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臍固陽膏

封臍固陽膏

FENG QI GU YA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8.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42%
脾經 28%
肝經 15%
腎經 13%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封臍固陽膏中加入附子,乃因其藥性溫熱,能補命門之火,溫腎陽而止瀉,且附子性善走竄,入足太陽膀胱經,可直達臍腹,溫中散寒。

封臍固陽膏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所致的虛寒泄瀉、腹痛、腰膝痠軟等症,而附子溫陽散寒,補腎壯陽,與方中其他藥物相配,協同作用,共奏溫陽固脫之效。

封臍固陽膏中加入蟾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驅風鎮驚,止痛止癢: 蟾酥性寒,味苦,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抗炎等功效。對於封臍固陽膏治療的陽氣虛損、寒邪入侵所致的腹痛、腹瀉、四肢厥冷等症狀,蟾酥可起到驅風鎮驚、止痛止癢的作用。

二、 溫陽散寒,回陽固脫: 蟾酥雖性寒,但其辛散之性,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溫陽散寒,回陽固脫,配合其他溫陽藥物,增強治療效果。

因此,封臍固陽膏中加入蟾酥,可謂是取其寒涼之性,又利用其辛散之性,達到溫陽散寒、驅風鎮驚、止痛止癢的效果,增強治療功效。

封臍固陽膏中使用麝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溫陽散寒: 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散寒止痛之效。封臍固陽膏主要用於治療陽氣虛弱、元氣不足等病症,而麝香可以溫補陽氣,驅散寒邪,從而達到溫補陽氣,固護元陽的作用。
  2. 引藥入臍,直達病所: 臍為神闕穴,是人體元氣出入之處,將麝香與其他藥物一同外敷於臍部,可以利用麝香的通透性,引藥直達病所,更有效地改善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封臍固陽膏主治陽痿,屬中醫「陽事不舉」範疇。古代醫家認為陽痿多因腎陽虛衰、命門火弱所致,臨床常伴畏寒、腰膝酸軟等症。此方以「封臍」之法(經臍給藥),利用臍部(神闕穴)皮膚薄、吸收快之特性,直達下焦,溫補腎陽,以「固陽」為核心目標。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分析

  • 大附子(薑汁制,陰乾)
    為君藥,辛熱大毒,通行十二經,具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之效。薑汁制可減其毒性,專入腎經以溫命門之火。《本草正義》言附子「能升能降,可通可行,無所不至」,針對腎陽虛衰之陽痿,能振奮陽氣。

  • 蟾酥
    為臣藥,辛溫有毒,具開竅醒神、溫通陽氣之效。《藥性論》載其「能發散陰寒,通陽氣」,與附子協同,增強溫通之力,破除下焦寒滯。

  • 麝香
    為佐使藥,辛香走竄,通行經絡。《本草綱目》言其「通諸竅,開經絡」,助藥性穿透皮膚,引諸藥直達病所,同時醒神助陽。

  • 升硫(硫黃)
    為佐藥,酸溫有毒,補火助陽。《本草求真》謂其「命門火衰,服之皆效」,與附子共溫下元,針對陽痿之根源。

  • 淫羊藿(熬膏)
    為使藥,辛甘溫,補腎壯陽。《神農本草經》稱其「主陰痿絕傷」,輔助附子強化溫腎之效;以白酒熬膏,取其酒性辛熱,行藥勢以助藥力。

2. 組方邏輯與功效推衍

全方以溫補腎陽、開竅通絡為核心:

  • 溫補層面:附子、硫黃直補命門之火;淫羊藿專補腎陽,三藥共奏「固陽」之功。
  • 開通層面:蟾酥、麝香辛香走竄,破除陰寒凝滯,使陽氣得以宣通,解決「陽鬱不舉」之病機。
  • 給藥途徑:臍部吸收配合膏藥封貼,使藥效持續滲透,針對下焦虛寒標本兼治。

3.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通過**「溫腎陽+通經絡」**雙重機制:

  1. 補其虛:附子、硫黃、淫羊藿填補腎陽,恢復命門火源。
  2. 通其滯:蟾酥、麝香開竅透達,破除寒凝血瘀,使陽氣得以布散。
    符合中醫「陽虛當溫,壅滯當通」的治則,切中陽痿「本虛標鬱」之病機。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薑汁制,陰乾)1兩, 蟾酥4錢, 麝香5錢, 升硫1錢6分。
上為末,用淫羊藿二兩,白酒二碗,入羊藿熬,煎好時去藿不用,將酒熬成膏,和藥末為二十四丸,瓷罐盛。
每用1丸,放臍中,不拘甚膏藥封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性冷感男性勃起障礙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封臍固陽膏, 出處:《良朋匯集》卷二。 組成:大附子(薑汁制,陰乾)1兩,蟾酥4錢,麝香5錢,升硫1錢6分。 主治:陽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