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膿補肺散

PAI NONG BU F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心經 21%
脾經 21%
胃經 10%
肝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排膿補肺散方劑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升陽,益肺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作用。排膿補肺散治療的是肺癰,而肺癰多因外邪侵襲,導致肺氣虛弱,正氣不足,故需用黃耆補氣升陽,以扶正祛邪,促進肺臟功能恢復。
  2. 助藥力,提高療效: 黃耆可提高其他藥物的療效,如促進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幫助膿液排出。同時,黃耆也可減輕藥物毒性,提高患者耐受性。

排膿補肺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

肺熱咳嗽常伴有痰多粘稠,不易咳出。生地黃性寒,能清熱涼血,瀉肺熱,使痰液稀薄易於排出。

同時,生地黃滋陰生津,能養肺陰,緩解肺熱引起的燥咳、口乾等症狀,有助於肺部的恢復。

此外,生地黃還能清虛熱,對於肺熱伴有陰虛者,更能起到滋陰清熱,雙向調節的作用,促進肺部功能的恢復。

排膿補肺散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扶正固本:人參為補氣之聖藥,能補脾益肺、益氣生津,對於肺氣虛弱、痰液膿性、體虛乏力的患者,能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促進機體抵抗疾病。
  2. 補氣生血:人參能補益氣血,促進血液生成,加速組織修復,對於肺部組織受損、膿液排出導致氣血虧虛的患者,能補充氣血,有助於肺部功能恢復。

總而言之,排膿補肺散中加入人參,旨在扶正固本、補氣生血,以增強患者抵抗力,促進肺部組織修復,達到排膿止咳、補肺益氣之功效。

排膿補肺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宣肺通竅:白芷辛溫,善於宣通肺氣,開達鼻竅。對於肺熱壅盛、鼻塞不通、膿涕黏稠者,白芷能幫助肺氣宣通,利於排出膿液。
  2. 解毒消腫:白芷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能消散肺部及鼻腔的炎症,減輕腫脹,促進組織修復。對於肺部感染引起的膿痰、鼻塞等症狀,白芷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排膿補肺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功效。排膿補肺散方中包含多種藥材,性味各不相同,甘草可協調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更加平和穩妥。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益氣補中、潤肺止咳、解毒生津之功效。它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補肺作用,同時還能緩解肺部燥熱,促進膿液排出,加速肺部修復。

主治功效


排膿補肺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記載,排膿補肺散主治肺癰,症狀為在上乳間痛,口吐膿血,氣腥。此方藥物組成簡潔,卻能有效針對肺癰病機,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排膿: 方中白芷為君藥,具有解毒排膿的功效,能有效清除肺部的膿液,這是治療肺癰的首要步驟。 白芷辛溫走竄,能直達肺經,疏通經絡,利於膿液排出。

2. 補肺: 方中黃耆、人參為要藥,黃耆能補氣固表,利水消腫,人參則大補元氣,固本培元。肺癰耗傷肺氣,氣虛則膿液難以排出,且易於感受外邪。黃耆、人參合用,能補益肺氣,增強正氣,為排膿提供動力,並防止邪氣乘虛而入。

3. 清熱涼血: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肺癰多因肺熱壅盛,導致膿液瘀積,生地黃能清瀉肺熱,涼血解毒,輔助白芷排出膿液,並保護肺陰。

4. 調和諸藥: 甘草為使藥,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清熱解毒的作用,能使諸藥協調作用,發揮最佳療效,並緩解患者的不適感。

綜上所述,排膿補肺散通過白芷的排膿作用,黃耆、人參的補肺作用,生地黃的清熱涼血作用,以及甘草的調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肺癰的目的。此方劑簡潔有效,針對肺癰的病機,採取了疏通、排膿、補氣、清熱多個策略,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其治療策略,首先著重於排除膿液,其次再著重於恢復肺臟的正常功能。 藥物選擇也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並非單純針對局部症狀,而是兼顧全身整體狀況,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排膿補肺散,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五。 組成:黃耆、生地、人參、白芷、甘草(1方有5味)。 主治:肺癰。在上乳間痛,口吐膿血,氣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