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辛夷湯方劑中包含辛夷花,主要因為辛夷花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 通鼻竅,散風寒: 辛夷花味辛溫,入肺經,具有通鼻竅、散風寒的功效,能有效治療鼻塞、流鼻涕等症狀,與辛夷湯治療鼻淵、鼻塞不通的功效相符。
- 宣肺止咳: 辛夷花除了通鼻竅外,還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能疏散肺氣,止咳化痰,與辛夷湯治療鼻淵兼有咳嗽、痰多等症狀的功效相符。
故辛夷花是辛夷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通鼻竅、散風寒及宣肺止咳的功效,能有效治療鼻淵等相關病症。
辛夷湯方劑中加入大棗,是為了緩和藥性、調和脾胃、增強補益作用。
辛夷湯主治鼻淵,方中辛夷、蒼耳子等藥性辛溫,具有散風通竅之效。而大棗味甘性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加入大棗可以緩解辛溫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同時增強藥效,促進藥力到達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此外,大棗還能補益氣血,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辛夷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鼻竅,散寒止痛:辛夷湯主治鼻淵、鼻塞、鼻流清涕等症,多因寒邪客鼻,阻滯鼻竅所致。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之效,可溫陽驅寒,通暢鼻竅,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
- 助辛夷散寒,增強療效:辛夷性溫,味辛,入肺經,善於開通鼻竅,散風寒,但其散寒之力相對較弱。肉桂則具有較強的溫陽散寒作用,與辛夷配伍,可相輔相成,增強散寒通竅之力,提高治療效果。
辛夷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通鼻竅: 辛夷湯主治鼻淵,即鼻塞不通、流涕不止等症,多由風寒侵襲鼻竅所致。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可以配合辛夷、白芷等藥物,共同驅散鼻腔內的風寒之邪,改善鼻塞流涕症狀。
- 引藥上行,直達病所: 防風性善上行,可以將藥力引導至頭面部,直達鼻竅,增強其他藥物的作用,提高療效。同時,防風也具有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鼻淵引起的頭疼、鼻痛等症狀。
辛夷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 補氣健脾:辛夷湯主治鼻淵,多因脾虛濕困,鼻竅不通。白朮性溫味甘,能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提升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鼻淵病症。
- 助辛夷通竅:辛夷為本方君藥,擅長通鼻竅,但單用辛夷力單,需配合白朮補氣健脾,使辛夷藥力更強,更能有效地疏通鼻竅,達到通竅止流的效果。
辛夷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辛夷湯以辛溫解表爲主,但其藥性偏燥,容易傷陰。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能起到平衡辛夷湯的燥性,防止過於燥烈傷陰。
- 增強療效:甘草味甘,能緩解辛夷湯的辛辣刺激,使藥物更容易被吸收,並能與辛夷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解表散寒、通鼻竅的療效,提高治療效果。
辛夷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
一、溫散寒邪:辛夷性溫,善於散風寒,而生薑亦性溫,能溫中散寒,兩者相合,可增強散寒解表之效。
二、和胃降逆:辛夷湯中常加入川芎、白芷等辛香之品,容易引起胃氣上逆,而生薑味辛溫,能降逆止嘔,和胃止痛,避免藥物對胃部的刺激。
此外,生薑還能增強辛夷湯的藥效,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藥物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辛夷湯中加入澤蘭,主要是因為澤蘭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小便不利、腹脹疼痛等症狀。
辛夷湯主治鼻淵、鼻塞、頭痛等症,而鼻淵常伴隨小便不利、腹脹等水濕停滯的表現。澤蘭入藥,可疏通水道,利濕消腫,配合辛夷、蒼耳子等藥物,能更好地改善鼻淵症狀,解除水濕壅滯,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主治功效
辛夷湯主治功效分析
綜觀歷代醫籍,辛夷湯之主治功效,雖以「婦人妒乳」為首見於《劉涓子鬼遺方》,然其應用範圍並非侷限於此。諸多醫家論述皆顯示,辛夷湯更擅長於治療肺氣不利所致的鼻竅疾患。
主治功效:
根據多部醫書記載,辛夷湯的主要功效包括:
- 治療鼻塞、鼻竅不通: 《奇效良方》、《御藥院方》、《醫方集宜》、《証治準繩‧類方》、《名家方選》等多部醫籍均記載辛夷湯能治療鼻塞、鼻塞聲重、鼻窒不通,以及伴隨的頭眩昏暈等症狀。這些症狀多源於肺氣不利,氣機鬱滯於鼻竅所致。
- 治療肺氣不利: 《奇效良方》、《御藥院方》、《証治準繩‧類方》等書明確指出辛夷湯可治療肺氣不利。肺氣不利常表現為頭目昏眩、鼻塞聲重、咳嗽痰黏等症狀,與鼻竅疾患密切相關。
- 清利頭目: 一些醫家記載辛夷湯能治療頭目昏眩,此乃肺氣不利影響頭部氣血運行所致。
治療原理:
辛夷湯的組成藥物具有多重功效,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 辛夷花: 辛夷花為君藥,辛溫通竅,宣通鼻竇,散寒止痛,是治療鼻塞的核心藥物。其辛溫之性可以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使閉塞的鼻竅得以疏通。
- 川芎、白芷: 與辛夷花合用,增強其通竅散寒之效,並可活血行氣,改善頭目昏眩。
- 防風: 祛風解表,協同辛夷花疏通鼻竅,並能止痛消腫。
- 白朮: 健脾燥濕,和中益氣,補益脾胃,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避免濕邪阻遏肺氣。
- 甘草: 調和諸藥,緩和藥性,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峻猛。
- 生薑: 發汗解表,溫胃散寒,助辛夷花散寒通竅。
- 大棗: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並能滋潤肺燥。
- 澤蘭: 活血化瘀,利水消腫,可能在治療「婦人妒乳」中起到疏通經絡、改善氣血的作用。
綜合而言,辛夷湯通過辛溫解表、宣通鼻竅、活血行氣、健脾益氣等多個方面共同作用,以達到治療肺氣不利所致鼻塞、頭眩、痰黏等症狀的目的。其在治療「婦人妒乳」中的作用機理,可能與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關,但需要更多研究佐證。 各個版本的辛夷湯配方略有差異,反映出不同醫家根據患者病情輕重及體質差異所做的加減調整。 但其核心藥物和治療原則基本一致,都是圍繞著辛溫解表、宣通鼻竅這一治療思路展開。
傳統服藥法
辛夷1兩,川芎1兩,白芷1兩,防風1兩,羌活1兩,荊芥1兩,藁本1兩,薄荷1兩,木通1兩,細辛3錢,升麻3錢,甘草(炙)3錢。
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2盞,煎1盞,食遠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辛夷湯, 出處:《鬼遺》卷三。 組成:辛夷1升(去毛),大棗30枚,桂1尺,防風2分,白朮、甘草1尺(炙),生薑2分,澤蘭1升(切)。 主治:婦人妬乳。
辛夷湯, 出處:《簡明醫彀》卷五。 組成:辛夷1兩,川芎1兩,白芷1兩,防風1兩,羌活1兩,荊芥1兩,藁本1兩,薄荷1兩,木通1兩,細辛3錢,升麻3錢,甘草(炙)3錢。 主治:肺氣不利,頭目昏眩,鼻塞身重,鼻淵涕水。
辛夷湯, 出處:《禦藥院方》卷五。 組成:辛夷(去毛)1兩,甘菊花(去技叉)1兩,吳白芷1兩,前胡(去蘆頭)1兩,川芎1兩,薄荷葉(去土)1兩,石膏1兩,白朮1兩,赤茯苓(去皮)1兩,生乾地黃1兩,陳橘皮(去白)1兩,甘草(炙)2兩。 主治:肺氣不利,頭目昏眩,鼻塞聲重,咯嚀稠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