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丸

胡桃丸

HU T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6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7%
脾經 17%
肝經 17%
胃經 11%
肺經 11%
心經 9%
膽經 3%
大腸經 3%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胡桃丸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胡桃丸主治血瘀經閉、痛經、產後瘀血腹痛等症,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瘀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 乳香亦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瘀血所致的腫脹疼痛。胡桃丸中加入乳香,可以增強其消腫止痛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胡桃丸方中加入沉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陽助氣,理氣止痛: 沉香性溫,入脾、腎經,具有溫陽助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胡桃丸常用於治療腎陽不足、脾腎虛寒所致的腰膝酸冷、腹痛、泄瀉等症狀,而沉香可溫陽補腎,助氣理氣,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2. 固澀止瀉,固精止遺: 沉香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可用於治療脾腎虛寒所致的泄瀉。胡桃丸中加入沉香,有助於固澀止瀉,防止腎氣下泄,進一步改善脾腎虛寒所致的症狀。

胡桃丸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胡桃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腹痛、食少、便溏等症,木香可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有助於緩解患者的腹痛症狀,並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燥濕化痰: 木香兼具燥濕化痰之效。胡桃丸中加入木香,可幫助祛除脾胃濕氣,減少痰濕的生成,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升療效。

胡桃丸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丁香性溫,味辛,入腎、脾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胡桃丸常用於治療腎陽虛寒、腰膝冷痛、陽痿早洩等病症,而丁香的溫陽散寒作用,可配合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改善腎陽不足所致的各種病症。

二、溫胃止嘔,降逆止呃: 丁香亦有溫胃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飲食不慎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胡桃丸中加入丁香,可溫暖脾胃,緩解胃寒所致的嘔吐和呃逆。

胡桃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助消化,增進食慾: 茴香性溫,味辛,具有理氣開胃、健脾消食的功效。胡桃丸多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茴香的加入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的症狀。

2. 溫陽散寒,助陽氣: 茴香還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以溫補脾腎,改善陽虛體質。胡桃丸中常配伍溫陽補腎的藥物,如肉蓯蓉、補骨脂等,茴香的加入可以增強溫陽散寒的效果,提高藥效。

胡桃丸中添加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陽止瀉: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胡桃丸主治腎虛脾寒,陽氣不足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乾薑的加入,可以溫補脾胃,散寒止瀉,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胡桃丸中含有核桃仁、肉桂等藥材,性偏溫燥。乾薑的加入,可以中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還能促進藥效發揮,使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胡桃丸方劑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胡桃丸以補腎固精為主要功效,杜仲的加入可加強補腎固精之效,提升整體療效。
  2. 益精填髓:杜仲可益精填髓,改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等症狀。胡桃丸亦有益精填髓之效,兩者相輔相成,更能提升藥效,改善患者因腎虛導致的相關症狀。

胡桃丸方劑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止痛消腫: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胡桃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沒藥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和腫脹。

2. 生肌斂瘡: 沒藥亦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胡桃丸若用於治療外傷,沒藥的加入有助於傷口更快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總體而言,沒藥的加入增強了胡桃丸的止痛消腫、生肌斂瘡等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胡桃丸的組成中包含菟蕬子,主要是因為菟蕬子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多種益處,尤其是在補腎、助陽方面的功效。胡桃丸主要用於補肝腎、壯陽、改善體力疲勞。而菟蕬子的性味甘、溫,能夠增強腎的功能,從而提高人體的生命力和活力。

此外,菟蕬子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皁苷、氨基酸及微量元素,這些成分對於改善血液循環和增強免疫力也有正面作用。基於胡桃丸的療效需求,菟蕬子的加入可以強化整個方劑的療效,使人更能有效抵抗外界的侵害,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總之,菟蕬子的補腎效果和其他營養價值,使其成為胡桃丸方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助益於方劑的整體功能發揮。

胡桃丸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壯陽,助陽氣生髮: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能溫腎壯陽,助陽氣生髮,對於腎陽虛所致的陽痿、早泄、腰膝酸軟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胡桃丸中加入補骨脂,可增強方劑的溫腎壯陽之效,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2. 溫脾助運,助消化吸收: 補骨脂亦能溫脾助運,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吸收功能。胡桃丸中加入補骨脂,可改善因脾胃虛寒引起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藥效。

胡桃丸中加入胡桃仁,主要基於其藥性與功效:

一、滋補腎氣: 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鬚髮早白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二、潤腸通便: 胡桃仁含有豐富的油脂,潤腸通便,對於腸燥便祕者有輔助療效。

胡桃仁的加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滋補腎氣、潤腸通便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胡桃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腰痛」,其病機多與腎虛精虧、腰府失養相關。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腎氣不足或勞損過度皆可致腰部痠軟疼痛。胡桃丸以溫補腎陽、強健筋骨為核心,契合古代對腎虛腰痛的辨治思路。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胡桃肉(核桃仁)

    • 性溫味甘,歸腎、肺、大腸經,具補腎固精、溫肺潤腸之效。《本草綱目》載其能「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
    • 重點作用於腎虛腰痛,透過補益腎精以充養腰脊,兼潤燥防他藥溫燥傷陰。
  2. 破故紙(補骨脂)

    • 性溫味辛苦,入腎、脾經,為溫補腎陽要藥,《開寶本草》言其「主五勞七傷,風虛冷,骨髓傷敗,腎冷精流」。
    • 與胡桃肉相配,前者偏補精,後者偏助陽,形成「補腎陽、益精血」的經典藥對(如《和劑局方》青娥丸),共奏強腰膝、止疼痛之效。
  3. 大棗

    • 甘溫補中,益氣養血,既調和藥性,又能緩解破故紙之辛燥。
    • 煮後去皮核,取其純和之性,增強健脾助運之功,使補而不滯。

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藥性配伍:全方以溫補為基調,胡桃肉與破故紙一潤一燥,陰陽雙補;大棗甘緩調和,減少溫燥之弊。
  • 劑型設計:改作丸劑,取其緩圖之效,符合腎虛腰痛需長期調理之特性。以溫酒送服,借酒行藥勢,直達下焦腎經。
  • 病理對應:針對腎陽不足、精血虧虛所致腰痛,通過補益肝腎、強健筋骨以治本,兼顧中焦脾胃氣血生化之源。

總結:胡桃丸以「補腎強腰」為核心,組方簡潔而力道專一,體現中醫「腎主骨」「精血同源」的理論,適用於虛性腰痛之證。其配伍邏輯亦反映古代醫家對藥性平衡與臟腑功能的深刻掌握。

傳統服藥法


胡桃肉(浸,去皮,研焙)、 破故紙、 大棗(煮,去皮核)各等分。
上為末,以棗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50丸,食前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腹股溝疝氣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腹瀉口乾口渴多痰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胡桃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九。 組成:胡桃肉(浸,去皮,研焙)、破故紙、大棗(煮,去皮核)各等分。 主治:小腸氣,疝氣,痛不可忍。

胡桃丸,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乳香、沉香、木香、母丁香、大茴香、乾薑、杜仲(薑汁炒去絲)、沒藥、菟絲子(酒制)、破故紙(酒炒)各等分,胡桃4個(去殼)。 主治:腰痛。

胡桃丸, 出處:《三因》卷十。 組成:白茯苓、胡桃肉(湯去薄皮,别研)、附子(大者)1枚(去皮臍,切作片,生薑汁1盞,蛤粉1分,同煮乾焙)各等分。 主治:腎消,亦雲內消。多因快情縱欲,極意房中;年少懼不能房,多服丹石及失志傷腎,遂致唇口乾焦,精溢自出,或小便赤黃,五色浮濁,大便燥實,小便大利而不甚渴。

胡桃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六。 組成: 胡桃丸(《禦藥院方》卷六。)出處:《禦藥院方》卷六。組成:破故紙4兩,杜仲4兩,萆薢4兩,胡桃仁4兩。主治:益精補髓,強筋壯骨,延年益夀,悅心明目,滋潤肌膚,令壯年高人臟腑不燥結。 。 主治:益精補髓,強筋壯骨,延年益夀,悅心明目,滋潤肌膚,令壯年高人臟腑不燥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