗寒鼻,利用鼻腔黏膜吸收速效成分,同時刺激打嚏(噴嚏反射可宣通肺氣,緩解喉部窒礙)。
3. 治療原理

此方結合「急救開閉」與「局部消腫」兩大方向:

  • 急則治標:透過辛香走竄之品(麝香、冰片、蟾酥)快速緩解喉部阻塞,避免窒息危險。
  • 清解熱毒:山豆根、硼砂針對咽喉熱毒,抑制炎症反應。
  • 物理刺激:打嚏反射能宣發肺氣,间接緩解喉部肌肉痙攣;若已有化膿,巴豆霜或可促進膿液排出。

以紅棗為載體,可能取其甘緩之性,減少部分藥物(如巴豆、蟾酥)的刺激,同時黏附藥末,延長鼻腔接觸時間。


三、綜論

「奪命紅棗丹」屬古代喉科急症用藥,其組方體現「峻藥急救」思想,側重通竅與攻邪。針對喉風、乳蛾的氣閉膿成階段,透過局部刺激與全身藥效協同作用,達到即時緩解效果。然因其含蟾酥、巴豆等毒烈之品,用藥需精準掌握劑量與辨證,古法強調「陰虛孕婦忌用」,亦反映其攻伐之性。

傳統服藥法


當門麝1錢,梅花片1錢,杜蟾酥1錢(不見火,曬,研淨末),巴豆霜1錢(去油淨),月石3分(淨末),山豆根5分(淨末),老薑粉3分(用汁澄粉,曬乾,淨末)。
上藥照方揀選道地,研細稱准,合勻,收貯瓷瓶。
臨用時,用小紅棗1個,切蒂去核,外皮幸勿損傷,入藥黃豆大許,將棗摘蒂1頭寒入鼻孔,即閉口目避風,稍頃得嚏,喉漸通快,如出膿以銀花、甘草漱之,病甚者,再換1棗。凡治喉症,男左女
忌鮮發、魚、葷、青菜、辛辣等物。愈後忌七日為要。陰虛孕婦忌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乳腺炎五十肩乳房腺體瘤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奪命紅棗丹, 出處:《拔萃良方》卷一。 組成:當門麝1錢,梅花片1錢,杜蟾酥1錢(不見火,曬,研淨末),巴豆霜1錢(去油淨),月石3分(淨末),山豆根5分(淨末),老薑粉3分(用汁澄粉,曬乾,淨末)。 主治:喉風痹,雙單乳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