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毒丹

QU D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五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16%
胃經 16%
心經 12%
肝經 10%
小腸經 6%
膀胱經 6%
大腸經 4%
腎經 4%
三焦經 0%
心包經 0%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去毒丹方劑中加入赤芍,主要考量其兩方面功效:

  1. 清熱涼血: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之效。其能有效抑制毒素在體內產生過多的熱毒,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
  2. 活血化瘀: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幫助清除毒素堆積,同時也能減輕毒素引起的瘀血腫痛。

因此,赤芍在去毒丹中發揮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快速消除體內毒素,緩解中毒症狀。

去毒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毒性: 甘草性甘平,具有解毒、調和藥性之功效,可以緩解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毒性,降低藥物對人體的傷害,使藥效更為溫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例如甘草與黃芪搭配,可以增強補氣功效。在去毒丹中,甘草可以協調其他藥材的作用,發揮更好的去毒效果。

去毒丹方劑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之效。去毒丹多用於治療濕熱蘊毒所致的各種病症,滑石可以清熱解毒,利濕排毒,輔助其他藥物達到解毒去熱之目的。
  2. 滑利腸道: 滑石性質滑利,可以潤滑腸道,促進毒素排泄。對於因毒素積聚導致的腸胃不適、腹痛腹脹等症狀,滑石可以起到緩解作用,幫助身體更快排毒。

去毒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巴豆是其組成成分之一,其作用主要來自於巴豆中的有效成分,如巴豆油等,這些成分具有強烈的瀉下作用和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

將巴豆納入去毒丹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其能夠有效地排出體內的毒素和有害物質,促進腸道的排便功能。因此,在治療由毒素引起的疾病時,巴豆能夠加速這一過程。其次,巴豆還具有消炎的作用,能夠減輕因體內毒素引起的炎症反應,特別是在膿腫、腫痛等症狀方面,能提供一定的療效。

然而,巴豆劑量需謹慎控制,因其強烈的作用可能導致腸胃不適或其他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時應遵循醫師的指導,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去毒丹」方劑中含有「黑牽牛」,主要基於其「瀉下導滯」的功效。

黑牽牛,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其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積滯不化導致的腹脹、便祕、食積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因此,在「去毒丹」中加入黑牽牛,可以起到瀉毒導滯,清除體內積聚毒素的作用,進一步達到解毒去病的目的。

去毒丹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解毒: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腑泄下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滯而引起的瘡瘍腫毒、便祕腹脹等症,芒硝可清熱解毒,通利大便,使毒邪排出體外。
  2. 引藥下行: 芒硝入胃則下行,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將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提高療效。

因此,去毒丹方劑中加入芒硝,既可發揮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又可引導其他藥物下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去毒丹」方劑中包含「大黃」,其原因如下:

  1. 瀉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便排毒之功效。可清瀉腸胃積熱,並將毒素排出體外,達到去毒目的。
  2. 活血化瘀: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有助於清除毒素積聚,減輕毒素對人體的損害。

因此,「大黃」在「去毒丹」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清除積熱、排毒解毒,達到去毒目的。

主治功效


去毒丹

中藥方劑「去毒丹」,主要成分包括:赤芍、甘草、滑石、巴豆、黑牽牛、芒硝、大黃。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滑石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黑牽牛具有瀉下、驅蟲、化瘀、活血、利水、消腫等功效。

主治功效:大風:指風寒襲表,正氣不足,風邪挾帶寒邪侵襲人體,導致體表出現風寒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去毒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尿消腫、瀉下驅蟲等功效,可治療大風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滑石半兩,巴豆(去皮,炒,別研後入)1兩,黑牽牛1兩(半生半炒),樸消1分,大黃1分。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5丸,臨臥時金銀薄荷湯送下,加至20丸。次服甘草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去毒丹, 出處:《三因》卷十五。 組成: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滑石半兩,巴豆(去皮,炒,别研後入)1兩,黑牽牛1兩(半生半炒),朴消1分,大黃1分。 主治:大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