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應膏藥中包含烏頭,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祛風止痛之效: 烏頭性溫熱,入經絡,能散寒祛風,活血止痛。對於寒性痺痛、風濕痹痛等症,烏頭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二、消腫止痛之效: 烏頭亦具有消腫止痛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炎症反應。對於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等症,烏頭外敷能起到消腫止痛之效。
因此,神應膏藥中加入烏頭,可發揮其祛風止痛、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寒性痺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神應膏藥」方劑中包含「馬藺子」,其主要原因在於馬藺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馬藺子性寒,味苦,入肝、腎經,能清熱瀉火,散瘀消腫,對於熱毒壅盛、瘡瘍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神應膏藥」中加入馬藺子,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神應膏藥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利用其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脾、腎經,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對於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狀,肉桂能起到溫經散寒的作用,緩解疼痛。
此外,肉桂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進一步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因此,神應膏藥中加入肉桂,可有效提高其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
神應膏藥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驅除寒濕: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濕的功效。神應膏藥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乾薑可溫通經絡,驅散寒濕,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治療效果。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乾薑與神應膏藥中其他藥材,例如肉桂、川芎等,互相配合,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例如,乾薑與肉桂搭配,可溫經散寒,通痺止痛;與川芎搭配,可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神應膏藥中加入杜仲,主要是利用其補腎強筋的功效。
杜仲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等功效。其藥理研究表明,杜仲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杜仲膠、桃葉珊瑚苷等,能促進骨骼生長,修復受損的軟骨組織,減輕關節疼痛,改善腰膝酸軟等症狀。因此,在神應膏藥中加入杜仲,可以有效地治療腰腿疼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達到補益肝腎,強健筋骨的功效。
神應膏藥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木鱉子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神應膏藥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木鱉子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消腫止痛:木鱉子還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減輕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療效。
神應膏藥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活血化瘀: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神應膏藥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沒藥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2. 生肌斂瘡:沒藥還具有生肌斂瘡的作用。神應膏藥也常用於外傷感染、瘡瘍潰爛等症,沒藥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因此,沒藥在神應膏藥中發揮著活血化瘀、生肌斂瘡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外傷、疼痛等症。
神應膏藥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神應膏藥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促進傷口癒合: 乳香也具有生肌斂瘡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神應膏藥中加入乳香,有助於傷口更快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神應膏藥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補骨脂性溫,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癢之效,可有效緩解因寒濕凝滯、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瘙癢等症狀。這對於神應膏藥所針對的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皮膚瘙癢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活血化瘀,消腫生肌: 補骨脂亦具活血化瘀、消腫生肌之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有利於傷口癒合。對於一些伴有瘀血阻滯、組織損傷的病症,補骨脂能起到促進修復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應膏藥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神應膏藥主治腰痛。 古代醫家認為腰痛多與風寒濕邪侵襲、氣血瘀滯、腎虛腰府失養相關。此方以外敷之法,直接作用於患處,達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補腎强腰之效。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 川烏:大辛大熱,善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為治寒濕痹痛要藥。
- 馬藺子:性溫,可散寒除濕,輔助川烏增強溫散之力。
- 官桂、乾薑:辛溫之品,助陽散寒,溫通經脈,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 杜仲、破故紙:補肝腎,强筋骨,針對腰痛之本虛,固護腰府。
- 乳香、沒藥:活血行氣,消腫止痛,化解腰部氣血瘀滯。
- 木鱉子:散結消腫,通行經絡,助藥力深達病所。
三、用藥特色與治療原理
- 溫散並用,標本兼顧:方中集辛溫散寒、活血止痛、補腎强腰之品於一體,既祛除外邪,又固護正氣。
- 醋糊調敷,增效透達:醋能軟堅散結,助藥性滲透,直達病所;糊狀劑型便於貼敷,持久發揮藥效。
- 局部用藥,起效迅速:外敷法使藥力直接作用患處,針對腰痛局部病機快速起效。
四、邏輯推衍可能功效
此方組合體現**「溫通、活血、補虛」**三大法則,推測其適用於:
- 寒濕腰痛:因受寒濕所致,疼痛遇冷加重,得溫則減。
- 瘀血腰痛:跌撲損傷或久痛入絡,痛處固定,按之加劇。
- 腎虛腰痛:腰膝酸軟,勞累後尤甚,伴腿腳無力。
此方通過外敷,改善腰部氣血循環,散寒除濕,緩解疼痛,同時補益肝腎,強化根本,體現中醫「內病外治」之智慧。
傳統服藥法
川烏、馬藺子、官桂、乾薑、杜仲、木鱉子(去殼絲油,另研)5錢,沒藥5錢(另研),乳香3錢(另研),破故紙(炒)5錢。
上為細末。
醋糊調藥末,敷貼腰上,紙蓋,綿帛栓住,日換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應膏藥,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四。 組成:川烏、馬藺子、官桂、乾薑、杜仲、木鱉子(去殼絲油,另研)5錢,沒藥5錢(另研),乳香3錢(另研),破故紙(炒)5錢。 主治:腰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