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順氣枳殼丸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 理氣行滯:枳殼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脹、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氣滯血瘀、脘腹脹滿、胸悶氣短等症狀。
- 降逆止嘔:枳殼能降逆止嘔,適用於胃氣上逆、嘔吐呃逆等症狀。
枳殼在順氣枳殼丸中起到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可達到消食化積、順氣止痛的功效。
順氣枳殼丸中加入益智仁,主要是針對其 理氣開胃,健脾止瀉 的功效。
益智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脾止瀉、理氣開胃之效。其能溫暖脾胃,增強脾胃消化功能,同時亦可理氣消積,緩解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對於順氣枳殼丸中以枳殼為主藥,治療氣滯腹痛、便祕等症的方劑而言,加入益智仁能有效增強其理氣開胃、健脾止瀉的功效,使藥效更佳。
順氣枳殼丸中加入延胡索,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腹脹滿、疼痛等症狀,延胡索能起到疏通氣血,緩解疼痛的作用。
- 配合枳殼: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善於行氣消脹,但其寒性較強。延胡索溫性,可緩解枳殼的寒性,避免寒涼傷胃,同時也能增強行氣止痛的效果。
順氣枳殼丸中加入雷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雷丸性溫,味辛苦,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助枳殼、厚朴等藥物更好地行氣止痛,緩解肝氣鬱結、脾胃氣滯所致的胸腹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
- 消積化滯,降逆止嘔: 雷丸具有消積化滯、降逆止嘔的功效,可配合枳殼、厚朴等藥物,促進脾胃運化,消食導滯,緩解食積不化、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噯氣等症狀。
因此,順氣枳殼丸中加入雷丸,可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疏肝理氣、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等功效,以達到治療肝胃不和、氣機阻滯所致的諸症之目的。
順氣枳殼丸中加入白荳蔻,乃因其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溫中、消食、化痰之效。
白荳蔻善於行氣,能疏解胸中氣滯,與枳殼、厚朴等藥物共同作用,可加強理氣消積,緩解脘腹脹滿、噯氣吞酸等症狀。
此外,白荳蔻還具有溫中散寒之效,可溫暖脾胃,助消化,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食積不化、腹痛泄瀉等症狀亦有輔助作用。
順氣枳殼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枳殼則主治胸脅脹滿,氣滯腹痛。兩藥合用,可有效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緩解胸腹脹滿、氣機不暢之症。
2. 和胃降逆,止嘔消脹: 木香亦能和胃降逆,止嘔消脹,與枳殼同用,可增強其消食導滯、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胃脘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療效。
順氣枳殼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氣血,促進循環: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情況。枳殼則以理氣消脹著稱,二者相輔相成,既能順氣消脹,又能促進氣血循環,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各種不適。
- 緩解藥性偏燥: 枳殼性偏燥,易傷津液。當歸性溫和,可緩解枳殼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順氣枳殼丸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枳殼善於行氣消脹,但若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則容易導致氣滯濕阻。白朮健脾燥濕,可助枳殼行氣消脹,使氣機通暢。
- 配合枳殼補氣:枳殼性寒,味苦酸,歸脾胃經,善於行氣消脹,但其性寒,容易耗氣。白朮性溫,具有補氣功效,可以起到溫中補氣,防止枳殼寒性傷胃的作用。
順氣枳殼丸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之效。枳殼善於行氣消積,但其性偏燥,易於耗傷津液,而半夏可緩解枳殼燥性,防止其傷津損氣,並能抑制嘔吐,使行氣消積作用更加順暢。
- 和胃降逆: 半夏能降胃氣,與枳殼相配合,可起到和胃降逆的作用。當胃氣上逆,出現嘔吐、呃逆等症狀時,半夏可降逆止嘔,而枳殼則可行氣消積,從而達到和胃降逆的效果。
總而言之,半夏在順氣枳殼丸中發揮著降逆止嘔、和胃降逆的作用,與枳殼相輔相成,提升了方劑的療效。
順氣枳殼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和胃: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溫中止痛的功效。枳殼則主治胸膈滿悶、脘腹脹痛等症狀。兩者合用,能有效理氣和胃,緩解氣滯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 溫脾暖胃:砂仁溫脾胃,能促進消化吸收,防止寒邪侵襲。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者,砂仁能起到溫中散寒、助消化、增進食慾的作用,更能增強順氣枳殼丸的治療效果。
順氣枳殼丸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解鬱,疏肝理氣: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疏肝理氣之功,可助枳殼理氣止痛,緩解胸脅脹滿、脘腹脹痛等症狀。
- 消食導滯,健脾和胃:青皮還具有消食導滯、健脾和胃之效,可幫助消化不良、食積不化等症狀。與枳殼共同作用,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因此,青皮的加入可以更好地發揮順氣枳殼丸的理氣消食功效,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順氣枳殼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是基於其瀉下通便的作用,以緩解氣機阻滯。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逐水,消積導滯之功效。當氣機阻滯於腸道,導致腹脹便祕時,牽牛子可以通過瀉下通便,使積滯之氣得以降解,氣機得以順暢。
此外,牽牛子還可以清熱解毒,對於因熱邪壅滯導致的氣機阻滯,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順氣枳殼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三稜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止痛、破瘀散結之效。枳殼善於行氣消脹,與三稜配伍,能更有效地疏通氣機,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 消積化瘀: 三稜可消食積、化瘀血,與枳殼、厚朴等藥物配合,有助於消食導滯,改善消化不良、腹脹便祕等症狀。同時,三稜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疼痛。
順氣枳殼丸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化滯: 莪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消積、破瘀止痛的功效。枳殼善於行氣消脹,二者合用,可加強行氣消積之效,有助於消除腹部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 活血化瘀: 莪朮能活血化瘀,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便祕等症狀,可起到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順氣枳殼丸」的組成成分分別是:枳殼、益智仁、延胡索、雷丸、白荳蔻、木香、當歸、白朮、半夏、砂仁、青皮、牽牛子、三稜、莪朮,各成分的功效如下:
白荳蔻: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莪朮: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牽牛子: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三稜: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
益智仁: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順氣枳殼丸」的主治功效是痃癖,一種使身體消瘦、腿腳沉重、四肢無力的疾病。本方藥性平和,適用於各種虛寒證型,如脾虛胃弱、氣血虧虛、陽虛水腫等。
整體而言,中藥方劑「順氣枳殼丸」的組成成分具有理氣行氣、健脾益氣、補血活血、化痰止咳、消食化積等功效。在臨牀上,本方常被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婦科疾病等。
傳統服藥法
枳殼(麩炒,去白)3兩,益智仁2兩,玄胡2兩,雷丸2兩,白豆蔻仁2兩,木香2兩,當歸(去蘆頭,銼,炒)2兩,白朮2兩,半夏(湯洗7次,切,焙乾)2兩,縮砂仁4兩,青皮(用湯浸去白)1兩,牽牛20兩(微炒,取頭末10兩),京三稜4兩(煨熟,銼碎),蓬莪朮4兩(煨熟,銼碎)。
宣通一切凝滯,消化宿食,清利頭目,消磨積蘊痃癖,久服令人肥壯美,輕身進飲食。
上為細末,用生薑半斤自然汁,同水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40丸,諸飲皆可送下,不拘時候。如覺內傷,每服可用70-80至100丸,有益無損。男子、婦人、老幼皆可服之。服1月後覺身輕為驗。
孕婦不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順氣枳殼丸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順氣枳殼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四。 組成:枳殼(麸炒,去白)3兩,益智仁2兩,玄胡2兩,雷丸2兩,白豆蔻仁2兩,木香2兩,當歸(去蘆頭,銼,炒)2兩,白朮2兩,半夏(湯洗7次,切,焙乾)2兩,縮砂仁4兩,青皮(用湯浸去白)1兩,牽牛20兩(微炒,取頭末10兩),京三棱4兩(煨熟,銼碎),蓬莪朮4兩(煨熟,銼碎)。 主治:宣通一切凝滯,消化宿食,清利頭目,消磨積蘊痃癖,久服令人肥壯美,輕身進飲食。主治:痃癖,形身瘦弱,及腿腳沉重,不任攻擊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