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備急丹

咽喉備急丹

YAN HOU BEI J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衛生寶鑑》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2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肺經 22%
肝經 16%
脾經 11%
心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咽喉備急丹中加入青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對於熱毒引起的咽喉炎症效果顯著。
  2. 消腫止痛:青黛中的靛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咽喉組織的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青黛在咽喉備急丹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關鍵作用,是治療咽喉炎症的重要藥材。

咽喉備急丹中含有芒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咽乾口渴等症狀,芒硝可以有效緩解症狀,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
  2. 引藥下行,利咽開音: 芒硝入胃經,具有引藥下行的特性,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藥力直達病竈,同時還可以利咽開音,改善因咽喉炎症引起的聲音嘶啞。

因此,芒硝在咽喉備急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治療咽喉炎症。

咽喉備急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能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2. 化痰止咳,通利喉竅:白僵蠶亦能化痰止咳,利咽開音。對於咽喉痰多、咳嗽不止、聲音嘶啞等症狀,能起到化痰止咳、通利喉竅的作用,改善咽喉部阻塞,恢復正常發聲功能。

因此,白僵蠶在咽喉備急丹中起著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化痰止咳、通利喉竅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咽喉炎症,恢復發聲功能。

咽喉備急丹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咽喉炎症: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之效,能有效緩解咽喉腫痛、乾燥等炎症症狀。其藥性溫和,適用於多種咽喉疾病,如扁桃體炎、咽炎等。
  2. 調和藥性: 甘草在中藥方劑中常作調和藥性之用,能緩和其它藥材的燥烈之性,使其藥效發揮得更加全面,避免對咽喉造成刺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咽喉備急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喉閉」,又名「喉風」,指咽喉腫痛閉塞、吞嚥呼吸困難之急症。其病機多屬熱毒壅盛、痰火鬱結咽喉,導致氣血阻滯。古代醫家以此方外治或內服,取其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消腫利咽之效,專攻喉科急症。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青黛(3兩)

    • 性味鹹寒,歸肝、肺經,擅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 針對熱毒上攻咽喉,能直折火勢,尤適於熱鬱血分之喉腫痛。
  2. 芒消(2兩,即芒硝)

    • 性味鹹苦寒,歸胃、大腸經,具瀉下軟堅、清熱消腫之功。
    • 通過瀉熱通腑,使上焦火毒下泄,「釜底抽薪」以緩解咽喉熾熱。
  3. 白僵蠶(1兩)

    • 性味辛鹹平,歸肝、肺經,能化痰散結、祛風止痛。
    • 針對痰火鬱結咽喉,既可化痰通絡,又能疏散風熱,緩解喉部痙攣閉塞。
  4. 甘草(4兩)

    • 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清熱解毒、緩急止痛,兼調和諸藥。
    • 重用甘草,取其「甘以緩之」之意,既護胃氣,又能緩解咽喉急痛。

三、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為主:青黛、芒消為君藥,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直折喉間熱毒。
  • 痰熱並治:白僵蠶化痰散結,助青黛疏解痰火鬱結;芒消通腑瀉熱,使邪有出路。
  • 製法強化藥效:以臘月牛膽汁浸藥,藉膽汁苦寒之性增強清熱解毒之力,且經陰乾陳化,使藥性緩和而持久,適用於急症緩治。

四、推論可能功效

綜合諸藥,此方推測可:

  1.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改善咽喉灼熱疼痛。
  2. 化痰散結,緩解痰阻氣道之窒息感。
  3. 通腑泄熱,以降火方式間接利咽。
    適用於實熱型喉閉(如急性扁桃體炎、喉頭水腫),症見咽喉紅腫、痰黏難咯、便秘者。

傳統服藥法


青黛3兩,芒消2兩,白僵蠶1兩,甘草4兩。
上為細末,用臘月內牛膽汁兒有黃者盛藥其中,蔭四十九日,多時為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潰瘍等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咽喉備急丹, 出處:《衛生寶鑑》。 組成:青黛3兩,芒消2兩,白僵蠶1兩,甘草4兩。 主治:喉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