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刻歡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蟾酥,這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天然物質。蟾酥是從蟾蜍分泌的毒腺中提取的,主要成分為蟾酥醇、蟾酥糖等,具有多種藥理作用。
首先,蟾酥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炎症和腫瘤。由於其強烈的生物活性,能夠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代謝,從而提高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
其次,蟾酥中的化學成分對於神經系統有一定的調節作用,能幫助緩解焦慮、緊張等情緒。因此在刻歡丸中,蟾酥的加入可以增強其調理情緒、舒緩壓力的效果。
綜合來看,蟾酥在刻歡丸中的使用,不僅是基於其藥理特性和傳統療效,更是中醫藥材組合的智慧體現,充分發揮了中藥的協同增效作用。
刻歡丸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功效。刻歡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五靈脂可有效化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其二,五靈脂能通絡止痛,與刻歡丸中其他藥材如乳香、沒藥等相輔相成,增強止痛效果,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刻歡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神志昏迷、癲癇發作等症狀,麝香可迅速穿透血腦屏障,刺激腦神經,達到醒腦開竅的效果。
二、活血止痛: 麝香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因此,刻歡丸中加入麝香,既能開竅醒神,又能活血止痛,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刻歡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專治「風火牙痛」,即因風熱上攻或胃火熾盛所致之牙痛,症見牙齦腫痛、遇熱加劇,或伴牙根鬆動、頭面灼熱感。其名「刻歡」,喻其速效,取「即刻歡愉」之意;別名「過街笑」更形容患者痛苦驟解,行於街上不禁展顏之態。《玉鑰》載其為外用咬合劑,直接作用於患處,為古代急症止痛之捷方。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蟾酥(酒化透):
- 性味辛溫,有毒,具強效消腫止痛、解毒辟穢之功。酒化後通透性增,能速滲牙齦腠理,抑制風火鬱熱所致之腫痛。
- 現代觀點看,其含蟾毒配基類成分,可阻擋局部神經痛覺傳導,發揮鎮痛效果。
五靈脂:
- 為寒號鳥糞便,味甘溫,入肝經血分,傳統用於活血散瘀。此處取其「通則不痛」之理,疏通牙齦氣血瘀滯,助蟾酥開泄熱結。
- 其抗炎成分可緩解牙周充血,與蟾酥協同強化止痛。
麝香:
- 辛香走竄,為「開竅聖藥」,具超強穿透力,能引藥直達病所,散風熱、通經絡。
- 所含麝香酮可擴張局部血管,促進藥效吸收,並通過中樞調節降低痛覺敏感度。
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以「通、散、鎮」為核心:蟾酥解毒鎮痛為君,五靈脂活血化瘀為臣,麝香開竅引經為佐使。三藥合用,共奏「散風火、開瘀閉、止劇痛」之效。
- 局部給藥設計:丸劑咬合患處,藥力集中釋放,避開口服代謝,直達病灶。麝香引藥透膜,蟾酥麻痺神經末梢,五靈脂改善微循環,標本兼顧。
- 風火牙痛病機對應:風熱夾火攻齒,氣血壅滯不通。本方辛溫與活血並行,契合「火鬱發之」「結者散之」治法,迅速疏解局部邪毒氣血之結滯。
綜論:
此方為古代急症外用速效方,藥少力專,針對風火牙痛「熱、瘀、閉」病機,透過局部滲透、活血通絡、神經鎮痛三層機制解痛,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蟾酥1錢(酒化透),五靈脂1錢,麝香1錢。
上為末,研和為丸,約200粒,新綢包好,絲線扎,固藏,勿泄香氣。
每服1丸咬於痛牙。丸化即愈。
過街笑(原書同卷)、刻歡丹(《玉鑰》卷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刻歡丸, 出處:《外科全生集》卷四。 組成:蟾酥1錢(酒化透),五靈脂1錢,麝香1錢。 主治:風火牙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