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效蟾酥丸

JING XIAO CHAN S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1.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脾經 22%
腎經 16%
肝經 13%
胃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8%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經效蟾酥丸的主要組成之一是蟾酥,這是由蟾蜍的樹脂提煉而成的藥材,具有悠久的使用歷史。蟾酥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蟾酥生物鹼和苯丙素,這些成分對於調節人體的生理機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蟾酥具排毒和消腫功能,對於治療毒蛇咬傷、燒傷等有顯著效果。其次,蟾酥能增強免疫系統,促進白血球生成,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適合用於抗感染療法。此外,蟾酥還有鎮痛和抗炎的作用,對於風濕病、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具有積極意義。由於蟾酥具有強烈的藥理活性,需謹慎使用,通常建議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因此,將蟾酥納入經效蟾酥丸的組成中,不僅是其療效的考量,也體現了中醫藥學對於自然界資源的深刻理解與應用。

經效蟾酥丸中包含附子,其原因主要在於附子的溫陽散寒功效。

蟾酥性寒,擅於解毒消腫,但其寒性易傷陽氣,恐致寒凝血瘀,不利於病情的恢復。而附子性溫,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脈之效,可以溫補陽氣,抵消蟾酥的寒性,防止其寒邪傷陽。

此外,附子的辛溫之性,可助蟾酥疏通經絡,促進藥效發揮,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經效蟾酥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巴豆。巴豆在中醫中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主要用於通便和驅蛔。巴豆的主要成分是其所含的脂肪油和環烯醚萜,這些成分能夠有效刺激腸道運動,從而促進排便。這對於治療便祕或腸道阻塞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巴豆的作用不僅限於腸道,還可以改善周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在經效蟾酥丸中,巴豆與蟾酥等其他成分相互配合,能產生協同效應,使整體方劑的療效更為顯著。這種組合可以加強解除體內毒素的能力,進一步達到通便和排毒的效果。因此,巴豆的選擇在方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讓經效蟾酥丸在臨牀應用中展現出更好的效果。

經效蟾酥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開竅醒神,活血止痛: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蟾酥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善於解毒消腫,但其性寒易傷陽氣。麝香可以溫陽散寒,協同蟾酥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引藥入經,增強療效: 麝香氣味芳香,能引導藥物深入經絡,增強藥效。蟾酥性寒,入經較慢,麝香可以引導蟾酥更快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其解毒消腫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經效蟾酥丸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經效蟾酥丸主治牙疼不可忍。根據古文記載,其主要成分及功效如下:

  • 蟾酥: 解毒、止痛、散瘀。
  • 附子: 溫陽、祛寒、強心。
  • 巴豆: 瀉下、消癰、殺蟲。
  • 麝香: 開竅、醒神、活血。

從其組成成分來看,此方劑主要針對牙痛進行治療,採用了多種藥物進行配合。

  • 蟾酥為主藥,具有強效的止痛和消腫作用,可直接針對牙痛症狀。
  • 附子具有溫陽祛寒的作用,對於因寒邪引起的牙痛有較好的效果。
  • 巴豆雖為峻下藥物,但與硇砂等藥同用,在此可能取其破積消癰之效,協助蟾酥發揮作用。但巴豆有毒性,可能非本方的主要成分。
  • 麝香則能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有助於緩解牙痛引起的頭面部不適。

此方劑的煎服方法是煎湯後加入硇砂,熱含冷吐。硇砂具有消積、化痰、軟堅的功效,在此處可能起到增強藥效和引藥入病所的作用。

綜合分析

經效蟾酥丸主要針對牙痛不可忍的症狀,其主要成分中蟾酥有良好的止痛、解毒與散瘀效果,搭配附子溫陽祛寒、巴豆消癰,與麝香開竅、醒神、活血,輔以硇砂消積、化痰與軟堅。整體而言,本方劑具有較強的止痛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醫學對於疾病的認識與現代醫學有所不同,且方劑中的巴豆有毒,不排除本方劑與上述的「經效蟾酥丸」為同名異方,或是記載有誤。因此,該方劑的實際療效和安全性尚需進一步考證。

傳統服藥法


蟾酥1字,生附子角2豆大,巴豆1枚(去皮,研),麝香少許。上為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
以新棉裹1丸咬之。有涎即吐卻。
(《普濟方》卷六十五引《濟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經效蟾酥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蟾酥1字,生附子角2豆大,巴豆1枚(去皮,研),麝香少許。 主治:牙疼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