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膽套藥方

豬膽套藥方

ZHU DAN TAO YAO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5

熱/寒比例

極寒 (0.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肺經 19%
大腸經 13%
胃經 12%
脾經 9%
膽經 7%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腎經 3%
小腸經 3%
心經 3%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腎經
小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豬膽套藥方」中包含「豬膽」,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豬膽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熱毒瘡瘍、濕疹、燒傷燙傷等症狀。
  2. 活血化瘀:豬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給,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因此,豬膽在「豬膽套藥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豬膽套藥方中使用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1. 清熱燥濕: 豬膽套藥方多用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而黃連苦寒,善於清熱燥濕,可直接針對濕熱病邪,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2. 瀉火解毒: 黃連性寒,具有瀉火解毒之效,可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腫痛,並可抑制細菌繁殖,防止感染加重。

因此,黃連在豬膽套藥方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豬膽套藥方」中的青黛,主要發揮以下作用: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因熱毒引起的發炎、腫脹和疼痛,例如疔瘡、癰腫、燒傷燙傷等。
  2. 消腫止痛: 青黛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並能緩解疼痛,對外傷引起的腫痛和疼痛具有顯著效果。

由於豬膽套藥方多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等疾病,青黛的清熱解毒和消腫止痛作用,能有效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效果。

豬膽套藥方中加入薄荷,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豬膽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單用豬膽可能效果不足。而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可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並能利咽止痛。

因此,在豬膽套藥方中加入薄荷,可以增強藥方的清熱解毒功效,並改善咽喉腫痛等症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豬膽套藥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豬膽套藥方多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狀,而白僵蠶能有效控制痙攣,緩解抽搐,起到平息風邪的作用。
  2. 清熱解毒:白僵蠶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白僵蠶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豬膽套藥方中使用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燥,具有收斂、燥濕、止癢的作用,能有效抑制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豬膽本身也具備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白礬與其搭配,可增強其止癢作用,減輕皮膚不適。
  2. 收斂生肌: 白礬具有收斂作用,可使皮膚組織收縮,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皮膚組織。豬膽套藥方常用於治療皮膚病,白礬的收斂作用可輔助豬膽清熱解毒,加速傷口癒合。

豬膽套藥方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火解毒: 芒硝性寒,味鹹苦,具有瀉熱解毒、清熱利濕的功效。豬膽本身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與芒硝相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適用於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等症。
  2. 引藥下行: 芒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促進藥物滲透,增強藥效。在豬膽套藥方中,芒硝可以將藥力引導至患處,加速消腫止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為「豬膽套藥方」,載於古代醫籍,專治「咽喉腫痛」。其製法特殊,擇立春日封藏藥膽於地中,取天時生發之氣,後經風化曝曬,使藥性沉降凝聚。咽喉為肺胃之門戶,腫痛多因風熱上攻、火毒蘊結或陰虛燥熱所致,此方以清熱解毒、化痰利咽為核心,針對實熱壅塞之喉症設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豬膽

    • 性苦寒,入肝、膽、肺經,傳統用於清熱解毒、潤燥化痰。其汁液能溶解諸藥(如黃連、白礬),並透過風化過程使藥性滲透結合,形成「膽製藥」的特殊炮製法,增強清熱效力。
  2. 臣藥:黃連、青黛

    • 黃連:大苦大寒,瀉心胃實火,直折上炎之熱毒。
    • 青黛:鹹寒,清肝瀉火、涼血消腫,協同黃連解咽喉熱毒,兼治熱鬱血分之腫痛。
  3. 佐藥:薄荷、僵蠶、白礬、風化消

    • 薄荷:辛涼透表,宣散風熱,利咽止痛,助君臣藥外透邪熱。
    • 僵蠶:化痰散結、祛風解痙,針對咽喉腫痛伴痰結或痙攣者。
    • 白礬:酸澀寒,化痰蝕瘡、收斂消腫,局部外用可消炎止血。
    • 風化消(芒硝風化物):咸寒軟堅,清熱瀉火,助化痰涎、破結腫。
  4. 使藥:冰片(後加)

    • 辛香走竄,能引諸藥直達病所,兼有清熱止痛之效,增強局部吹藥的滲透力。

三、製法與治療原理的關聯

  • 豬膽封藏:利用膽汁溶解藥性,並藉地氣與立春陽氣催化,使藥性由「濁」轉「清」。
  • 風化去膽皮:去其形質而留其性,諸藥經此過程後,質地輕揚,適合「吹喉」之法,直達咽喉粘膜。
  • 局部吹藥:藥末直接作用於患處,清熱解毒、化痰消腫,為中醫「外治法」之妙用。

四、綜合功效推論

全方以「清熱瀉火」為主軸,結合「化痰散結」「祛風利咽」,針對風熱夾痰、火毒上攻之咽喉腫痛,通過內病外治(吹藥)迅速緩解局部症狀。其組方邏輯體現中醫「熱者寒之」「結者散之」的治療原則,且製法融合時間醫學(擇時採藥)與炮製學智慧。

傳統服藥法


豬膽5-6枚,黃連5錢,青黛5錢,薄荷5錢,僵蠶5錢,白礬5錢,風化消5錢。
上藥裝入豬膽內,青紙包之,將地掘1孔,方深1尺,用竹橫懸,將青紙包膽掛在竿上,以物蓋定,俟立春日取出待風吹,去膽皮、青紙,取藥,共研極細末。
如有喉痛,以此日夜吹之。再加冰片少許更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2. 本方有滑腸作用,服用後應注意補充水分。
  3. 本方有收斂作用,有便秘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豬膽套藥方,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一。 組成:豬膽5-6枚,黃連5錢,青黛5錢,薄荷5錢,僵蠶5錢,白礬5錢,風化消5錢。 主治:咽喉腫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