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氣消滯湯

SHUN QI XIAO Z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23%
肺經 21%
心經 7%
膽經 6%
腎經 5%
肝經 5%
三焦經 3%
大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順氣消滯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理氣消滯: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因飲食不節或脾胃虛弱導致的氣滯食積、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陳皮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降逆止嘔:陳皮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陳皮可以通過理氣降逆,幫助胃氣下降,從而緩解嘔吐症狀。

因此,陳皮在順氣消滯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調理脾胃,促進消化,消除食積,達到順氣消滯的效果。

順氣消滯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能燥濕化痰,對於因濕濁阻滯所致的胸悶、脘腹脹滿、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療效。消滯湯常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滿,半夏可以幫助清除積滯,促進消化。
  2. 降逆止嘔:半夏亦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治療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食積不消易導致胃氣上逆,而半夏可以緩解這種症狀,使胃氣下降,有助於消化。

因此,順氣消滯湯中加入半夏,可有效地幫助消滯化積、降逆止嘔,達到順氣消滯的效果。

順氣消滯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促進脾胃運化: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消滯湯旨在化解積滯、順暢氣機,而茯苓能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從而達到消滯的效果。

2. 改善水濕停滯:消滯湯常常用於治療食積、脘腹脹滿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伴隨水濕停滯。茯苓利水滲濕,能改善水濕停滯,配合其他藥物,使消滯效果更佳。

順氣消滯湯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利用其辛溫芳香的特性來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脾胃、行氣止痛、溫腎暖腰、殺蟲止癢等功效。對於因寒邪凝滯、脾胃虛弱導致的脘腹冷痛、食積不消、嘔吐腹瀉等症狀,丁香能有效溫中散寒,促進脾胃消化,緩解疼痛。

此外,丁香還具有芳香開竅的功效,可緩解因氣滯引起的頭昏、胸悶等症狀,有助於順氣消滯。

順氣消滯湯中加入柿蒂,主要是利用其降逆止嘔消食導滯的功效。

柿蒂味苦澀,性寒,入脾胃經。其苦味可降逆止嘔,適用於因飲食不當而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同時,柿蒂亦能消食導滯,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

因此,柿蒂在順氣消滯湯中,起到雙重作用,既能降逆止嘔,又能消食導滯,有助於改善因飲食不當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

順氣消滯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消食導滯: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當因飲食不節、積食停滯,導致胃中熱盛、氣機不暢時,黃連可清熱降火,消食導滯,使氣機順暢,消除食積脹滿之感。
  2. 制止反酸,降逆止嘔: 黃連能抑制胃酸分泌,並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當食積停滯,引起胃酸過多、反酸嘔吐時,黃連可制止胃酸,降逆止嘔,緩解不適。

總而言之,黃連在順氣消滯湯中,發揮了清熱瀉火、消食導滯、制止反酸、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調理脾胃,消除食積,促進消化。

順氣消滯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解鬱: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助於順暢氣機,消解積滯。
  2. 調和脾胃: 香附亦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消化吸收,減輕食積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此,順氣消滯湯加入香附,可有效改善氣機不暢、脾胃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等症狀,達到順氣消滯的效果。

順氣消滯湯中加入白朮,是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

白朮味甘苦,性溫,入脾、胃經。其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飲食得以降解吸收,從而消除滯氣。同時,白朮能燥濕化痰,有助於去除胃腸道中的濕氣,改善消化不良,進一步達到順氣消滯的效果。

此外,白朮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配合其他藥物,更能發揮協同作用,達到順氣消滯、調理脾胃的功效。

順氣消滯湯中加入竹茹,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化痰: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嘔的作用。對於因熱邪犯肺、痰濁阻滯所致的胸悶、氣短、咳嗽、嘔吐等症狀,竹茹能有效清熱化痰,宣肺止嘔,順暢氣機。
  2. 和胃降逆: 竹茹還能和胃降逆,對於因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呃逆等症狀,竹茹能有效平息胃氣,使之降逆,達到止嘔止呃的效果。

因此,順氣消滯湯中加入竹茹,不僅能清熱化痰,還可和胃降逆,達到順氣消滯的功效。

順氣消滯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效。方中可能存在一些性偏寒或偏熱的藥材,甘草可以起到中和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激,達到更好的療效。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備健脾益氣、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等功效。在順氣消滯湯中,甘草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甘草還具有補氣益血、緩解疲勞等功效,有助於整體改善患者的體質。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順氣消滯湯 」

組成: 陳皮、半夏、茯苓、丁香、柿蒂、黃連、香附、白朮、竹茹、甘草。

主治: 因為飽食後產生的氣往上拱,引起呃逆,連續發作,停不下來。

功效:

  1. 理氣行氣:陳皮、丁香、香附等具有理氣行氣的作用,可以疏通氣滯,緩解呃逆。
  2. 化痰止嘔:半夏、竹茹等具有化痰止嘔的作用,可以消除痰液,緩解嘔吐。
  3. 健脾胃:白朮、茯苓等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
  4. 清熱解毒:黃連、甘草等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炎症。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6-9克,一日2-3次。

禁忌:

  1.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2. 脾胃虛弱者慎用。
  3.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總結: 中藥方劑「 順氣消滯湯 」具有理氣行氣、化痰止嘔、健脾胃、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於因飽食後產生的氣往上拱,引起呃逆,連續發作,停不下來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飯後服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緩解呃逆的作用,但不能根治呃逆。如果呃逆反覆發作,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順氣消滯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 組成:陳皮2錢,半夏(薑炒)2錢,白茯苓(去皮)3錢,炒神曲2錢,丁香3分,柿蒂2個,黃連(薑炒)1分,香附2錢,白朮1錢半,竹茹4錢,甘草8分。 主治:因飽食後得氣,發呃逆,連聲不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