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黃土湯

GUI ZHI HUANG T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肺經 17%
脾經 14%
胃經 13%
肝經 13%
腎經 10%
膀胱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黃土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桂枝辛溫,黃土甘寒,兩者藥性相沖,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藥性,使藥效協調,避免藥物互相抵消或產生不良反應。

二、增強藥力:甘草能增強桂枝的溫陽散寒作用,並緩解黃土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顯著,更好地發揮治療功效。同時,甘草還有潤肺止咳,解毒生津的功效,可增強藥物的整體療效。

桂枝黃土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陽化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助運脾胃之氣,使之更好地吸收水谷精微,從而增強機體正氣,對抗外邪入侵。
  2. 燥濕利水,止瀉止汗:桂枝黃土湯主治表寒兼有內濕之症,白朮能燥濕利水,消除體內水溼,從而緩解腹瀉、自汗等症狀,幫助機體恢復平衡。

白朮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桂枝湯的溫陽散寒作用,還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爲機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從而更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桂枝黃土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桂枝黃土湯主治寒邪客於肌表,導致肢體拘攣、發熱惡寒等症。附子性溫,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的功效,可溫煦陽氣,驅散寒邪,配合桂枝等藥物,共同達到溫經散寒的目的。
  2. 扶正固本:附子入心、腎經,可補益心腎之陽,溫煦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使寒邪不易入侵,從根本上預防疾病的發生。

桂枝黃土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因脾腎虛寒導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便血、崩漏等。此方由多種中藥組成,其中包含阿膠這一味藥材。阿膠在本方中的應用,主要是取其滋陰補血、止血安胎的功效。由於出血症多與體內陰血不足有關,阿膠能夠補充血液,增強體質,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此外,阿膠還具有滋潤肺燥、養肝明目的作用,對於改善患者整體身體狀態亦有助益。在桂枝黃土湯中,阿膠與其他藥物如黃土、桂枝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中止血、固攝下元的作用,從而有效治療因脾腎功能失調所引起的出血現象。因此,阿膠在此方中的加入,不僅強化了止血效果,也兼顧了患者體內陰血的補充,達到了治療與調理雙重目的。

桂枝黃土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桂枝黃土湯主治發熱、惡寒、頭痛,而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發熱症狀,避免熱邪傷血。
  2. 滋陰潤燥:桂枝黃土湯中桂枝、黃芩等藥物燥性較強,容易傷陰耗津。生地黃滋陰潤燥,可以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防止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

桂枝黃土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方中加入黃芩,可清解因外感風寒而引發的內熱,防止熱邪內陷,避免病情加重。
  2. 抑制病邪: 黃芩能抑制病邪,阻止其深入內臟,防止病情發展成寒邪內伏、熱邪壅盛等情況。這對於治療風寒表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避免疾病遷延難愈。

桂枝黃土湯中包含桂枝,主要是因為桂枝的溫經散寒、通絡止痛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甘,歸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發表解肌之效。方中以桂枝為君藥,用於溫陽化寒,振奮陽氣,促進氣血運行,解除寒邪對經絡的阻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此外,桂枝還能發汗解表,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共同起到溫經散寒、解肌止痛的作用,使患者寒邪得解,體溫恢復正常。

桂枝黃土湯中的「黃土」並非指一般的泥土,而是指「黃芩」的土塊,即黃芩根部附着的泥土。

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增強藥效。黃芩土性寒,與桂枝、芍藥等藥材搭配,可增強清熱解毒、止血止痛之效,適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

二、提高藥材品質。黃芩土性重,能沉澱藥液中的雜質,使藥液更加純淨,提高藥效。

因此,黃土並非隨意添加的成分,而是爲了更好地發揮桂枝黃土湯的藥效,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主治功效


桂枝黃土湯

中藥方劑「 桂枝黃土湯 」,主要成分是:甘草,白朮,附子,阿膠,生地黃,黃芩,桂枝,黃土, 主治功效是:大便出血,或稱便血,是指血與糞便一起排出,或血在糞便表面,或血與糞便混雜,或血染手紙。便血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伴有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痔瘡、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憩室炎、腸息肉等。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阿膠富含骨膠原、膠原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膠質等營養成分,能促進代謝,增強體質,益氣補血、滋陰潤燥,治貧血、經期不順、產後失血,悉有裨益。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總結

中藥方劑「 桂枝黃土湯 」,主要成分是:甘草,白朮,附子,阿膠,生地黃,黃芩,桂枝,黃土, 主治功效是:大便出血,或稱便血,是指血與糞便一起排出,或血在糞便表面,或血與糞便混雜,或血染手紙。便血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伴有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痔瘡、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憩室炎、腸息肉等。

傳統服藥法


甘草2錢,白朮3錢,附子3錢,阿膠3錢,地黃3錢,黃芩2錢,桂枝2錢,灶中黃土3錢。
水煎大半杯,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黃土湯, 出處:《四聖心源》卷五。 組成:甘草2錢,白朮3錢,附子3錢,阿膠3錢,地黃3錢,黃芩2錢,桂枝2錢,竈中黃土3錢。 主治: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