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雪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青雪散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白僵蠶可有效緩解痙攣,抑制抽搐,幫助恢復正常神經活動。
- 清熱解毒: 白僵蠶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青雪散清熱解毒,消散邪熱,達到治療小兒驚風的根本目的。
白僵蠶的加入,使青雪散具有祛風止痙、清熱解毒的功效,更加全面地治療小兒驚風,提升療效。
青雪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消腫止痛: 芒硝味苦鹹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消腫止痛之效。對於青雪散所治之熱毒蘊結、癰腫疔瘡等症,芒硝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瘡瘍的消退。
- 引藥下行,加速療效: 芒硝性滑,能引藥下行,促進藥物深入病竈,加速療效。在青雪散中,芒硝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青雪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藥性: 青雪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其中部分藥材如苦杏仁、桔梗等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保護脾胃不受損傷。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咳化痰等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增強藥效,使藥力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肺熱咳嗽的目的。
甘草在青雪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能調節藥性,又能增強療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青雪散中包含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黛為蓼科植物蓼藍的乾燥葉或莖葉經加工製成的靛藍色粉末,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其清熱解毒之力,善於治療熱毒蘊結、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涼血止血則適用於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外傷出血等。
青雪散中以青黛配伍其他清熱涼血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青雪散主治「魚骨鲠咽喉內不出,并急慢喉痹」,其功效核心在於:
- 軟堅散結:針對魚骨鯁喉或喉痹腫痛,化解局部異物或痰熱凝結。
- 清熱解毒:緩解急慢喉痹(急性或慢性咽喉炎症)的熱毒壅滯。
- 利咽消腫:通過消腫、止痛,恢復咽喉通暢。
此方外用與內服並用:
- 含漱呷服:藥液直接作用於咽喉,加強局部藥效。
- 乾摻咽津:粉末吸附異物或黏膜分泌物,促進排出或消炎。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可分為三大類藥物,配伍目的明確:
礦物類軟堅散結
- 盆消(芒硝)、牙消(硝石):
性寒質重,能「軟堅瀉熱」,滲透黏膜後高滲作用脫水消腫,鬆解異物黏附;局部輕微腐蝕可刺激異物脫落。 - 青黛:
清肝瀉火、涼血解毒,協同硝類抑制咽喉紅腫熱痛。
- 盆消(芒硝)、牙消(硝石):
動物類熄風解痙
- 白僵蠶:
祛風化痰、散結止痙,其蟲類走竄特性可鬆解喉部肌肉痙攣(如骨鯁後的反射性收縮),緩解梗阻感。
- 白僵蠶:
植物類緩和調護
- 生甘草:
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硝石之峻烈,保護黏膜。
- 生甘草:
【治療原理綜述】
物理作用為主:
芒硝、硝石遇水溶解後形成高滲環境,使腫脹組織脫水、異物(如魚骨)周邊黏液變稀,便於鬆動排出;粉末直接吸附亦可帶走異物。化學消炎為輔:
青黛、甘草抑制細菌或減輕炎症反應,僵蠶抑制神經興奮降低喉痙攣,標本兼顧。給藥設計契合病位:
頻繁含漱或乾摻,延長藥物接觸時間,強化局部效果,符合「咽喉要道,重在速效」的治療思維。
此方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的思維,結合礦物峻藥與蟲類動藥,針對咽喉急症設計簡效劑型。
傳統服藥法
盆消2兩,白僵蠶(去頭,炒黃色,取末)1錢半,牙消3錢,甘草(生,取末)1錢半,青黛2錢。
上為細末。
每用2錢,用井花水半盞調藥,細細呷服;或少許頻乾摻,咽津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魚骨鯁咽喉內不出,並急慢喉痹。但本方含有芒硝,芒硝有瀉下作用,因此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雪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九。 組成:盆消2兩,白僵蠶(去頭,炒黃色,取末)1錢半,牙消3錢,甘草(生,取末)1錢半,青黛2錢。 主治:魚骨鯁咽喉內不出,並急慢喉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