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煮散

HUANG QI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大腸經 15%
胃經 13%
心經 11%
脾經 9%
肝經 8%
腎經 6%
膀胱經 4%
三焦經 2%
膽經 2%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煮散中包含黃耆,乃因其藥性溫和,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

黃耆為補氣要藥,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故常用於氣虛乏力、體弱多病者。同時,黃耆亦能固表止汗,可用於外感風寒、表虛自汗等症。此外,黃耆還能託毒生肌,對於瘡瘍腫毒、久潰不斂等症亦具療效。

因此,黃耆作為方劑中重要的藥材,其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等功效,使其在黃耆煮散中發揮重要作用。

黃耆煮散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肺熱、降氣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降氣止咳、利水消腫之效。黃耆性溫,補氣升陽,與桑白皮相配,可避免黃耆過於溫燥,而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功效。
  2. 疏散風熱、宣肺透表:黃耆煮散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肺熱咳嗽等病症。桑白皮能疏散風熱,宣肺透表,配合黃耆補氣固表,可有效緩解感冒初期症狀,促進機體康復。

黃耆煮散方中包含杏仁,主要原因在於杏仁具有潤肺止咳、降氣止喘的功效。

方中黃耆補氣固表,杏仁潤肺止咳,兩者配合,能有效治療肺氣不足、氣虛咳嗽、喘息等症狀。杏仁的降氣作用,也能配合黃耆補氣,使肺氣得以恢復,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另外,杏仁味苦性溫,可宣肺散寒,對於寒邪客肺導致的咳嗽、喘息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黃耆煮散方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協同作用: 黃耆補氣固表,紫菀潤肺止咳,兩者相輔相成。黃耆補益正氣,為紫菀潤肺止咳提供充足的能量,而紫菀則可疏通肺氣,幫助黃耆氣血運行通暢,增強藥效。

2. 針對病症: 黃耆煮散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肺燥,咳嗽少痰等症。紫菀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咳嗽、痰少等症狀,與黃耆共同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黃耆煮散中包含黃芩,是為了清熱瀉火,解毒止痢

黃耆性溫,味甘,補氣固表,而黃芩性寒,味苦,清熱瀉火,兩者相配,寒熱相濟,相輔相成。黃芩能清熱解毒,瀉火止痢,能抑制黃耆的溫燥之性,防止其過度溫補而導致上火或燥邪。

同時,黃芩還能抗菌消炎,配合黃芪的補氣作用,共同增強機體抵抗力,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因此,黃耆煮散中加入黃芩,不僅能發揮兩者各自的藥效,更能相得益彰,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黃耆煮散方中含有麻黃,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相輔相成,寒熱並用: 黃耆性溫,補氣固表;麻黃性辛溫,發汗解表。兩者配合,一補一散,寒熱並用,能有效治療表寒兼有氣虛之症,如風寒感冒、體虛怕冷等。
  2. 疏風解表,利氣行水: 麻黃能發汗解表,疏散風寒,並可利氣行水;黃耆則能補氣固表,提升抵抗力。兩者合用,既能祛除風邪,又能增強體質,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黃耆煮散中包含麥門冬,主要是因為兩者藥性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益氣的效果。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擅長扶正祛邪,適合氣虛不足、表虛自汗、癰疽瘡瘍等症。

麥門冬味甘性寒,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生津止渴之功效,擅長滋陰降火,適合陰虛火旺、心煩口渴、津液不足等症。

因此,黃耆煮散中加入麥門冬,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避免黃耆補氣過度,導致燥熱上火,同時也能協調藥性,使藥效更佳。

黃耆煮散方中包含升麻,主要是為了調整氣血運行,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黃耆性溫,味甘,補氣固表,為君藥。升麻性微寒,味苦,升散解毒,為臣藥。二者搭配,一補一散,相輔相成。

黃耆補氣固表,可提升機體抵抗力,升麻則疏散表邪,使邪氣外散。對於外感風寒、表證兼有氣虛者,黃耆補氣,升麻解表,相得益彰,有助於促進疾病康復。

黃耆煮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潤肺:川貝母性寒,味甘微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黃耆性溫,味甘,入脾經,補氣固表,兩者搭配,可協調藥性,避免單獨使用黃耆燥熱傷津,或川貝母過寒傷陽,達到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2. 提升藥效:黃耆補氣固表,但單獨使用對於肺熱咳嗽效果有限。加入川貝母清熱化痰,可有效緩解肺熱,促進痰液排出,提升黃芪補氣固表的效果,使整體藥效更全面。

黃耆煮散中加入羌活,是基於其疏風散寒的功效,與黃耆的補氣固表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提升藥效。

羌活性溫,味辛,善於祛風寒濕,能通絡止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身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而黃耆則能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

因此,黃耆煮散中加入羌活,可以兼顧補氣和散寒,適用於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表虛證,例如風寒感冒、體虛乏力、易感風寒等。

黃耆煮散方中,加入蛤蚧,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肺益氣,化痰止咳: 黃耆補氣固表,蛤蚧補肺益氣,二者相合,可增強補肺益氣之力,並能化痰止咳,適用於氣虛肺弱,痰多咳嗽的症狀。
  2. 溫腎助陽,固精止遺: 蛤蚧性溫,入腎經,有溫腎助陽,固精止遺的作用,與黃耆合用,可增強補腎固精之效,適用於腎虛不固,遺精滑泄的症狀。

因此,黃耆煮散方中加入蛤蚧,可達到補肺益氣,化痰止咳,溫腎助陽,固精止遺的功效,適用於氣虛肺弱、腎虛不固等症狀。

黃耆煮散為一方經典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在於補氣固表、利水消腫。方中黃耆為君藥,具有良好的補益中氣作用;而加入胡黃連這一藥材,則是為了增強方劑的清熱燥濕之效。胡黃連味苦性寒,歸肝、胃經,擅長清熱瀉火、燥濕止痢,在臨床應用中常用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黃疸、泄瀉等。

黃耆煮散旨在通過補氣與清熱兩方面的調理,達到治療氣虛兼有濕熱的病症目的。黃耆能補益正氣,使機體抗病能力增強,而胡黃連則能針對濕熱邪氣進行清除,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尤其對於那些因氣虛導致的水濕運化失常、或因濕熱困脾而引起的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黃耆煮散通過合理配伍,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體質,促進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黃耆煮散 」

黃耆煮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主治肺部氣血旺盛,導致肺氣上行,出現咳嗽、痰多、胸悶心煩、容易咯血等症狀。

組成藥材及其功效: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 蛤蚧:具有補腎益精、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胡黃連: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燥濕和清熱利濕的功效。
  • 紫菀:具有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等功效。

臨牀之意義:

  • 黃耆煮散方劑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臨牀常用於治療肺部氣血旺盛,導致肺氣上行,出現咳嗽、痰多、胸悶心煩、容易咯血等症狀,且能改善肺部氣血循環,降低肺部炎症,緩解咳嗽、咳痰等症狀,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染。
  • 黃耆煮散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化痰的功效,臨牀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肺部感染性疾病,且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緩解咽喉腫痛、咳嗽、咳痰等症狀,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染。
  • 黃耆煮散方劑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的功效,臨牀常用於治療氣虛引起的咳嗽、氣短、乏力、自汗等症狀,且能增強肺氣,固護表衛,緩解咳嗽、氣短、乏力等症狀,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染。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分(銼),桑根白皮1分(銼),杏仁1分(去皮尖雙仁,炒),紫菀1分(去苗土),黃芩1分(去黑心),麻黃1分(去根節),麥門冬1分(去心,焙),升麻1分,貝母1分(去心),羌活1分(去蘆頭),蛤蚧(酥炙)1分,胡黃連1錢。
上為散。
每服3錢匕,水1盞,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9分,去薑,食後、臨臥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肺降氣、止咳化痰的功效,但陰虛肺燥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組成:黃耆1分(銼),桑根白皮1分(銼),杏仁1分(去皮尖雙仁,炒),紫菀1分(去苗土),黃芩1分(去黑心),麻黃1分(去根節),麥門冬1分(去心,焙),升麻1分,貝母1分(去心),羌活1分(去蘆頭),蛤蚧(酥炙)1分,胡黃連1錢。 主治:肺氣盛實,其氣上蒸,發嗽多痰,心胸煩躁,往往咯血。

黃耆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六。 組成:黃耆(銼)2兩,人參1兩,白茯苓1兩(去黑皮),葛根1兩(銼),厚朴(去粗皮,生薑2兩取汁塗,慢火炙盡)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半,木香半兩,甘草(炙)半兩,半夏3分(水洗7遍,去滑,生薑1兩半取汁浸1宿,炒乾),乾薑(炮)1分。 主治:美飲食,長肌肉,強心力。主治:脾胃氣虛弱,肌體羸瘦,虛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