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黃耆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桂枝、黃耆之燥熱: 桂枝、黃耆皆屬溫燥之品,容易耗傷津液,引起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白芍性微寒,能滋陰養血,緩解桂枝、黃耆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減少副作用。
- 協調營衛,固表止汗: 桂枝溫通經絡,黃耆益氣固表,白芍則養血和營。三者共同作用,能協調營衛之氣,固表止汗,治療因氣虛營弱導致的發汗、自汗等症狀。
總之,白芍的加入,不僅使桂枝黃耆湯的藥性更加平和,而且能更好地協調藥物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桂枝黃耆湯的組成中,加入肉桂,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溫陽散寒: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可溫補心陽,散寒止痛。桂枝與黃耆合用,可溫補脾陽,散寒解表,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寒邪侵襲所致的畏寒、肢冷、脈沉等症狀。
二、助陽化氣:肉桂具有補火助陽之效,可促進氣血運行,增強黃耆補氣之力,使補氣效果更顯著,有利於改善氣虛所致的乏力、氣短、自汗等症狀。
桂枝黃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桂枝性溫,黃耆性溫燥,甘草性甘平,能調和桂枝的溫熱之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也緩和黃耆的燥性,避免傷津。
- 增強補氣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經,具有補中益氣、緩和藥性、解毒之功。與桂枝、黃耆合用,可增強補氣固表、益氣生津的作用,使補氣效果更顯著。
桂枝黃耆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桂枝性溫,可助黃耆溫陽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於外感風寒,正氣不足者,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 調和營衛: 桂枝黃耆湯以桂枝溫經散寒,黃耆補氣固表,二者相輔相成,能調和營衛,使氣血流通,恢復機體的正常運作。對於氣虛表弱,容易感冒的人羣,可起到預防和治療作用。
桂枝黃耆湯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在其組成之中包含了黃芩這一藥材。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在桂枝黃耆湯中加入黃芩的目的主要是取其清熱燥濕及瀉火之效。桂枝黃耆湯主要用於治療因濕熱內蘊所導致的病證,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其中,桂枝能溫通心陽、散寒解表;黃耆則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的作用。然而,若單純使用溫補或利水藥物,可能無法有效解決由濕熱引起的複雜症狀。因此,配合黃芩的應用可以清除體內的濕熱,防止因濕熱阻滯而產生的各種併發症,並輔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總體來說,黃芩在桂枝黃耆湯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學中“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使整體處方更加完善且針對性強。
主治功效
桂枝黃耆湯:溫補陽氣,調和營衛
中藥方劑「桂枝黃耆湯」,以補氣益氣、溫補陽氣為主,兼具調整陰陽、疏通經絡之效。主治汗液無故自出,身體發熱腫脹,小便不順暢等症狀。
組成藥材及功效: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 **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黃耆:**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肉桂:**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桂枝黃耆湯的臨牀應用:
桂枝黃耆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其組成藥材可溫補陽氣、祛風、調和營衛,主要用於治療汗液無故自出,身體發熱腫脹,小便不順暢等症狀。臨牀上,桂枝黃耆湯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營衛不和、陽氣不足等疾病。
總結:
桂枝黃耆湯以補氣益氣、溫補陽氣為主,兼具調整陰陽、疏通經絡之效,是中醫臨牀常用方劑之一。桂枝黃耆湯常見於外感風寒、營衛不和、陽氣不足等疾病的治療中,具有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白芍藥1兩半,辣桂1兩,甘草(炙)1兩,黃耆(炙)2兩,黃芩半兩。
上為散。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3枚煎服。覆取微汗;未汗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桂枝黃耆湯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使用。如果有發熱、頭痛、咳嗽等感冒症狀,應該先使用其他治療感冒的藥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黃耆湯, 出處:《直指》卷十六。 組成:白芍藥1兩半,辣桂1兩,甘草(炙)1兩,黃耆(炙)2兩,黃芩半兩。 主治:黃汗自出,發熱身腫,小便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