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黃湯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的功效。消黃湯主治黃疸,多因濕熱內蘊、肝膽濕熱所致,芒硝可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幫助消除體內濕熱,促進膽汁分泌,從而減輕黃疸症狀。
- 通便潤腸:芒硝具有通便潤腸的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有助於改善便祕,並減少因濕熱停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這對於改善黃疸患者的整體狀態十分重要。
消黃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能清熱瀉火,主治濕熱黃疸、熱毒壅盛等症。消黃湯針對的是黃疸病症,而大黃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肝膽濕熱,緩解黃疸症狀。
- 通腑瀉下: 大黃具有通腑瀉下的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毒素。黃疸患者往往伴隨便祕,大黃可幫助排毒,減輕肝臟負擔,有利於恢復肝功能。
消黃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風散熱,解表止癢: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癢的功效,可清熱解毒,消散肌膚表面之熱毒,對於黃疸病症中的發熱、瘙癢、皮膚黃染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二、 宣肺利氣,通竅止痛: 荊芥兼具宣肺利氣之效,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對於黃疸病症中的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等症狀亦有改善作用。
消黃湯是傳統中醫用於治療黃疸的一種方劑,其組成成分包括多種草藥,其中黑牽牛(學名:Ipomoea nil)是一味重要的成員。在中醫理論中,黃疸多由濕熱之邪困阻肝膽,導致膽汁外溢而致皮膚、目睛發黃。黑牽牛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瀉下通便的功效。它能清除體內的濕熱,促進膽汁排泄,從而對黃疸有良好的療效。此外,黑牽牛還能活血化瘀,改善肝臟微循環,有助於肝功能的恢復。在消黃湯中,黑牽牛與其他草藥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作用,是治療濕熱型黃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需注意的是,黑牽牛用量不宜過大,且孕婦及脾胃虛弱者慎用。
消黃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 消黃湯為清熱利濕的方劑,方中多用苦寒藥物,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能防止藥物過於寒涼,避免損傷脾胃功能。
- 增強療效: 甘草有解毒、抗炎的作用,可以增強其他藥物清熱利濕的功效,並能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使藥效更為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消黃湯 」
消黃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芒硝、大黃、荊芥、黑牽牛和甘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疔瘡腫痛。
芒硝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芒硝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大黃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化瘀、利膽通便、消腫止痛等功效。 大黃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發熱、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
荊芥
荊芥性微溫、味辛,入肺、肝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荊芥可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黑牽牛
黑牽牛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瀉下、利尿消腫、破血消癥、活血化瘀等功效。 黑牽牛可治療熱結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水腫、尿路感染、熱淋、血尿、乳腺炎、甲狀腺炎、皮膚瘡毒、癰癤腫毒、跌打損傷、中毒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甘平,入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甘草可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 消黃湯 」主要成分是芒硝、大黃、荊芥、黑牽牛和甘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疔瘡腫痛。
傳統服藥法
樸消(明者,熬成牙消)2錢,大黃(生用)半兩,荊芥半兩,黑牽牛(炒)半兩,甘草節4錢。
利動毒氣。
上為末。
酒調,空心服,以利為度。
虛老人宜斟酌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服用後應注意補充水分。
- 本方有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黃湯, 出處:《永類鈐方》卷七。 組成:朴消(明者,熬成牙消)2錢,大黃(生用)半兩,荊芥半兩,黑牽牛(炒)半兩,甘草節4錢。 主治:利動毒氣。主治:疔腫。
消黃湯, 出處:《中醫原著選讀》引關幼波方。 組成:茵陳60g,萹蓄30g,金銀花30g,酒炒大黃9g,酒炒黃芩9g,瞿麥15g,澤蘭15g,赤芍12g,丹皮12g,六一散(包)12g,木通45g。 主治:清熱利濕,解毒通淋。主治:黃疸持續不退。症見尿黃赤而灼熱,尿頻,尿痛,大便乾,時有發熱,舌苔稍黃,脈弦數,濕熱下注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