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煮散

HUANG QI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1%
胃經 20%
肝經 16%
肺經 16%
心經 7%
脾經 6%
腎經 4%
膀胱經 3%
三焦經 1%
膽經 1%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黃耆煮散 」

黃耆煮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主治肺部氣血旺盛,導致肺氣上行,出現咳嗽、痰多、胸悶心煩、容易咯血等症狀。

組成藥材及其功效: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 蛤蚧:具有補腎益精、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胡黃連: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燥濕和清熱利濕的功效。
  • 紫菀:具有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等功效。

臨牀之意義:

  • 黃耆煮散方劑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臨牀常用於治療肺部氣血旺盛,導致肺氣上行,出現咳嗽、痰多、胸悶心煩、容易咯血等症狀,且能改善肺部氣血循環,降低肺部炎症,緩解咳嗽、咳痰等症狀,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染。
  • 黃耆煮散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化痰的功效,臨牀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肺部感染性疾病,且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緩解咽喉腫痛、咳嗽、咳痰等症狀,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染。
  • 黃耆煮散方劑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的功效,臨牀常用於治療氣虛引起的咳嗽、氣短、乏力、自汗等症狀,且能增強肺氣,固護表衛,緩解咳嗽、氣短、乏力等症狀,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染。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分(銼),桑根白皮1分(銼),杏仁1分(去皮尖雙仁,炒),紫菀1分(去苗土),黃芩1分(去黑心),麻黃1分(去根節),麥門冬1分(去心,焙),升麻1分,貝母1分(去心),羌活1分(去蘆頭),蛤蚧(酥炙)1分,胡黃連1錢。
上為散。
每服3錢匕,水1盞,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9分,去薑,食後、臨臥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黃耆為君藥,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桑白皮、杏仁、紫菀、黃芩、麻黃、麥門冬、升麻、川貝母、羌活、蛤蚧、胡黃連均為臣藥,具有清肺降氣、止咳化痰的功效。本方可用於治療肺氣盛實,其氣上蒸,發嗽多痰,心胸煩躁,往往咯血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肺降氣、止咳化痰的功效,但陰虛肺燥者慎用。

相關疾病


高血脂症嗜眠症(嗜睡症)咳血身體消瘦多痰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組成:黃耆1分(銼),桑根白皮1分(銼),杏仁1分(去皮尖雙仁,炒),紫菀1分(去苗土),黃芩1分(去黑心),麻黃1分(去根節),麥門冬1分(去心,焙),升麻1分,貝母1分(去心),羌活1分(去蘆頭),蛤蚧(酥炙)1分,胡黃連1錢。 主治:肺氣盛實,其氣上蒸,發嗽多痰,心胸煩躁,往往咯血。

黃耆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六。 組成:黃耆(銼)2兩,人參1兩,白茯苓1兩(去黑皮),葛根1兩(銼),厚朴(去粗皮,生薑2兩取汁塗,慢火炙盡)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半,木香半兩,甘草(炙)半兩,半夏3分(水洗7遍,去滑,生薑1兩半取汁浸1宿,炒乾),乾薑(炮)1分。 主治:美飲食,長肌肉,強心力。主治:脾胃氣虛弱,肌體羸瘦,虛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