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結藥

穿結藥

CHUAN JIE Y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潔古家珍》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腎經 14%
大腸經 14%
心經 14%
脾經 14%
胃經 9%
肺經 9%
小腸經 5%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穿結藥方中使用蟾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破瘀散結: 蟾酥性寒,具有破瘀散結、消腫止痛之效。穿結藥多用於治療瘰癧、結核等疾病,這些疾病常伴隨組織腫脹、結塊。蟾酥可有效化解局部瘀血,疏通經絡,促進結節消散。
  2. 解毒抗炎: 蟾酥具有解毒抗炎的功效,可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繁殖,減輕炎症反應。穿結藥中常含有其他具有毒性或刺激性的藥物,蟾酥可起到解毒的作用,防止藥物副作用的發生。

穿結藥中含有麝香,其主要原因在於麝香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麝香氣味辛香濃烈,能開竅醒神,並能快速穿透血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絡阻塞,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穿結藥多用於治療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部疼痛、腸梗阻等症狀,麝香的通經活絡之效能有助於緩解症狀。
  2. 溫通散寒,消腫止痛: 麝香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例如寒性腹痛、腰腿疼痛等,具有一定的療效。穿結藥中加入麝香,有助於溫通經絡,緩解疼痛。

穿結藥中加入輕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解毒殺蟲:輕粉性寒,味苦,具解毒殺蟲之效,能清除體內積聚的毒素及寄生蟲,有助於治療穿結所致的病症。

2. 瀉下通便:輕粉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泄,有助於消除積聚在腸道的病邪,緩解穿結導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

然而,輕粉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穿結藥方劑中包含巴豆,其主要原因在於巴豆的峻下作用。巴豆性熱,味辛,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通便排毒,驅除腸道積滯。在穿結藥方中,巴豆往往與其他藥物配伍,用以治療腸道積滯、便祕、腹脹等病症。然而,巴豆性峻,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以免造成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穿結藥」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大實大滿,心胸高起,氣塞不通」,屬中醫「結胸」「痞滿」等實證範疇,表現為胸膈脹滿、氣機壅塞、甚則按之硬痛,可能伴隨便秘、呼吸不暢等症狀。此證多因痰飲、瘀血、食積等有形實邪壅滯胸腹,氣機閉阻所致,屬急重症候,需峻劑攻逐。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藥味組成與特性

  • 蟾酥:辛溫有毒,歸心經,具開竅醒神、解毒散結之效,能「破癥結」「消積滯」。其性峻烈,可迅疾通閉散結,針對心胸氣塞之實滿。
  • 麝香:辛香走竄,通行十二經,能「開經絡之壅遏」「透達氣血」,助破除胸膈郁滯,並引諸藥直達病所。
  • 輕粉(氯化亞汞):辛寒有毒,具逐水通便、攻痰消積之效,尤善「劫痰涎」「下積滯」,與蟾酥協力攻逐有形之邪。
  • 巴豆:大辛大熱,峻下冷積,可「蕩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為攻逐寒實結滯之要藥,本方取其少許以增強瀉下破結之力。
  • 乳汁為丸:以甘潤之性緩和諸藥毒性,避免峻烈傷正;薑湯送服則借生薑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之性,佐制寒毒。

2. 配伍邏輯

  • 以毒攻毒,峻逐實邪:全方集中多味有毒峻藥,蟾酥、輕粉、巴豆皆具強烈攻逐之性,針對「大實大滿」之急重證,以峻烈之勢破結消積。
  • 香竅開閉,氣血並治:麝香開竅透絡,協同蟾酥宣通氣機,解除「氣塞不通」;輕粉、巴豆則從二便分消痰飲積滯,使邪有出路。
  • 劑型與服法設計:黍米大丸劑量極小(約0.05克),且以乳汁緩和、薑湯護胃,既保證藥力峻猛,又避免過度傷正。

3.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開竅攻下」雙重路徑,迅疾破除胸膈有形之邪:

  • 上焦開閉:麝香、蟾酥辛香走竄,直達上焦,開泄氣機壅塞;
  • 下焦通導:輕粉、巴豆通利二便,使痰飲積滯從下而出;
  • 標本兼顧:氣塞為標,實積為本,諸藥協力攻逐積滯以治本,開竅行氣以治標,共奏「穿結」之效,故名「穿結藥」。

總結

「穿結藥」為古代攻逐實邪之峻劑,其組方體現「峻藥緩投」與「開閉並行」的設計思路,適用於邪盛體實之急證。然須注意,此類方劑現代應用需嚴格辨證,非實證壅塞者禁用。

傳統服藥法


蟾酥、麝香、輕粉各等分,巴豆少許(另研)。上為細末,以乳汁為丸。
每服如黍米大2粒,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穿結藥有毒,不可過量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禁用。

相同名稱方劑


穿結藥, 出處:《潔古家珍》。 組成:蟾酥、麝香、輕粉各等分,巴豆少許(另研)。 主治:大實大滿,心胸高起,氣塞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