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八反丸中包含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 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八反丸主治寒凝氣滯、心胸痺痛,桂枝可溫暖心陽,驅散寒邪,解除痺痛。
- 調和營衛: 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虛寒凝之症。八反丸中加入桂枝,可協調營衛之氣,使氣血流通,達到溫陽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八反丸中包含甘遂,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等病症。
甘遂性寒、味苦,入脾、腎經,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的功效。其瀉下作用強烈,能有效地排出體內積聚的水分,從而減輕水腫和腹水症狀。
此外,甘遂還能通絡散結,對於因痰溼阻滯導致的腫塊,也有不錯的療效。但在使用甘遂時需謹慎,其毒性較大,需遵醫囑使用,避免過量服用造成身體損傷。
八反丸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肺化痰,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肺化痰、散寒止痛的功效。八反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肺,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細辛溫肺散寒,有助於宣肺止咳,緩解胸悶氣短。
-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八反丸中包含多味藥材,細辛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細辛與麻黃、杏仁等藥材配伍,可以更有效地宣肺化痰;與乾薑、桂枝等藥材配伍,可以更有效地溫肺散寒。
八反丸方中使用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八反丸以補陽為主,但方中亦有寒涼之品,如黃柏、知母等,故需加入當歸以調和氣血,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陽。
- 引藥入血,提高藥效:當歸性潤,能引藥入血,使其更易於到達病竈。八反丸以溫補腎陽為主,加入當歸能引補腎藥物入腎經,提高藥效,並促進氣血運行,使陽氣更易於流通。
八反丸中包含半夏,主要源於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者,可有效化解痰液。
此外,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胃氣上逆,導致噁心嘔吐時,半夏可抑制胃氣上逆,起到止嘔的作用。
在八反丸中,半夏與其他藥材相配,起到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適用於痰濕阻肺、胃氣上逆、咳嗽痰多、噁心嘔吐等症狀。
八反丸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八反丸由八味藥組成,藥性各不相同,甘草性平和,味甘,具調和諸藥之性,可使藥性相協調,避免藥物互相沖突,發揮最佳療效。
- 緩解毒性:八反丸中部分藥物,如芫花、大戟等,具有一定的毒性,甘草可解毒,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提高用藥安全性。
八反丸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八反丸主治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頭痛、鼻塞、齒痛等症,白芷可以起到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的作用,緩解疼痛。
- 解毒止癢,消腫生肌: 白芷還具有解毒止癢、消腫生肌的功效。八反丸中其他藥物如蒼耳子、辛夷等,可能存在一定的毒性,白芷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避免藥物毒性對人體造成傷害。同時,白芷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少藥物使用過程中的副作用。
八反丸中含有芫花,主要是因爲其具有瀉下逐水的功效。芫花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對於水腫、痰飲、熱毒等病症,芫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八反丸由八味藥組成,其中芫花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瀉下利水功效,並緩解芫花毒性,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八反丸中包含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軟堅散結: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化瘀之效。八反丸主要用於治療痰火鬱結、瘰癧痰核、癭瘤等病症,海藻可以幫助軟化痰核、消散結塊,改善病症。
- 利水消腫:海藻亦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積水,緩解腫脹。對於一些伴隨水腫的痰火鬱結病症,海藻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消散腫脹。
八反丸方劑中加入紅花,主要有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八反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瘀証,而紅花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緩解疼痛。
- 行氣止痛:紅花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八反丸中部分藥材如川芎、香附等也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紅花與之配合,可更有效地疏通經絡,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
總之,紅花在八反丸中起著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關鍵作用,有助於整體藥效的發揮。
八反丸中包含全蠍,乃因其具有毒性與藥性雙重特點。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之效。
全蠍的毒性可破除瘀血,消散積聚,故可治風濕痺痛、半身不遂、痙攣抽搐等病症。
全蠍的藥性則可引導藥力直達病所,發揮其解痙、鎮痛之效。
因此,八反丸中加入全蠍,可有效地 治療風濕痺痛、中風偏癱、痙攣抽搐 等病症,並能 提高藥效。
八反丸為一方經典的中藥方劑,在其組成當中包含了豬牙皂這一味藥材。豬牙皂,又稱為皂角刺、皂莢刺等,是豆科植物皂莢的乾燥成熟果莢,因其形狀似豬牙而得名。在八反丸中使用豬牙皂主要是取其開竅醒神、祛風止癢及消腫解毒之效。
根據傳統中醫理論,豬牙皂性溫、味辛,歸肺、大腸經,具有較強的發散作用,能開竅醒腦、祛風除濕。對於因外感風邪所致的頭痛、眩暈以及皮膚病變如瘙癢、疹子等有良好療效。此外,豬牙皂還可用於治療喉嚨腫痛、關節疼痛等症狀。由於其含有豐富的皂苷成分,故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需注意劑量,避免過量引發不良反應。在八反丸中豬牙皂與其他藥物相配伍,共同發揮調和臟腑、疏通經絡的作用,用以治療相關病症。
八反丸中包含虎骨,主要原因有二:
一、 祛風濕止痛: 虎骨性溫,具有祛風濕、強筋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溼痹痛、筋骨疼痛等症。八反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溼邪所致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等症,虎骨的加入能起到疏風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
二、 溫陽通絡: 虎骨能溫陽通絡,對於陽虛寒凝、氣血不暢所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八反丸中加入虎骨,能夠起到溫陽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寒溼症狀。
然而,隨着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提高,現代醫學已經不再使用虎骨作爲藥物。
八反丸組成中含有白芨,主要原因有二:
一、收斂止血: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效。八反丸為止血藥,白芨能有效收斂止血,減少出血量。
二、消腫生肌:白芨同時具有消腫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八反丸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白芨能輔助止血,加速傷口修復。
八反丸的組成中包含烏頭,主要是因為烏頭性溫熱,具有祛寒止痛、散風除濕的功效,在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痺痛、風寒感冒、脘腹冷痛等病症方面有著獨特的療效。
烏頭在八反丸中與其他藥物配伍,既能發揮其祛寒止痛的作用,又能避免其毒性過大,達到安全有效的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八反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痰核、瘰疬」,屬中醫外科範疇的痰凝結聚之證。痰核多因氣滯痰凝、經絡阻滯,發於皮裡膜外,呈結塊腫硬;瘰疬則常見於頸項,與肝鬱痰火、陰虛肺熱或痰瘀互結相關,其病機核心在於痰、瘀、毒壅滯,久病或夾寒濕。傳統以消痰散結、化瘀通絡、攻逐邪毒為治療方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攻逐痰飲、破結消癥
- 甘遂、芫花、牙皂:峻下逐水,消痰破積,直攻痰濕巢穴。
- 半夏、明礬:化痰燥濕,明礬更具蝕瘡祛腐之效,針對痰核膠固之態。
- 海藻:軟堅散結,專治癭瘤瘰疬,與甘草相反為用,增強破散之力(此為「反藥」配伍之妙)。
2. 溫通經絡、散寒開閉
- 川烏、草烏(薑汁制):大辛大熱,逐經絡寒濕,開痺止痛。
- 桂心、細辛、白芷:溫通血脈,散寒透邪,助痰瘀化解。
- 虎骨(古用):追風定痛,強筋骨,間接助通絡散結。
3. 活血化瘀、消散癰腫
- 紅花、歸身:活血祛瘀,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 全蟲(全蠍):攻毒散結,通絡止痛,針對頑痰死血。
4. 調和藥性、護正緩峻
- 烏梅、核桃肉、棗肉:柔潤制約諸藥峻烈之性,防傷正氣。烏梅酸收,兼能「蝕惡肉」,輔助消瘤。
- 夏枯草湯送服:清肝火、散鬱結,引藥上行頸項部位。
配伍特點
- 「反藥」並用:如甘遂配甘草、海藻配甘草,利用相反相激之性,增強攻邪之力(古方「十八反」的應用範例)。
- 剛柔相濟:峻藥配伍滋潤之品(核桃、烏梅),既消痰核又不致過耗陰血。
原理總結
此方以**「溫通逐瘀、化痰蝕結」**為主軸,結合相反相成之藥對,針對痰濕瘀毒深伏經絡之證。其峻烈之性較強,適用於體實邪盛之痰核瘰疬,尤其病程纏綿、結塊堅硬難消者。通過溫散、攻逐、化痰、活血的複合作用,破除病理產物,重建氣血流通。
(註:因應要求,省略現代注意事項及禁忌討論,純就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解析。)
傳統服藥法
桂心1兩,甘遂1兩,細辛1兩,歸身1兩,半夏1兩,甘草1兩,白芷1兩,芫花1兩,海藻1兩,紅花1兩,全蟲1兩,牙皂1兩,虎骨1兩,白及1兩,川烏(薑汁制)1兩,草烏(薑汁制)1兩。
上藥各炒為末,用核桃肉泡去皮4兩,烏梅淨肉1斤,蒸爛,明礬末8兩,量加棗肉,共搗為丸。
每服3錢,清晨夏枯草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八反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八反丸, 出處:《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組成:桂心1兩,甘遂1兩,細辛1兩,歸身1兩,半夏1兩,甘草1兩,白芷1兩,芫花1兩,海藻1兩,紅花1兩,全蟲1兩,牙皂1兩,虎骨1兩,白及1兩,川烏(薑汁制)1兩,草烏(薑汁制)1兩。 主治:痰核,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