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散

CHUN F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5

熱/寒比例

極寒 (0.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16%
肺經 16%
脾經 12%
大腸經 12%
膀胱經 4%
心經 4%
膽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4%
小腸經 4%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春風散方劑中使用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止痙: 白僵蠶味甘性寒,入肝經,具有疏散風邪、止痙止搐的功效。春風散主治風痰阻絡,氣機不暢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症,白僵蠶可有效疏散風邪,緩解痙攣,改善患者症狀。
  2. 化痰散結: 白僵蠶亦有化痰散結之效,可幫助清除痰濁,促進氣血流通。春風散中常與其他化痰藥物配伍,共同達到化痰散結、通經活絡的目的,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肢體麻木、口齒不清等症狀。

春風散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春風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黃連可清肺熱,緩解咳嗽,並抑制痰液的生成。
  2. 解毒消腫:黃連還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抗炎止痛。春風散治療風熱犯肺時,常伴有咽喉腫痛、口渴等症狀,黃連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這些不適。

總之,黃連在春風散方劑中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有效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春風散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芒硝性寒,味鹹苦,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可清泄腸胃熱邪,緩解便祕,對於熱結便祕或因熱而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2. 消腫止痛:芒硝還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能起到消腫止痛的功效。

總之,春風散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目的是利用其瀉熱通便和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春風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更好的止癢效果。
  2. 收斂止血: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能幫助收斂瘡口,減少滲出,防止感染,對於春風散所針對的濕疹、皮膚病等症狀,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春風散中加入青黛,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對於風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青黛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2. 涼血止血: 青黛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鼻衄、咯血等症狀,青黛能有效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春風散中青黛的加入,能有效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對於治療風熱邪毒引起的相關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春風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來源

春風散由白僵蠶、黃連、芒硝、白礬、青黛等五味藥材組成。《濟世神驗良方》、《古今醫鑒》、《濟陽綱目》等古籍均有記載,說明此方在古代醫家中有一定的應用基礎。其中,各書描述的製備方法和應用方式大致相同,均強調將藥物裝入豬膽內,懸於地坑,待立春取出,風乾研末,吹喉使用。而《理瀹駢文》更是詳細闡述了此方取「春風溫和之氣」的寓意,以及強調了「取氣」的重要性。

主治病症

根據古籍記載,春風散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纏喉風閉塞」,其中「纏喉風」指的是急喉閉,亦即現代醫學所稱的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等引起的咽喉腫脹、呼吸困難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春風散的組成藥材各具特性,共同作用下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清熱解毒,疏風散結:

    • 黃連、青黛: 皆為清熱解毒之要藥,能清瀉火熱,消除咽喉的腫痛熱象。黃連尤善燥濕瀉火,可治療濕熱蘊結之咽喉腫痛;青黛則能清熱涼血,對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白僵蠶: 具有疏風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疏散風熱,解除咽喉部腫脹,緩解不適。
  2. 潤燥軟堅,散結消腫:

    • 芒硝: 性寒味苦鹹,具有潤燥軟堅、清熱涼血的作用,可軟化咽喉部之腫脹硬結。
  3. 收斂止痛,收濕止瀉:

    • 白礬: 具有收斂止瀉,殺蟲止痛的功效。可收斂咽喉黏膜,減輕腫脹,緩解疼痛,並具有一定的殺蟲解毒之效。
  4. 特殊炮製:

    • 豬膽: 《濟世神驗良方》記載,本方藥物裝於豬膽中,懸於地坑至立春取出。豬膽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引藥入經,增強療效。同時,地坑埋藏、立春取出,更可取「春風溫和之氣」,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 吹喉使用: 將藥研成細末,吹入咽喉,可使藥物直達病所,快速發揮作用。

綜合分析

春風散配伍巧妙,清熱解毒與潤燥軟堅相結合,消腫散結與收斂止痛並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其獨特的製備方法,更使藥物兼具天然之氣,增強療效。 此方雖古籍記載主治咽喉腫痛、纏喉風閉塞,但《理瀹駢文》中亦論及「此法古人亦常用不獨喉症為然」,可見其應用範圍不限於咽喉疾病。而《理瀹駢文》也提出可觀察病症之顏色深淺來判斷虛實寒熱,為春風散的使用提供了更細緻的辨證思路。 總之,春風散是一首針對咽喉腫痛的經典外治方劑,其組方合理,製法特殊,療效確切,值得後世醫家深入研究和應用。

傳統服藥法


僵蠶5錢,黃連(俱銼)5錢,樸消5錢,白礬5錢,青黛5錢。
臘月初一,取豬膽5-6個,將上藥裝入膽內,縛定,用青紙裹,將地掘一方坑,長闊1尺,上用竹竿橫吊,以膽懸定於內,候至立春日取出,置當風處吹乾,去皮,以藥研末,密收。
吹喉。
《理瀹》無青黛,有薄荷;樸消作「火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白喉急性會厭炎咽喉痛

相同名稱方劑


春風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九。 組成:僵蠶5錢,黃連(俱銼)5錢,朴消5錢,白礬5錢,青黛5錢。 主治:咽喉腫痛,纏喉風閉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