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蓮花飲中加入牛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牛蒡性涼,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蓮花飲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而牛蒡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對於熱毒壅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 利尿消腫: 牛蒡具有利尿消腫之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亦有改善效果。蓮花飲中加入牛蒡,可增強其利尿消腫之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蓮花飲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燥濕: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健脾燥濕之效。蓮花飲多用於脾胃濕困、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蒼朮能健脾燥濕,祛除濕邪,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增進食慾,緩解腹脹。
- 芳香化濕:蒼朮氣味芳香,能芳香化濕,開脾醒胃,並可協助蓮花等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因此,蒼朮的加入可提升蓮花飲的健脾燥濕、芳香化濕功效,有助於治療脾胃濕困之症。
蓮花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蓮花飲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當歸可平衡藥性,避免過於寒涼,同時補血養血,改善因熱毒耗傷津液而導致的氣血不足。
- 活血化瘀:當歸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配合蓮花清熱解毒,能更好地消散熱毒,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雙重功效。
蓮花飲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宣肺解表: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宣肺解表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而蓮花飲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與荊芥相配,可增強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風熱感冒。
- 利咽消腫,止咳化痰: 荊芥還具有利咽消腫、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因風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狀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與蓮花飲中的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連翹等相輔相成,可加強清熱解毒、利咽止咳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蓮花飲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大原因:
- 緩解疼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痙的功效。蓮花飲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後期,患者常伴有口渴、心煩、咽喉乾燥等症狀,白芍可緩解患者因燥熱引發的口渴、心煩、咽喉疼痛等症狀。
- 滋陰養血:白芍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可緩解患者因熱病耗損陰血而導致的氣血不足,使患者氣色紅潤、精神飽滿。同時,白芍還能配合蓮花清熱解毒,共同起到滋陰降火的效果。
蓮花飲是一個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其組成中包含木通,這是一味具有重要功效的中藥材。
木通,學名為“木通”,具有通利小便、清熱解毒的作用。在蓮花飲的配方中,木通的加入能夠加強方劑的利水作用,促進尿液排出,從而幫助清除體內的毒素與多餘的水分。此外,木通也有助於疏通經絡,對於某些由於水腫或熱毒引起的病症,能夠發揮良好的療效。
總而言之,木通在蓮花飲中的應用,不僅能增強方劑的治療效果,還能協助平衡體內的水液代謝,達到清熱利濕的目的,從而對各種熱毒水腫相關的病症製作有效的治療方案。這是為何木通是蓮花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原因之一。
蓮花飲中加入苦參,主要考量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入心、肝、肺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效,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蓮花飲本身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目的,而苦參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清熱燥濕的功效,同時也對一些伴隨濕熱的皮膚病症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例如濕疹、蕁麻疹等。
蓮花飲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效。蓮花飲多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而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上述症狀,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瀉火的作用。
- 制約藥性: 蓮花飲中其他藥材如蓮子、麥冬等,多偏滋陰潤燥,黃連的寒性可起到制約其滋膩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於一端,使藥效更加平和,更利於臨牀應用。
蓮花飲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針對其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 清熱涼血: 蓮花飲多用於治療熱病,如溫病、熱毒、血熱等,生地黃的寒涼性質有助於清熱解毒,降溫涼血,緩解熱症所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
- 滋陰潤燥: 生地黃具有滋陰生津、潤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熱病造成的津液虧損,以及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進一步促進病患恢復。
因此,生地黃在蓮花飲中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蓮花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蓮花飲中多用寒涼藥材,如蓮花、蘆根等,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寒涼藥性對脾胃的損傷,使藥力平和,避免藥性過寒而引起脾胃不適。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功效,能配合蓮花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消暑利濕的作用,共同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甘草在蓮花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蓮花飲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止血止瀉的功效。
槐花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瀉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便血等,槐花能起到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同時,槐花亦能清熱解毒,對於腸熱所致的腹瀉,也有不錯的緩解效果。
因此,在蓮花飲中加入槐花,一方面能增強其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另一方面也能輔助治療腸熱引起的腹瀉,提高整體療效。
蓮花飲方劑中包含蓮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暑、止血涼血的藥性。
蓮花性味甘、平,入心、肺經。其花瓣富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清熱解暑、止血涼血、消炎抗菌等功效。
因此,蓮花飲中加入蓮花,主要目的是利用其清熱解暑的特性,用於治療暑熱引起的口渴、煩躁、發熱等症狀。同時,蓮花亦可止血涼血,對於因暑熱引起的出血症狀亦有輔助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蓮花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痘後瘡痍」指天花(痘瘡)痊癒後,餘毒未清、氣陰兩傷所致的皮膚瘡瘍不癒、煩熱口渴等症狀。此方針對痘疹後期,熱毒未盡、津液虧耗、脾胃虛弱的證型,具清熱生津、益氣養陰、斂瘡生肌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蓮花飲的藥物配伍體現「清熱解毒、養陰生津、健脾益氣」三大方向,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清熱解毒,瀉火除煩
- 川蓮仁(黃連仁)、知母:清心胃之火,解毒燥濕,針對痘後餘熱。
- 生地竹葉:竹葉清心利尿,導熱下行;生地涼血養陰,防熱傷營血。
生津止渴,潤燥養陰
- 瓜蔞根(天花粉)、五味子:天花粉清熱生津,五味子斂汗滋陰,二者合用緩解痘後口渴、陰虛燥熱。
- 乾葛(葛根):升發脾胃清陽,生津止渴,兼助透發殘餘熱毒。
益氣健脾,固表斂瘡
- 人參、白茯苓、甘草:補益脾肺之氣,助正氣恢復,促進瘡痍癒合。
- 蓮花須:清心固腎,收斂瘡口,兼有化濕之效,輔助皮膚修復。
綜推可能功效
此方以「清補並行」為特點,既能清除痘後殘餘熱毒,又能益氣養陰、促進皮膚修復,適用於:
- 痘後低熱不退、口乾舌燥。
- 瘡面久不癒合,伴隨氣陰兩虛(如乏力、汗多)。
- 心胃火旺,煩躁尿赤者。
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黃連、知母瀉火,人參、茯苓扶正。
- 標本同治:清熱解毒治標,益氣養陰固本。
- 斂散結合:葛根透邪,五味子收斂,防津液過耗。
此方反映中醫「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的思路,針對痘後虛實夾雜之證,透過藥物協同調理氣陰、清解餘毒,達到瘡痍癒合之效。
傳統服藥法
甘草、知母、蓮花須、川蓮仁、瓜蔞根、五味、人參、乾葛、白茯苓、生地竹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劑過敏者禁用。
- 本方劑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蓮花飲, 出處:《痧痘集解》卷六。 組成:牛蒡、蒼朮、當歸、荊芥、白芍、木通、苦參(酒炒)、黃連、生地、甘草、槐花、蓮花。 主治:痘後瘡痍。
蓮花飲, 出處:《幼科發揮》卷四。 組成:甘草、知母、蓮花須、川蓮仁、瓜蔞根、五味、人參、乾葛、白茯苓、生地竹葉。 主治:心火動而消上,上消乎心,移熱於肺,渴飲茶水,飲之又渴,名曰上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