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丸

SHEN M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偏寒 (0.6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1%
脾經 11%
心經 8%
小腸經 8%
三焦經 8%
肺經 7%
腎經 7%
心包經 4%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肺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神祕丸」方劑中使用「大黃」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瀉下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若方劑針對便祕、腹脹、濕熱內阻等症狀,則以大黃瀉下,通利腸道,使積滯得以降解,達到改善病症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大黃除了瀉下之外,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濕熱、暑熱所導致的發熱、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亦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若「神祕丸」針對此類病症,則大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必不可少。

神祕丸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 瀉下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苦,具有瀉下通便之效,能清熱解毒,對於熱結便祕、腸胃積熱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軟堅散結: 芒硝亦具軟堅散結之功效,對於積聚在體內之痰飲、瘀血等病症,能起到化解作用。

因此,神祕丸中加入芒硝,應是為了治療便祕、積熱、痰飲、瘀血等病症,但實際使用需依患者病情、體質、其他藥物配伍等因素綜合考量。

神祕丸中添加巴豆,主要基於其峻下逐瘀的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消積、殺蟲之效。其峻烈之性,可強力攻逐腸道積滯,並能活血化瘀,對於寒凝血瘀、積食停滯所致的腹痛、便祕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巴豆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一般多與其他藥材配伍,以減輕其毒性,並發揮其藥效。使用者應遵醫囑,切不可自行服用。

神祕丸的組成中包含雄黃,是由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和歷史應用。雄黃,主要成分為硫化砷,具有強效的解毒和抗菌作用,常用於治療各種毒素引起的病症。在古代中醫中,雄黃被視為一種神祕而強大的藥物,能夠驅除邪氣,消腫止痛,特別是在蛇咬傷和食物中毒等情況下有顯著的療效。此外,雄黃還被認為具有安神的效果,可以幫助改善焦慮和失眠等問題。儘管近年來對雄黃的使用有所爭議,但其在配方中的存在,反映了中醫學對於自然療法的堅持及其複雜的藥物相互作用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雄黃時需謹慎,因其含有砷,過量會引起中毒。因此,在製備和使用神祕丸時,必須遵循嚴格的劑量和指導,以確保安全和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神秘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外臺秘要》、《古今醫統大全》、《丹臺玉案》、《證治摘要》等古籍記載,並結合「神秘丸」的組成成分,可以對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進行以下分析:

主治功效:

「神秘丸」在古代文獻中記載,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鬼疰邪忤、飛屍疰擊: 《外臺秘要》直接指出其可治療「鬼疰邪忤,飛屍疰擊」,這類病症在古代被認為是外邪侵襲或鬼神作祟所致,表現為精神恍惚、身體不適等。
  2. 犬馬齧、蜂蛇毒螫: 《外臺秘要》亦指出可治「犬馬齧,蜂蛇毒螫」,表明此方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應對動物咬傷、蟲蛇叮咬等外傷。
  3. 瘰?多年不愈: 《古今醫統大全》中記載「神秘丸,治瘰?多年不愈」,表明其能治療慢性淋巴結腫大,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
  4. 血崩:《丹臺玉案》中記載「斷泉神秘丸」可治「一切遠年近日血崩等症。並治婦天癸當住。行之不止」,說明該方具有止血、固澀的作用,用於婦女月經失調或崩漏不止。
  5. 天刑病: 《證治摘要》中引用龜井氏之「神秘丸」,用於治療「天刑病」,但從其組成來看,與傳統「神秘丸」差異較大,此處存疑。
  6. 其他雜病: 《三家醫案合刻》中的醫案指出,「神秘丸」需搭配薄荷湯使用,並以「病人自思此湯飲之,其物條伏而不動」形容其藥效。該醫案中,病人出現風木旺盛之候,導致目黃、遺精淋濁、膝脛腫痛,且脈象弦數,面沉紫,時時作嘔,被認為是「三病,次第纏綿」。「神秘丸」被用於「稍為戢除一二」,表明該方具有驅邪、通滯的作用。

治療原理:

從「神秘丸」的組成成分來看,其治療原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峻下逐邪: 大黃、芒硝、巴豆皆具有峻下攻積的作用。大黃能通便解毒,芒硝能潤燥利尿,而巴豆則瀉下力強。三藥合用,可以瀉下體內積滯,排除邪毒,達到「戢除一二」的目的。
  2. 解毒消腫: 大黃、芒硝亦有解毒消炎之功,可應對犬馬齧、蜂蛇毒螫等外傷所致的毒素積聚和腫脹。雄黃則具有殺蟲解毒的作用,也可用於治療瘡瘍腫痛等。
  3. 止血固澀: 針對血崩,《丹臺玉案》中記載的「斷泉神秘丸」,其組成已非傳統「神秘丸」,而是以牡蠣、山梔、黃連、陳棕、槐花、側柏葉等具有收斂止血、清熱涼血之藥組成,體現了其針對血崩的止血固澀作用。
  4. 祛邪止痛: 古代醫家認為,「鬼疰邪忤、飛屍疰擊」等症,多為邪氣所致。雄黃具有驅蟲、消毒、鎮靜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邪氣,舒緩精神上的不安,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總結:

「神秘丸」的主治範圍較廣,但其核心治療原理在於峻下逐邪、解毒消腫、止血固澀、祛邪止痛。根據不同病症,其組方會有相應調整。古代醫家在使用「神秘丸」時,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化裁,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從《三家醫案合刻》的記載來看,「神秘丸」並非單純的攻下之劑,配合薄荷湯使用,亦有疏解表邪、引邪下行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斑蝥(去頭足,秫米炒)1分,薄荷3分。
上為末,雞子清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空心服2丸,午時服3丸,臨臥服4丸,次日空心服5丸,茶清送下。臍下痛,小便取下惡物為效。如小便澀,吃蔥、茶少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神秘丸, 出處:《醫統》卷八十。 組成:斑蝥(去頭足,秫米炒)1分,薄荷3分。 主治:瘰癧,多年不癒。

神秘丸, 出處:《外台》卷十三引《古今錄驗》。 組成:大黃4兩,消石3兩(熬),巴豆(去心皮,熬)2兩,雄黃(研)2兩。 主治:鬼疰邪忤,飛屍疰擊,犬馬齧,蜂蛇毒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