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風散

BA F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一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2%
胃經 12%
心經 9%
膀胱經 9%
腎經 6%
肝經 6%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八風散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化濕: 藿香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化濕止嘔的功效。八風散作為治療外感風寒濕邪的方劑,藿香的加入有助於驅散風寒,化解濕邪,減輕患者的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嘔吐等症狀。
  2. 理氣和中: 藿香氣味芳香,具有行氣解鬱、和胃止嘔的作用。八風散中常與其他理氣藥物配合使用,共同達到疏肝理氣、調和脾胃、改善消化功能的效果,進一步緩解外感風寒濕邪對人體的影響。

八風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八風散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鼻淵、鼻塞、頭痛、皮膚瘙癢等症,白芷能有效驅散風寒,緩解鼻塞和頭痛,並可減輕皮膚瘙癢。
  2. 通鼻竅,改善鼻淵:白芷能通鼻竅,改善鼻淵。鼻淵是指鼻腔內慢性炎症,常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狀。白芷能有效疏通鼻腔,改善鼻腔通氣,從而減輕鼻淵的症狀。

綜上所述,白芷在八風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並改善鼻淵等症狀,與其他藥材配伍,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八風散中包含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 前胡性微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之效。八風散主治外感風寒,症見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痰白等。前胡可有效疏散表邪,宣通肺氣,緩解上述症狀。
  2. 清熱化痰: 前胡兼具清熱化痰作用,可化解痰濕,有助於緩解外感風寒所致的痰多咳嗽症狀。

因此,前胡在八風散中發揮着疏風解表、清熱化痰的重要作用,有助於快速緩解外感風寒症狀。

八風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固表: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可提升人體正氣,抵禦外邪侵襲。八風散主要治療外感風寒,而黃耆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病邪深入肌表。
  2. 調和藥性:八風散中其他藥物如防風、荊芥等,偏寒涼,而黃耆則性溫,加入黃耆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寒,影響療效。同時,黃耆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八風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八風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狀,方中多用辛溫解表之藥,性偏燥烈。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可以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減少對脾胃的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外,還具有補脾益氣、緩解咳嗽、止痛等功效,可以增強八風散的整體療效。例如,甘草可以配合麻黃、桂枝等解表藥,促進發汗,更有利於驅散風邪。

八風散為一方經典的中醫處方,其組成中含有人參這一味重要的藥材。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心經,是補氣藥中的上品,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安神的功效。在八風散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利用其強大的補益作用,用於治療因氣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倦怠乏力、語音低微、食少便溏等。

此外,八風散旨在調和氣血、疏散風邪,對於因外感風邪或內傷勞倦而致的頭痛、肢體酸痛等症有良好療效。人參在此處方中不僅能夠補充身體消耗的元氣,還能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使整個方劑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總的來說,人參在八風散中的應用,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通過補虛扶正,達到驅邪外出的目的。

八風散中包含羌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解表: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八風散以散風解表為主要功效,而羌活正是其主要藥物之一,能有效驅散外邪,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症狀。
  2. 疏通經絡: 羌活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八風散不僅要祛風解表,還要疏通經絡,以促進氣血運行,使藥效更易到達病竈。羌活的疏經通絡作用,正好與八風散的整體功效相契合。

八風散方中使用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止癢: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癢止痛的功效。八風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如風疹、蕁麻疹等,防風可有效祛除風邪,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症狀。
  2. 疏散風寒: 八風散中的其他藥材,如荊芥、薄荷等,也具有疏散風寒的作用。防風與之配合,可加強疏散風寒之力,使藥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八風散」,主要成分包括藿香、白芷、前胡、黃耆、甘草、人參、羌活、防風,主治功效為風邪上侵頭部,引起頭暈目眩;四肢拘急疼痛,或皮膚上出現風瘡,瘙癢難耐;治療寒氣鬱結不通暢,導致鼻塞聲音沉重;瘡疹發作,聲音嘶啞,身體虛弱。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芷: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防風: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黃耆: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藿香:藿香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 前胡:傳統中藥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 羌活: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人參:人參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總體來說,中藥方劑「八風散」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清熱解毒、補氣、固表等功效,可治療多種與風邪相關的疾病,如感冒、頭痛、咳嗽、風濕等。

傳統服藥法


麻黃1斤,白朮1斤,栝樓根10兩,甘草10兩,奕荊10兩,天雄10兩,白芷10兩,防風10兩,芍藥10兩,石膏10兩,天門冬10兩,羌活2斤,山茱萸5升,食茱萸5升,躑躅5升,茵芋14兩,黃芩1斤5兩,附子30枚,大黃0.5斤,細辛5兩,乾薑5兩,桂心5兩,雄黃6兩,朱砂6兩,丹參6兩。
上藥治下篩。
先食酒服方寸匕,每日1次;三十日後,1日2次。五十日知,百日愈,1年平復。長服不已,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八風散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服用。此外,八風散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腳氣病麻痺半身不遂鼻塞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鼻息肉

相同名稱方劑


八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荊芥穗1兩,川芎1兩,防風(去叉)1兩,獨活(去蘆頭)1兩,甘草(炙,銼)1兩,麻黃(去根節)1兩,人參2兩。 主治:風頭旋,目暗昏眩,肢節疼痛,手足麻木,上膈壅滯,或發寒熱。

八風散, 出處:《醫心方》卷三引《耆婆方》。 組成:秦艽4分,獨活4分,茯神4分,薯蕷4分,山茱萸4分,藁本4分,天雄4分,鍾乳(研7日)4分,春4分、夏2分、秋8分、冬12分。 主治:風氣,風眩,頭面風,中風,濕痹,腳弱,房少精。

八風散, 出處:《局方》卷一。 組成:藿香(去土)半斤,白芷1斤,前胡(去蘆)1斤,黃耆(去蘆)2斤,甘草(炙)2斤,人參(去蘆)2斤,羌活(去蘆)3斤,防風(去蘆)3斤。 主治:風氣上攻,頭目昏眩,肢體拘急煩疼,或皮膚風瘡癢痛,及治寒壅不調,鼻塞聲重;瘡疹既發,聲音不出,形氣俱病。

八風散, 出處:《千金》卷七。 組成:菊花3兩,石斛1兩半,天雄1兩半,人參1兩6铢,附子1兩6铢,甘草1兩6铢,鍾乳1兩,薯蕷1兩,續斷1兩,黃耆1兩,澤瀉1兩,麥門冬1兩,遠志1兩,細辛1兩,龍膽1兩,秦艽1兩,石韋1兩,菟絲子1兩,牛膝1兩,菖蒲1兩,杜仲1兩,茯苓1兩,乾地黃1兩,柏子仁1兩,蛇床子1兩,防風1兩,白朮1兩,乾薑1兩,萆薢1兩,山茱萸1兩,五味子半兩,烏頭半兩,蓯蓉2兩。 主治:補腎治肝。主治:風虛,面青黑土色,不見日月光,腳氣痹弱。

八風散,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麻黃1斤,白朮1斤,栝樓根10兩,甘草10兩,栾荊10兩,天雄10兩,白芷10兩,防風10兩,芍藥10兩,石膏10兩,天門冬10兩,羌活2斤,山茱萸5升,食茱萸5升,踯躅5升,茵芋14兩,黃芩1斤5兩,附子30枚,大黃半斤,細辛5兩,乾薑5兩,桂心5兩,雄黃6兩,朱砂6兩,丹參6兩。 主治:八風十二痹,狠退半身不遂,歷節疼痛,肌肉枯燥,皮膚瞤動,或筋緩急痛,不在一處,卒起目眩,失心恍惚,妄言倒錯,面上皰起,或黃汗出,更相染漬,或燥或濕,顔色乍赤乍白,或青或黑,角弓反張,乍寒乍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