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牛膽膏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青黛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牛膽膏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而青黛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清除感染源,減輕炎症,涼血消腫則可以緩解腫脹和疼痛。因此,青黛的加入可以增強牛膽膏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牛膽膏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息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牛膽膏常用於治療風熱痰火引起的口眼歪斜、抽搐痙攣等症,白僵蠶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平息肝風,緩解痙攣症狀。
- 通絡止痛: 白僵蠶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牛膽膏亦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白僵蠶可輔助其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牛膽膏中加入芒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芒硝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牛膽本身亦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與芒硝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
- 消腫止痛: 芒硝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牛膽膏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創傷性潰瘍等,芒硝的加入可增強其消腫止痛效果。
綜上所述,芒硝在牛膽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牛膽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牛膽膏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苦寒之性: 牛膽味苦性寒,性質較烈,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可緩和牛膽的苦寒之性,減輕其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為平和。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有調和諸藥之功效,可以與其他藥材相配伍,使藥性更為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
總之,甘草在牛膽膏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緩和藥性,調和諸藥,使藥效更為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牛膽膏之主治功效分析
牛膽膏,一方劑名,見於《奇效良方》、《古今醫統大全》等古籍,主要用於治療「鎖喉風」。根據所引古文,並結合方中藥味之藥理分析,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方劑組成與功效
牛膽膏由以下四味藥物組成:
- 青黛: 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之功效。在鎖喉風中,常見咽喉腫痛、發熱等症狀,青黛的清熱解毒作用可針對病邪,減輕熱毒引起的炎症反應,同時涼血之效亦有助於緩解因熱邪壅盛而導致的出血或紅腫。
- 白僵蠶: 性平,味辛鹹,具有疏風散結、解毒止痛之功效。鎖喉風常伴有咽喉腫脹,白僵蠶能散結化痰,減輕局部腫脹;其解毒止痛之效,亦有助於緩解咽喉疼痛等不適。
- 芒硝: 性寒,味苦鹹,具有通便軟堅、清熱消癥之功效。芒硝在此方中,或可發揮瀉下清熱之效,有助於排除體內熱毒,同時軟堅散結,對咽喉部位的腫脹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甘草: 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益氣緩急之功效。甘草在本方中,主要作用是調和諸藥,緩解諸藥藥性之峻烈,同時亦可益氣,對虛弱體質有扶正之效。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藥味功效,牛膽膏治療鎖喉風之原理如下:
-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鎖喉風多為熱毒壅盛所致,咽喉紅腫疼痛明顯。青黛、芒硝皆為性寒之藥,可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直接針對病因,減輕局部炎症反應。
- 疏風散結、消腫止痛: 白僵蠶能疏風散結,解除咽喉部位的腫脹,配合其他藥物,使咽喉不適得到緩解。
- 通腑瀉熱: 芒硝具有通便之效,可將體內熱毒從大便排出,有助於減少病邪留戀,促進疾病痊癒。
- 調和諸藥、緩解不適: 甘草則能調和諸藥,緩和方中其他藥物的藥性,減少副作用,同時亦能緩急止痛,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 牛膽之妙用: 古文記載,本方需以臘月黃牛膽浸泡,並懸掛百日。牛膽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明目之功。以牛膽汁浸泡藥物,可增加藥物之潤燥之效,並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綜合功效
綜上所述,牛膽膏以清熱解毒、疏風散結為主,輔以通腑瀉熱、調和諸藥,達到治療鎖喉風的目的。其組成配伍具有清、消、散、調之功,可有效緩解咽喉腫痛、發熱等症狀,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此外,古文亦提及可將藥末吹入咽喉或調水服,此舉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加強療效。麝香亦為一味有助開竅散結的藥物,雖非必要藥味,但加入後可進一步增強方劑之療效。
總而言之,牛膽膏針對鎖喉風病機,配伍精當,療效確切,為古代治療此病之良方。
傳統服藥法
青黛1錢(研),僵蠶半兩(去絲),樸消1兩(研),甘草2錢半(生)。
上為末,用臘月黃牛膽,安藥在內,當風掛百日,再入研麝香少許。
每服半錢,或調服,或研碎吹入喉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牛膽膏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長期使用。如果有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建議先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牛膽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膽膏,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引《仁存方》。 組成:青黛1錢(研),僵蠶半兩(去絲),朴消1兩(研),甘草2錢半(生)。 主治:鎖喉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