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靈脂丸

WU LING Z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3%
脾經 43%
心經 14%
肝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靈脂丸」中包含「五靈脂」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止血化瘀:五靈脂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止血化瘀的功效。方中加入五靈脂,可針對出血不止、瘀血阻滯等病症,起到化瘀止血的效果。

二、活血通絡:五靈脂還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態。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五靈脂能起到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

五靈脂丸中加入麝香,是為了其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

麝香氣味辛溫,走竄力強,能直達病竈,且具有芳香開竅、醒腦安神、活血化瘀之功。對於五靈脂丸所治之痰濁阻滯、氣血凝滯等病症,麝香能開通氣道,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靈脂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本草綱目》、《幼幼新書》、《雞峰普濟方》、《婦人大全良方》、《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古今醫案按》、《太平聖惠方》、《醫學綱目》、《羅氏會約醫鏡》等古籍記載,五靈脂丸的主治功效可歸納如下:

1. 活血化瘀,止痛消癥

  • 婦科疾病:
    • 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產後惡露不盡: 《聖濟總錄》記載其能治室女月水不利,散在皮膚,癮疹丹起。 《古今醫案按》中提到用於治療婦人月經不調,行時腹痛,行後淋漓不止等症,並與其他活血化瘀藥同用,可見其活血化瘀之功。
    • 積年癥塊及惡血氣: 《婦人大全良方》與《太平聖惠方》均有記載,五靈脂丸可用于治療婦人積年症塊,惡血氣久不除等病症,體現其化瘀消癥的作用。
  • 腸胃積滯:
    • 食積不消,腹脹痞塊: 《太平聖惠方》記載其能治療久厭食在腹中成塊不消。《幼幼新書》亦提及可治小兒宿食不消,心腹脹悶。這顯示五靈脂丸具有消積導滯的作用。
    • 冷氣積聚:《太平聖惠方》記載可治冷氣、破積聚、消宿食。
  • 其他:
    • ?風疼痛:《聖濟總錄》提及烏頭五靈脂丸,可用於治療?風皮膚盡痛,身體若劃、若刺。

2. 散寒通經

  • 脾胃虛寒:《聖濟總錄》雖記載厚朴湯、辛香散等方劑治療脾胃虛寒,但同時亦載五靈脂丸治吐逆粥藥不可下,間接說明五靈脂丸可能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

3. 平肝熄風,止痙

  • 小兒驚風: 多部醫書均記載五靈脂丸可治小兒急慢驚風,四肢抽搐。如《聖濟總錄》、《幼幼新書》、《雞峰普濟方》、《太平聖惠方》皆有相關記載,並常與白附子、天南星、乾蠍、蟬殼等同用,以增強其熄風止痙的功效。
  • 中風:《聖濟總錄》記載其可治中風精神昏昧,四肢縱緩,言語謇澀等症,這可能和五靈脂丸中一些藥物具有開竅醒神、通經絡的作用有關。

4. 其它作用

  • 治療疳積: 《幼幼新書》與《太平聖惠方》均記載五靈脂丸可用於治療小兒氣疳,瘦無力,表明其可用于治療疳積等病症。
  • 止嘔:《聖濟總錄》提及五靈脂丸治吐逆粥藥不可下者,說明其具止嘔作用。

治療原理分析

五靈脂丸的主要成分五靈脂,其本身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癥的功效,這也是此方發揮作用的基礎。 從多個醫書的記載來看,五靈脂丸常與其他藥材配伍,如麝香,以增強其活血化瘀、開竅通經的作用;與白附子、天南星、乾蠍、蟬殼等配伍,以治療小兒驚風,顯示其具有熄風止痙的功效; 與烏頭、巴豆等同用,以增強其溫通散寒、破積導滯的作用。

總而言之,五靈脂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活血化瘀,疏通經絡,達到止痛消癥的目的;兼具溫中散寒,熄風止痙,消積導滯之效。 故能廣泛應用於婦科疾病、腸胃積滯、小兒驚風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1兩,巴豆40枚(去皮心膜,以濕紙3重,裹於煻灰火內煨令熟,取出細研,壓去油),木香半兩。
化氣消食
上為末,研入巴豆令勻,以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丸,以橘皮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麻痺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麻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月經稀少閉經四肢抽搐腹瀉半身或下肢麻木昏迷腹部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五靈脂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五三。 組成:五靈脂1兩(爲末),麝香少許(研)。 主治:酒傷。

五靈脂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五靈脂1兩,代赭1兩,巴豆霜1分。 主治:小兒宿食不消,心腹脹悶。

五靈脂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五靈脂1兩,附子1兩(炮制,去皮臍),天南星1兩(生用),乾蠍1兩(生用),蟬殼半兩(生用)。 主治:小兒慢驚風,四肢搐搦。

五靈脂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一引《全嬰方》。 組成:蟬蛻1分,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五靈脂半兩,南星(薑汁浸1宿,焙)半兩,乾蠍半兩,麝香1字。 主治:小兒吐瀉之後,變爲慢驚,發歇不定。

五靈脂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五靈脂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巴豆霜1分。 主治:小兒腹有積滯,致生寒熱,腑臟結實,心腹氣脹,常多少力。

五靈脂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五靈脂1分,蟾酥(塗酥炙微黃)1分,蟬殼(微炒)1分,夜明砂(微炒)1分,蝸牛(濕者)1分,青黛(細研)1分,麝香半分(細研),雄黃半分(細研)。 主治:小兒氣疳,漸瘦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