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抱龍丸

小抱龍丸

XIAO BAO L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8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胃經 20%
脾經 20%
心經 20%
肝經 10%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小抱龍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作用。方劑中加入半夏,旨在針對痰濕阻滯、氣逆上衝導致的嘔吐等症狀,通過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達到止嘔、化痰、通暢氣機的效果,從而緩解患者的症狀。

小抱龍丸中包含銀箔,其主要作用並非直接藥效,而是作為藥物載體和穩定劑:

  1. 藥物載體: 銀箔質地柔軟,可包裹藥材,方便製成丸劑,方便吞服。同時,銀箔能隔絕藥材與空氣接觸,防止藥材變質或失效。
  2. 穩定劑: 銀箔具備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緩藥材成分的氧化,延長藥效。此外,銀箔能吸收部分藥材中的水分,降低藥材的吸濕性,使藥丸更加穩定。

總之,銀箔在小抱龍丸中起到了輔助作用,而非主要藥效成分。

小抱龍丸中包含甘草,其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小抱龍丸中多用辛辣之品,甘草可中和其燥烈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度刺激。
  2. 保護脾胃:甘草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的作用。小抱龍丸多為溫燥之品,容易耗傷脾胃,甘草可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害。

此外,甘草還有解毒、抗炎、抗氧化等功效,對於提升藥效、減少副作用起到積極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抱龍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伏暑頭痛,心胸煩悶,眩暈惡心,不思飲食」。此證多因暑濕之邪內伏,或飲食不節,導致中焦氣機不暢、脾胃升降失常。暑濕鬱遏上焦則頭痛眩暈;濕濁阻滯胸膈則心胸煩悶;濕濁中阻,胃氣上逆則惡心嘔吐;脾胃運化失司則不思飲食。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半夏(醋製)

    • 功效:辛溫,歸脾胃肺經,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 本方應用:醋製後酸性增強,更擅長收斂濕邪、止嘔降逆,針對眩暈惡心、胸悶不食之證。醋性收斂,亦可助半夏化解伏暑鬱熱,防止辛散過度。
  2. 甘草(炙)

    • 功效: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能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 本方應用:炙後甘溫之性增強,能和中健脾,輔助半夏調理脾胃,緩解暑濕傷中之不思飲食。其甘緩特性可制約半夏之燥烈,使全方藥性平和。
  3. 生薑自然汁糊丸

    • 生薑:辛溫,歸肺脾胃經,能溫中止嘔、散寒解表、化痰止咳。
    • 本方應用:以生薑汁製丸,既可增強止嘔效果(協同半夏),又能宣散伏暑濕邪,助脾胃升清降濁。

三、治療原理

  • 燥濕降逆:半夏辛溫燥濕,醋製後加強止嘔作用,針對暑濕中阻之惡心、胸悶。
  • 健脾和中:炙甘草補益脾胃,配伍半夏辛甘化陽,調和中焦氣機,改善食欲不振。
  • 宣散鬱熱:生薑汁辛散走竄,能透達伏暑鬱滯,緩解頭痛眩暈,同時助藥力布散。

全方藥味簡潔,以「降逆和胃、化濕調中」為核心,針對暑濕伏邪所致的上焦頭目昏沉、中焦濕阻嘔逆等證,體現了「治暑先調脾胃」的傳統思路。

傳統服藥法


半夏(醋浸1宿、銀石器中煮醋盡,焙)、甘草(炙,銼)各等分。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煮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陰乾。
每服10丸,食後,臨臥新汲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抱龍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胃腸不適、腹瀉等症狀。因此,在服用小抱龍丸前,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相關疾病


暈眩頭痛食慾不振梅尼爾氏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嘔吐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小抱龍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組成:半夏(醋浸1宿、銀石器中煮醋盡,焙)、甘草(炙,銼)各等分。 主治:伏暑頭痛,心胸煩悶,眩暈惡心,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