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腎丸

小安腎丸

XIAO AN SHE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熱 (1.2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3%
心經 13%
肺經 10%
胃經 10%
腎經 10%
膀胱經 10%
三焦經 3%
小腸經 3%
心包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小安腎丸中加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調和氣血: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腎虛常伴隨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香附可疏解肝鬱,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改善腎虛症狀。
  2. 溫腎助陽,固澀止遺: 香附入肝經,但亦可溫腎助陽。腎虛常表現為陽氣不足,導致腰膝酸軟、遺精滑泄等症狀。香附溫腎助陽,可補益腎氣,固澀止遺,改善腎虛導致的各種臨牀表現。

小安腎丸方劑中包含烏頭,主要是因為烏頭具有 溫腎壯陽 的功效。

烏頭性溫、味辛,入腎、膀胱經,具有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的作用。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冷痛、陽痿早洩、小便不利等症狀,烏頭能夠溫補腎陽,改善陽氣不足所造成的症狀。

此外,烏頭還具有通經絡、散瘀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腎虛引起的腰痛、腿痛等症狀。

需要強調的是,烏頭性峻烈,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小安腎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小安腎丸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遺精滑精等症,而肝腎同源,肝氣不舒易導致腎氣虛損。川楝子疏肝理氣,可使肝氣順暢,有利於腎氣的恢復。
  2. 殺蟲止痛: 川楝子具有一定的殺蟲止痛功效,可以治療因蟲積所致的腹痛、嘔吐等症。一些腎虛患者可能伴隨有腸胃功能紊亂、蟲積等問題,川楝子加入小安腎丸,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而言之,川楝子在小安腎丸中發揮疏肝理氣、降逆止嘔和殺蟲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腎虛症狀的目的。

小安腎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腎陰不足,容易導致虛火上炎,出現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口燥咽乾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養腎陰,降腎火,從根本上改善腎陰虛所導致的症狀。
  2. 補益腎精: 生地黃還具有補益腎精的作用。腎精不足,容易導致腎虛,出現腰膝痠軟、頭髮早白、耳鳴健忘等症狀。生地黃能滋補腎精,改善腎虛所導致的症狀,有助於提升腎臟機能。

總之,生地黃在小安腎丸中,扮演著滋陰降火、補益腎精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腎陰虛、腎虛等病症。

小安腎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腎散寒: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腎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腎虛陽虛、寒凝氣滯所致的腰膝冷痛、小腹冷痛、陽痿早洩等症狀,茴香可起到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作用。
  2. 健脾理氣:茴香還具有健脾理氣的功效,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由於腎虛常伴隨脾虛,脾虛則腎氣難以降,因此,加入茴香可助脾健運,使腎氣得到充足供應,增強療效。

小安腎丸中加入花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壯陽:花椒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之效。對於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症狀,花椒能起到溫補腎陽的作用,提升腎臟功能。
  2. 祛寒止痛:花椒亦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功效。對於腎虛寒所致的腰痛、腿痛、小腹冷痛等症狀,花椒能溫暖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因此,小安腎丸中加入花椒,旨在通過其溫腎壯陽、祛寒止痛的功效,改善腎虛所致的相關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小安腎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與「腎陽虛損、下元虛冷」相關諸症,涵蓋範圍廣泛:

  1. 腎陽不足之基礎表現:如夜尿頻多、腰膝沉重、肢體倦怠、精神不濟,反映腎陽虛衰,溫煦與固攝功能失調。
  2. 虛陽上浮與寒濕內生
    • 上擾清竅:耳鳴目暗、牙齒動搖出血(非實火,屬虛火上炎)。
    • 下焦寒濕:寒濕疝氣、小腹冷痛(女子胞宮受寒亦適用),腸鳴泄瀉(腎陽不能暖土)。
  3. 久病及腎之變證:如痿證(陽虛不養筋)、虛喘(腎不納氣)、齒痛(虛火浮越),顯示其調治「本虛標實」之特性。

藥物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補下元核心

    • 川烏(大辛大熱)與川椒:溫腎散寒,逐下焦沉寒冷痛,直補命門之火。
    • 茴香(小茴香):輔助溫腎,兼行氣止痛,針對寒疝腹痛。
    • 熟地黃:滋腎填精,與溫陽藥相配,成「陰中求陽」格局,防燥熱傷陰。
  2. 特殊炮製與引經

    • 香附、川楝子、川烏鹽製:鹽水煮後炒焙,增強入腎經之力;香附疏肝理氣,川楝子行氣止痛,二者調暢氣機,助陽藥布散,防滋膩壅滯。
  3. 標本兼顧設計

    • 溫陽固攝:改善夜尿、泄瀉(腎司二便)。
    • 引火歸元:通過溫補下焦,使浮越虛火(牙血、齒搖)得以潛藏。
    • 散寒通絡:緩解寒濕痹阻之腰痛、疝痛。

全方思路:以溫腎陽為本,兼顧行氣、散寒、填精,結構上「辛熱溫燥+甘潤滋補+鹽製引經」,體現中醫「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辨證思維,適用於腎陽虛兼氣滯寒凝之複雜病機。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1斤,川烏1斤,川楝子1斤(以上用鹽4兩,水4升同煮,候乾,銼,焙),熟乾地黃8兩,茴香12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4兩。
補虛損,益下元。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至30丸,空心、臥時鹽湯、鹽酒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安腎丸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耳鳴經常疲勞想睡腰骶痛腹股溝疝氣牙齦腫脹痛氣喘前列腺炎腹中有鳴叫聲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腎絲球腎炎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身體消瘦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眼睛模糊四肢痿軟無力睪丸疼痛腫脹牙齒浮動

相同名稱方劑


小安腎丸, 出處:《局方》卷五(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香附子1斤,川烏1斤,川楝子1斤(以上用鹽4兩,水4升同煮,候乾,銼,焙),熟乾地黃8兩,茴香12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4兩。 主治:補虛損,益下元。主治:腎陽不足,夜多小便,腰膝沉重,腸鳴泄瀉,耳鳴目暗,牙齒動搖出血,寒濕疝氣。腎氣虛乏,下元冷憊,夜多旋溺,肢體倦怠,漸覺羸瘦,腰膝沉重,嗜卧少力,精神昏饋,耳作蟬鳴,面無顔色,泄瀉腸鳴,眼目昏暗,牙齒蛀痛。久瀉;陽虛于下,虛火上浮,口不臭,牙不痛,但齒搖不堅,或微痛不甚而牙縫多出血者;痿證。小腹寒疝作痛。腎虛冷憊,陰火上升,喘嗽,齒疼,腰痛。女人胞門受寒,小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