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止癢湯

QING RE ZHI Y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林如高骨傷驗方歌訣方解》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14%
心經 12%
胃經 11%
肝經 11%
腎經 10%
膀胱經 7%
小腸經 5%
膽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清熱止癢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對於濕熱蘊結肌膚所致的瘙癢症狀,澤瀉可以通過利水滲濕,將體內濕熱排出,達到清熱止癢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清熱止癢湯中通常會搭配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藥材,例如苦參、地膚子等。澤瀉與這些藥材共同使用,可以起到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強清熱止癢的效果,使治療更為全面。

「清熱止癢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利濕: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腎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導致的皮膚瘙癢、疹子等症狀。
  2. 通經活絡:木通能通利水道,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微循環,從而緩解因血瘀不通導致的瘙癢。

因此,木通在「清熱止癢湯」中發揮清熱利濕、通經活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濕熱蘊結、血瘀不通等導致的皮膚瘙癢症狀。

清熱止癢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止癢: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可祛除體內濕熱,並健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改善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
  2. 清心安神,輔助止癢: 茯苓還具清心安神之效,可緩解因心火亢盛、心神不寧引起的皮膚瘙癢。茯苓與其他清熱止癢藥物配合使用,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更有效地止癢。

「清熱止癢湯」中加入金銀花,是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

金銀花味甘性寒,入肺、心經,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熱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金銀花能清熱解毒,使體內熱毒下降,從而達到止癢的效果。同時,金銀花還能疏散風熱,使風熱邪氣從體表排出,進一步減輕瘙癢症狀。

因此,金銀花是清熱止癢湯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它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涼散風熱,達到止癢的效果。

「清熱止癢湯」方劑中包含「連翹」,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連翹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瘙癢。
  2. 疏散風熱:連翹亦具疏散風熱之功,可用於治療風熱犯肺、咳嗽痰黃等症。對於因風熱外侵導致的皮膚瘙癢,連翹能清熱解表,疏散風熱,達到止癢的效果。

因此,連翹在「清熱止癢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藥性,可有效緩解因熱毒蘊結或風熱外侵引起的皮膚瘙癢問題。

清熱止癢湯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

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消腫排膿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之力可針對因濕熱內蘊、外邪入侵所致的皮膚瘙癢症狀;而利濕止癢的功效則可改善濕熱蘊結肌膚所引起的皮膚病症,如濕疹、蕁麻疹等。因此,牛蒡子在清熱止癢湯中,可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並促進皮膚病症的康復。

清熱止癢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熱毒所致的皮膚瘙癢: 白芍具有清熱涼血、養血柔肝之效,能緩解熱毒入血所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尤其對於因肝火上炎、血熱妄行所致的瘙癢,白芍能起到清熱降火、滋陰養血的作用,使皮膚恢復正常。
  2. 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 清熱止癢湯通常含有寒涼性質的藥材,如黃芩、生地等,白芍則屬性偏於微寒,能起到緩解寒涼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作用,避免過度寒涼而損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機體吸收。

清熱止癢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清肺熱。對於因肺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丘疹等症狀,知母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滋陰潤燥: 知母兼具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滋養肺陰,緩解燥熱引起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

因此,清熱止癢湯中加入知母,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有效緩解因熱毒蘊結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症狀。

清熱止癢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癢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癢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肌膚而引起的瘙癢、疼痛,防風可以起到疏風散寒、止癢止痛的作用,改善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清熱止癢湯中往往會加入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而防風則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寒涼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同時也能增強藥物療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清熱止癢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癢: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鬱阻肌膚而引起的瘙癢症狀,蒼朮能有效去除濕氣,止癢消腫,改善皮膚狀況。
  2. 健脾利濕:蒼朮亦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使濕氣得以排出體外。濕熱之邪常因脾胃功能失調而生,因此,蒼朮能從根本上改善體內濕熱環境,預防瘙癢症狀的復發。

清熱止癢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透疹止癢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止癢消腫之效。對於因風熱之邪侵襲肌膚而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紅腫等症狀,荊芥能有效地疏風散熱,透疹止癢,促進皮膚病症的緩解。

此外,荊芥還具有芳香化濕的作用,能幫助去除體內濕熱,進一步改善皮膚瘙癢的症狀。因此,在清熱止癢湯中加入荊芥,能發揮其清熱解表、透疹止癢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瘙癢的療效。

清熱止癢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風止癢: 蟬蛻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等症狀,蟬蛻能清熱解毒,止癢止痛,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2. 透疹生肌: 蟬蛻還有透疹生肌的作用,能促進皮膚表面炎症消退,加速皮膚癒合,有利於改善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病的症狀。

綜上所述,蟬蛻在清熱止癢湯中起到疏風止癢、透疹生肌的作用,對於治療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效果顯著。

清熱止癢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刺激性的作用。清熱止癢湯中常含有較為苦寒的藥物,甘草的加入可以調和藥性,減輕苦寒之性對胃腸的刺激,使其更加平和。
  2. 增強療效,協同其他藥物作用: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過敏等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止癢的效果。例如,甘草可以與黃芩、苦參等清熱解毒藥物共同作用,增強清熱止癢的效果,減輕皮膚瘙癢症狀。

主治功效


清熱止癢湯

清熱止癢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藥物包括澤瀉、木通、茯苓、金銀花、連翹、牛蒡子、白芍、知母、防風、蒼朮、荊芥、蟬蛻、甘草等。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金銀花性甘寒,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等功效。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蟬蛻為中藥材,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清熱止癢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藥物包括澤瀉、木通、茯苓、金銀花、連翹、牛蒡子、白芍、知母、防風、蒼朮、荊芥、蟬蛻、甘草等。該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中風偏癱、手足麻木、皮膚瘙癢、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熱止癢湯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熱止癢湯, 出處:《林如高骨傷驗方歌訣方解》。 組成:澤瀉9g,木通9g,茯苓9g,金銀花9g,連翹9g,牛蒡子9g,白芍9g,知母6g,防風6g,蒼朮6g,荊芥3g,蟬蛻3g,甘草3g。 主治:清熱利濕,消腫止癢。主治:接觸性皮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