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胃散
LIANG WE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二十引《玉決》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涼胃散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
青黛為蓼藍葉經發酵製成的藍色粉末,性寒,入心、肝經。其清熱解毒之功,可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
涼胃散主要用於治療胃熱引起的胃痛、口苦、舌苔黃膩等症,青黛的清熱解毒之功,可以幫助清熱解毒,緩解胃熱之症,起到涼胃止痛的作用。
涼胃散中加入芒硝,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的功效。芒硝味苦鹹,性寒,入胃、大腸經,能清熱瀉火、軟堅散結、通腑泄熱,對於胃熱引起的口渴、胃痛、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芒硝還具有引藥下行的功效,能將其他藥物引導至胃部,加強其清熱瀉火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涼胃散方中包含大黃,其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通便的作用。涼胃散主治胃熱熾盛,症狀如口乾舌燥、煩躁不安、胃脘灼痛、便祕等,大黃可有效清熱瀉火,緩解上述症狀。
- 活血化瘀: 大黃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胃部血液循環,改善胃部瘀血,有助於緩解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涼胃散中加入大黃,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胃熱熾盛所致的相關症狀。
涼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涼胃散通常用於治療胃熱、口乾舌燥等症狀,藥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弊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寒涼,造成脾胃虛寒的副作用。
-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益氣健脾、和中緩急的功效,能夠補益脾胃之氣,幫助胃氣恢復正常,同時也增強了涼胃散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使整體療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涼胃散,由青黛、芒硝、大黃、甘草四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利尿通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小兒暑熱煩渴、口舌生瘡、小便短赤、大便乾結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歸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瀉下、活血化瘀、利尿通便等功效。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等功效。
青黛性寒味苦,歸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等功效。
涼胃散四味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清熱涼血、利尿通便之效。其中,青黛清熱瀉火,芒硝瀉下利水,大黃瀉火通便,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益陰。諸藥合用,使藥效相輔相成,達到治療小兒暑熱煩渴、口舌生瘡、小便短赤、大便乾結等症狀的目的。
涼胃散為中醫常用的清熱瀉火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利尿通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小兒暑熱煩渴、口舌生瘡、小便短赤、大便乾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青黛半兩,馬牙消半兩,大黃(蒸)半兩,甘草(炙)1分。
上為末。
每服半字,蛤粉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同名稱方劑
涼胃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引《玉決》。 組成:青黛半兩,馬牙消半兩,大黃(蒸)半兩,甘草(炙)1分。 主治:小兒多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