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皮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或其栽培變種的未成熟果皮,性味辛、苦,微溫,歸脾、胃經。
青附金丹方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理氣消脹:青皮具有行氣止痛,理氣消脹的功效,可以緩解胸腹脹痛,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
- 疏肝解鬱,健脾和胃:青皮可以疏肝解鬱,健脾和胃,有助於調節肝氣,改善脾胃功能,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總之,青皮在青附金丹方中,發揮著行氣止痛,理氣消脹,疏肝解鬱,健脾和胃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青附金丹方劑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香附,可幫助疏通肝氣鬱結,緩解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進而達到治療目的。
2. 協同青皮、枳殼,增強行氣化痰效果:青附金丹中含有青皮、枳殼等理氣化痰藥物,香附與其配伍,可以互相增效,促進氣機運行,化解痰濁,進一步達到消食導滯、和胃止痛的效果。
青附金丹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其配方中竟包含人尿這一成分,乍看之下頗令人訝異。根據古代中醫學說,人尿被視為一味藥材,又稱為「人中黃」或「童便」,且在多種古籍中有記載其藥用價值。古人認為,純淨的人尿性寒,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在治療一些特定疾病上有所助益。在青附金丹的配伍中加入人尿,主要是利用其清熱降火的功效,配合其他溫陽補腎的藥物,以達到調和陰陽、平衡體質的目的。這種搭配反映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理念,即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用藥材,以期達到最佳療效。然而,現代人對於衛生條件有更高要求,因此在使用這類傳統方劑時,應謹慎評估並遵循專業醫師指導,確保安全有效。
青附金丹方劑中包含鬱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鬱金味苦辛,性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功效。青附金丹主治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而鬱金可以疏解肝氣鬱結,暢通氣機,緩解疼痛,輔助主藥青皮、附子發揮療效。
-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鬱金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作用。青附金丹中含有雄黃、硃砂等具有毒性的藥物,鬱金可以緩解藥物的毒性,保護脾胃,並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青附金丹方劑中加入丹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方中青附、金丹等藥物多偏燥熱,容易造成瘀血阻滯,而丹參可起到協調作用,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
- 涼血解毒:丹參亦具涼血解毒之效。方中金丹等藥物可能引發熱毒,而丹參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防止熱毒傷陰,使藥效更趨平和。
總之,丹參的加入,使青附金丹方劑的藥性更趨平和,藥效更佳。
青附金丹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和胃止嘔: 青附子性寒,易於損傷脾胃,生薑性溫,可緩解青附子的寒性,溫和脾胃,防止其寒涼之性傷胃而引起嘔吐。
- 調和藥性: 生薑性溫,可以調和青附子、金丹等藥物的寒性,使藥力更加柔和,避免寒性藥物過於猛烈而損傷正氣。
青附金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腎: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補脾益肺、生津止渴之功效。青附金丹主要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痠軟等症,而人參可以補腎陽、填精髓,與青附子、金匱等藥物相配,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增強補腎壯陽的功效。
- 緩解毒性: 青附子性溫燥,具有強烈的毒性。人參性甘溫,能夠緩解青附子的毒性,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燥烈傷及脾胃。
青附金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補血活血功效,能改善氣血不足,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青附金丹主治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 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青附金丹中其他藥材如青黛、金銀花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當歸與之相配,既能補益氣血,又能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協調,治療效果更佳。
青附金丹方中使用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活血止痛: 川芎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頭風、頭痛、鼻塞等症狀,而青附金丹正是針對風寒濕邪所致的頭風、鼻塞、頭痛等病症。
- 引藥上行,通竅止痛: 川芎辛溫走竄,能引導其他藥物上行至頭部,並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通竅止痛的效果,配合青附、金丹等藥物,更能有效緩解頭部疼痛。
青附金丹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青附金丹以治療濕熱蘊結為主,白朮具有健脾燥濕之功,可助脾胃運化,降低濕邪的影響,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藥效。
- 補氣固表: 白朮亦能補氣固表,提升機體抵抗力,防止濕熱之邪外侵,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青附金丹方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青附金丹方中,青皮、附子等藥性偏寒,易傷脾胃,茯苓可起到健脾和胃,利濕化痰,協調藥性,防止寒涼傷脾的作用。
- 安神定志:茯苓入心經,能寧心安神。青附金丹方中,附子等藥性溫燥,易引起心神不安,茯苓可起到安神定志,緩解藥性燥烈對心神造成的影響,使藥效更加平和。
青附金丹方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方中青皮、附子等藥物偏寒性,容易導致寒濕內停,而半夏可協同其他藥物,化解痰濕,防止寒邪內侵。
- 降逆止嘔: 半夏入脾胃經,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的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青附金丹主要治療寒濕內阻、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半夏的加入可有效改善嘔吐症狀,提升治療效果。
青附金丹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青附金丹中常含有半夏、茯苓等藥物,容易造成脾胃濕困,而陳皮可助其健脾燥濕,使藥性更易發揮。
- 調和藥性:陳皮性溫,能緩和藥性,使方劑更平和、更易於服用。青附金丹中常含有辛辣、苦寒的藥物,加入陳皮可起到調和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峻猛,防止對脾胃造成損傷。
總之,陳皮的加入不僅能提升藥效,更能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是青附金丹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附金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婦女癥瘕」,即女性下腹部的積聚腫塊,屬氣血瘀滯、痰濕凝結所致。癥瘕多因情志不暢、氣機阻滯,或經產後調養失當,導致瘀血內停,久而結塊。古人認為其病機與肝脾失調密切相關,肝鬱則氣滯血瘀,脾虛則痰濕内生,互結為患。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核心四味:破結通絡,直搗病所
- 青皮(硝石水浸)
- 硝石(消石)苦寒,能軟堅散結,青皮經此炮製後,增強破氣消積之力,專攻肝經鬱滯,破除癥瘕氣結。
- 香附(童便浸)
- 童便鹹寒降火,香附藉此引藥入血分,疏肝解鬱,調理氣機,為「氣病之總司」。氣行則血行,奠定消散癥瘕基礎。
- 鬱金(生礬水浸)
- 白礬化痰燥濕,鬱金經礬製後,兼能活血化瘀、解鬱開結,針對血瘀痰阻之病理產物。
- 丹參(薑汁浸)
- 薑汁溫通,助丹參活血祛瘀而不寒滯,兼可通絡止痛,為血分要藥。
配伍深意:四藥分層次處理氣滯、血瘀、痰凝,以醋糊為丸,醋酸收斂,使藥力緩釋,集中作用於下焦;外灑阿膠水,利用其滋陰黏合之性,保護內層藥性,兼能調和血脈。
二、外廓八味:調和肝脾,固本培元
後八味為健脾益氣、化痰和胃之品:
- 人參、白朮、茯苓、炙草(四君子湯基礎):補益脾氣,脾健則濕痰自化,斷絕癥瘕生成之源。
- 當歸、川芎:養血活血,助核心藥物化瘀而不傷正。
- 半夏、陳皮(二陳湯主藥):燥濕化痰,理氣和中,針對痰濕互結之病機。
整體思維:
- 內層攻邪:前四味為「矛」,集中破氣、散瘀、化痰,直攻癥瘕。
- 外層扶正:後八味為「盾」,透過健脾益氣、養血和營,維持正氣不衰,避免攻伐太過。外廓以米飲泛丸,取穀氣護胃之效,兼助藥力上行下達。
三、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體現「攻補兼施」策略,透過:
- 疏肝理氣(香附、青皮)→解氣滯
- 活血化瘀(鬱金、丹參、川芎)→通血瘀
- 化痰散結(半夏、陳皮、白礬)→滌痰濕
- 健脾益氣(四君子類)→固根本
全方標本同治,既能瓦解既有之癥瘕,又能調理體質防止復發,契合婦女「以血為用,肝脾為要」的生理病理特點。
傳統服藥法
青皮(切,用消石5錢化水浸),香附(捶碎,童便浸)4兩,鬱金(敲碎,用生礬5錢化水浸)2兩,丹參(切,薑汁浸)2兩,人參1兩,當歸1兩,川芎1兩,白朮2兩,茯苓2兩,制半夏2兩,陳皮5錢,炙草5錢。
上前四味為細末,醋糊為丸,如麻子大,曬乾,灑上阿膠水,搖令光澤。再用後八味研細末,以米飲泛在光澤小丸上作外廓,曬乾。
每服3錢,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青附金丹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所以孕婦不可以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附金丹, 出處:《重慶堂醫學随筆》卷上引薛氏方。 組成:青皮(切,用消石5錢化水浸)、香附(捶碎,童便浸)4兩,鬱金(敲碎,用生礬5錢化水浸)2兩,丹參(切,薑汁浸)2兩,人參1兩,當歸1兩,川芎1兩,白朮2兩,茯苓2兩,制半夏2兩,陳皮5錢,炙草5錢。 主治:婦女癥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