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瘡錠子

回瘡錠子

HUI CHUANG DING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8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1%
脾經 21%
腎經 16%
胃經 5%
肺經 5%
大腸經 5%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回瘡錠子方中使用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散寒止痛: 烏頭性溫熱,具有散寒止痛之效。回瘡錠子主治寒性瘡瘍,如凍瘡、皸裂等,烏頭可驅散寒邪,止痛止癢,促進瘡瘍癒合。
  2. 活血化瘀: 烏頭亦具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加速瘡瘍消退。回瘡錠子中,烏頭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活血化瘀效果,促進瘡瘍癒合。

然而,烏頭毒性較強,需慎用。回瘡錠子一般由醫師處方,患者需遵醫囑服用,不可自行服用。

回瘡錠子中包含蟾酥,主要是因為蟾酥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蟾酥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等症狀,蟾酥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殺蟲止癢: 蟾酥中含有蟾蜍毒素,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對於皮膚病,如濕疹、癬、疥瘡等,蟾酥可以起到消炎止癢、促進癒合的效果。

因此,回瘡錠子中加入蟾酥,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瘡毒的目的。

回瘡錠子方劑中含有巴豆,乃因其具有峻下逐瘀之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經,能瀉熱通便,消腫止痛,對於熱毒蘊結,血瘀不通所致之瘡瘍腫痛,具有顯著療效。

巴豆藥性猛烈,使用需謹慎,一般需炮製後使用,且不可單獨服用,需配合其他藥物以緩解其毒性,避免過度刺激腸胃。方劑中其他藥物亦能起到輔助作用,例如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以達到整體治療目的。

回瘡錠子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透邪: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可直接透達病竈,驅散瘀血,消腫止痛,有效治療瘡瘍腫毒,促進傷口癒合。
  2. 引藥入絡: 麝香的穿透力強,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增強藥效。 回瘡錠子中多含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藥物,麝香的加入能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從而達到快速消腫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回瘡錠子」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專治疔瘡,尤其針對惡瘡「透丁不痛無血」之症,其特點在於能促使瘡毒外透。傳統記載指出,以針刺至痛處見血後,置入藥錠並外貼膏藥,可於2-3日內自然拔除瘡毒,強調「最當緊用」,顯示其針對疔瘡危急重症的速效特性。《丹溪心法附余》更名「回生錠子」,暗示其具「起死回生」之效,進一步凸顯此方用於疔毒攻心、病情險惡時的救治作用。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草烏頭(1兩)

    • 性辛熱,有大毒,擅長通絡透毒、麻醉止痛。其穿透力助藥性深入瘡根,尤適用於「不痛無血」之陰證疔瘡,既能開瘀通滯,又可緩解疼痛。
  2. 蟾酥(7錢)

    • 為解毒消腫要藥,具強效麻痹、攻毒散結之功。與草烏相配,增強迅速阻斷疔毒蔓延之力,尤其針對「透丁」(疔毒深竄)之危候,可阻其內攻心脈。
  3. 巴豆(7分,去皮)

    • 雖量少,但其蝕瘡排膿、破血逐瘀之性猛烈,能助前兩藥撕開瘡口、引毒外泄。巴豆的「開竅宣滯」作用,使錠子植入後加速瘡毒從深部向外脫出。
  4. 麝香(1字)

    • 用量極輕卻為關鍵,其香竄透達之力貫穿全方,不僅引領諸藥直達病所,更**「通絡散結」以激活氣血**,促使「無血」之瘡恢復血流,為拔毒創造條件。

配伍邏輯與整體原理:

  • 「毒藥攻毒」框架:全方集大毒之品(草烏、蟾酥、巴豆)於一爐,以**「錠劑」形式局部用藥**,集中火力攻堅疔根。此設計避免內服毒性,卻能通過直接接觸瘡面發揮**「截毒拔毒」**之效。
  • 「通—破—提」三部驟
    1. (草烏、麝香):開通閉塞之經絡,恢復局部氣血運行。
    2. (巴豆、蟾酥):破開瘡毒堅結,腐蝕壞死組織。
    3. (全方協力):借錠劑物理留置與藥性疊加,形成持續向外「提毒」之力,終使疔根脫出。

此方體現中醫治療疔瘡「急則治標」的霸道法,針對毒邪深伏、氣血凝滯之重症,以峻藥直搗病所,符合「疔瘡宜刺、宜透」的傳統外科原則。

傳統服藥法


草烏頭1兩,蟾酥7錢,巴豆7分(去皮),麝香1字。上為細末,面糊和,撚作錠子。
如有惡瘡透丁不痛無血者,用針深刺到痛處有血,用此錠子(糹任)之,上用膏貼之,疔瘡四畔紝之。其瘡2-3日自然拔出。此藥最當緊用。
(《中國醫學大辭典》)。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回生錠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回瘡錠子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同名稱方劑


回瘡錠子, 出處:《外科精義》卷下。 組成:草烏頭1兩,蟾酥7錢,巴豆7分(去皮),麝香1字。 主治: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