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硼利喉散

冰硼利喉散

BING PENG LI HO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肺經 20%
胃經 15%
脾經 11%
大腸經 8%
三焦經 6%
心經 5%
膽經 3%
膀胱經 2%
腎經 2%
小腸經 2%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冰硼利喉散中加入人中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人中白味甘淡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它能清泄肺熱,消散咽喉腫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咽喉紅腫、疼痛、口乾舌燥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效:人中白與冰硼散中的其他藥物,如硼砂、冰片等,相互配合,可以起到相輔相成、增效的作用。例如,冰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之功效,與人中白合用,可以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冰硼利喉散中含有白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收斂,消腫止痛: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經,具有燥濕收斂、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舌乾燥等症狀,白礬能有效收斂濕熱,消炎止痛,緩解症狀。
  2. 清熱解毒,防腐殺菌:白礬具有清熱解毒、防腐殺菌的功效。咽喉炎症通常伴有細菌感染,白礬能抑制細菌生長,並清除毒素,幫助炎症消退。

因此,白礬在冰硼利喉散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緩解咽喉疼痛、腫脹等症狀。

冰硼利喉散中包含青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咽喉部的炎症和腫痛。
  2. 消炎止痛: 青黛中的靛玉紅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減輕咽喉部的炎症反應,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青黛在冰硼利喉散中,可發揮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冰硼利喉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喉嚨發炎、腫痛,以及因熱毒引起的咽喉疼痛,芒硝能有效消炎止痛,緩解不適。
  2. 引藥下行: 芒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引導至咽喉部位,更有效地發揮藥效。同時,芒硝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收,進一步提高療效。

因此,冰硼利喉散中加入芒硝,能有效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並通過引藥下行,促進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咽喉疾病。

冰硼利喉散中包含薄荷,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的功效。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清利頭目,疏散風熱,並可涼血止血。對於喉嚨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薄荷能有效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此外,薄荷亦能 促進唾液分泌,有助於潤喉止咳,進一步緩解喉嚨乾燥、疼痛等症狀。因此,薄荷作為冰硼利喉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提升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療效。

「冰硼利喉散」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僵蠶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能有效緩解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冰硼、薄荷等,共同達到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散結消痰:白僵蠶亦能散結消痰,對於咽喉部位的痰濁壅滯,具有疏通氣道、化痰止咳的作用。結合方中其他化痰止咳藥物,如川貝母、桔梗等,共同達到清熱化痰、利咽止痛的效果。

冰硼利喉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黃連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起到緩解病症的作用。

此外,黃連還能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冰硼利喉散中加入硼砂,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硼砂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燥濕殺蟲等功效,能有效抑制咽喉炎症的發展,緩解疼痛、紅腫等症狀。

此外,硼砂還具有吸水性和防腐作用,可使藥物乾燥易於保存,並防止藥物變質,提升藥效。因此,冰硼利喉散中加入硼砂,不僅能治療咽喉炎症,還能提高藥物的穩定性和保存效果。

冰硼利喉散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抑制咽喉炎症,緩解疼痛、腫脹等症狀,對於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尤為有效。
  2. 開竅止痛,迅速止癢: 冰片能迅速穿透皮膚,並迅速到達病竈,具有開竅止痛、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咽喉腫痛、喉嚨癢等症狀,能起到迅速止癢、止痛的效果,緩解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冰硼利喉散」主治「咽喉腫痛」,屬中醫「喉痹」「喉風」範疇。此證多因風熱上攻、火毒熾盛,或陰虛火炎,致使咽喉氣血壅滯,發為紅腫熱痛。方名「利喉」點明其速效宣通之性,「冰硼」則提示關鍵藥材(冰片、硼砂)的清熱消炎、化腐生肌作用。古代醫家取其局部吹藥,直接作用於患處,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痰利咽為主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組

    • 川黃連、青黛:苦寒直折火毒,黃連瀉心胃實熱,青黛涼血消斑,共清咽喉熱毒。
    • 人中白(煅):鹹寒降火,傳統用於咽喉爛腫,煅後增其收斂瘡面之效。
  2. 消腫止痛組

    • 冰片、薄荷葉:辛涼走竄,開竅散鬱,穿透黏膜以速止疼痛,兼清局部風熱。
    • 白僵蠶:祛風化痰散結,擅治喉痹咽腫,其蟲類特性可透絡消腫。
  3. 化痰祛腐組

    • 硼砂、元明粉、王瓜消:鹹寒軟堅,化解痰熱膠結。硼砂尤擅防腐生肌,元明粉(芒硝精製)瀉熱潤燥,王瓜消(疑似為「西瓜霜」類製劑)清熱消腫,協同清除咽喉腐穢。
    • 枯白礬:燥濕化痰、收斂瘡面,防熱毒腐蝕黏膜。
  4. 協同增效設計

    • 藥性配伍:全方以寒涼為主,佐薄荷、冰片之辛散,避免寒凝礙邪,符合「火鬱發之」之理。
    • 劑型特點:極細末吹喉,使藥力直達病所,現代可理解為局部抗炎、抗菌、鎮痛及促進黏膜修復。

【推論可能的擴展功效】
除傳統主治外,由此方組成可推測,對「口舌生瘡」「熱毒乳蛾(扁桃體化膿)」「牙疳糜爛」等黏膜潰瘍性病變,亦有潛在療效。其機制或通過:

  • 抑制病原微生物(黃連、硼砂等抗菌)。
  • 減少炎性滲出(青黛、白礬等抗炎)。
  • 促進損傷修復(冰片、人中白等生肌)。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雖為局部用藥,然組方嚴謹,寒涼搭配辛散,清解不忘化痰,足見古人對咽喉急症處理之精要。

傳統服藥法


人中白5錢(煅),王瓜消5錢,枯白礬3錢,青黛6錢(炒),元明粉3錢,薄荷葉4錢,白僵蠶5錢,川黃連5錢,硼砂3錢,大冰片2錢。
上為極細末,瓷瓶收貯,不可泄氣。
臨用以3-5釐吹之,日3-5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冰硼利喉散, 出處:《瘟疫條辨摘要》。 組成:人中白5錢(煅),王瓜消5錢,枯白礬3錢,青黛6錢(炒),元明粉3錢,薄荷葉4錢,白僵蠶5錢,川黃連5錢,硼砂3錢,大冰片2錢。 主治:咽喉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