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中順氣飲

WEN ZHONG SHUN Q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7%
肺經 15%
胃經 13%
心經 11%
膽經 5%
大腸經 5%
腎經 3%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溫中順氣飲中加入生地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用意。

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溫中順氣飲以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為主,但若患者脾胃虛寒、氣血不足,單純溫補恐致燥熱傷陰。生地黃的加入可平衡藥性,防止溫補過度,同時滋陰潤燥,緩解溫補可能帶來的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副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

總之,生地黃在溫中順氣飲中發揮了清熱滋陰、緩解燥熱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衡,更適合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的患者。

溫中順氣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和中氣: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溫中順氣飲多用於脾胃虛寒、氣機不暢之症,茯苓可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達到溫中順氣、止痛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茯苓性平和,與其他藥物配伍相宜,不會產生藥物相剋,反而能起到協同作用,提升藥效。例如,茯苓與白朮、甘草等藥物配合,能加強健脾利濕的功效;與陳皮、枳殼等藥物配合,能加強理氣行氣的作用,使溫中順氣的效果更加顯著。

溫中順氣飲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有二:

1. 厚朴性溫,可溫中散寒:溫中順氣飲主治脾胃虛寒、氣滯血瘀等症,厚朴性溫,能溫中散寒,有助於溫暖脾胃,改善寒邪阻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厚朴行氣,可順氣消脹:厚朴味苦辛,可行氣消脹,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溫中順氣飲中加入厚朴,可協同其他藥物,促進氣機運行,緩解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溫中順氣飲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在於其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的功效。

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能 補脾氣、燥脾濕,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水濕停滯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溫中順氣飲主要針對 寒凝氣滯、脾胃虛寒 的症狀,白朮的加入可以 溫補脾胃、化濕行氣,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溫中順氣、化濕止痛的效果。

溫中順氣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功效。溫中順氣飲中包含多種藥材,性味各異,甘草能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性相協,避免藥性互相沖突,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二、緩解藥物副作用: 部分溫中順氣飲中藥材可能存在副作用,甘草能緩解這些副作用,保護脾胃,減少藥物對人體的傷害。同時,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使藥效更顯著。

溫中順氣飲中包含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肝氣鬱結而引起的胸悶、腹脹、胃脘痛等症狀,與溫中順氣飲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2. 降逆止嘔:青皮還具有一定的降逆止嘔作用,可以幫助緩解因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溫中順氣飲的療效。

總之,青皮在溫中順氣飲中發揮著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有效改善脾胃虛寒、氣機不暢等病症。

溫中順氣飲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消脹: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散結消積之效。溫中順氣飲旨在溫中散寒、順氣止痛,枳殼可助於疏通氣機,消除胃脘脹滿、胸悶氣短等症狀。
  2. 理氣止痛: 枳殼能理氣止痛,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等症狀。溫中順氣飲常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腹痛、腹脹等,枳殼的加入有助於改善疼痛,使氣血流通。

溫中順氣飲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氣,開通氣道: 桔梗具備宣肺利氣、開通氣道之效,有助於緩解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胸悶、氣喘、咳嗽等症狀。溫中順氣飲以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為主,桔梗的加入可協同藥效,更有效地開通氣道,使藥力通達病所。
  2. 引藥下行,協調藥性: 溫中順氣飲多以溫補藥物為主,容易出現藥性偏上、氣血運行不暢的問題。桔梗能引藥下行,使藥力向下傳導,促進氣血流通,避免藥物停滯於上焦,有效協調藥性,使整體方劑效力更趨平衡。

溫中順氣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溫中順氣飲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脾胃虛寒等症狀,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以改善氣血運行,溫和脾胃,促進氣機順暢。
  2. 和中緩急,促進藥物吸收:當歸性溫,能溫和脾胃,促進藥物吸收,同時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損傷脾胃。這對於溫中順氣飲中其他寒涼藥物的使用起到重要的平衡作用,使其藥效發揮得更溫和,更有效。

溫中順氣飲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入肝、膽經,能行氣活血,止痛止痙。對於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脘腹冷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可溫經散寒,行氣止痛,改善症狀。

二、升陽舉陷: 川芎具有升散之性,能升舉陽氣,扶正祛邪。對於因陽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中氣下陷、脾胃虛弱等症狀,川芎可升陽舉陷,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運行。

溫中順氣飲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寒邪束表: 防風性溫,善於祛風散寒,可緩解寒邪侵襲導致的表寒証,如畏寒肢冷、鼻塞流涕等,有利於溫中順氣藥物的發揮。
  2. 疏通氣機: 防風具有一定行氣解表作用,可疏通經絡、解除氣機阻滯,有助於溫中藥物順利運行,達到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等功效。

因此,防風在溫中順氣飲中起到祛風散寒、疏通氣機的作用,促進整體方劑功效的發揮。

溫中順氣飲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氣滯血瘀引起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二、理氣和胃,降逆止嘔:木香具有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能幫助胃腸蠕動,促進消化,並能緩解因氣機不暢引起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

因此,溫中順氣飲中加入木香,可達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有效改善脾胃虛寒、氣滯血瘀引起的各種不適。

溫中順氣飲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緩解疼痛,和胃止痛: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具有斂陰止痛、柔肝止痙的功效,能緩解胃脘疼痛、腹痛、腹瀉等症狀,與溫中順氣藥物相配合,可減輕溫補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2. 養血柔肝,調和脾胃:白芍能養血柔肝,滋陰潤燥,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胃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能起到緩解和調理作用,配合溫中順氣藥物,可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溫中順氣飲中包含蓬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蓬莪朮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對於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胃脘疼痛、腹痛、嘔吐等症狀,蓬莪朮能有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改善脾胃功能。
  2. 消食化積,健脾開胃:蓬莪朮具有一定的消食化積作用,能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同時,蓬莪朮還能健脾開胃,增強脾胃運化能力,為機體提供充足的營養。

因此,蓬莪朮在溫中順氣飲中發揮著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主治功效


溫中順氣飲

中藥名稱性味歸經功效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白朮甘、苦、溫;歸脾、胃經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當歸辛、甘、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防風辛、溫;歸肺、脾、膀胱經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茯苓甘、淡;歸脾、胃、心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厚朴辛、苦、溫;歸脾、胃、肺經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桔梗辛、甘、微寒;歸肺、胃經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木香辛、溫;歸脾、胃、大腸經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青皮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生地黃甘、苦、寒;歸肝、腎經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枳殼苦、辛、寒;歸肺、大腸經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總結

溫中順氣飲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溫中順氣、補益氣血、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風毒引發的瘡癤、水腫、腹脹腹痛、嘔吐洩瀉等症。

傳統服藥法


生地、茯苓、厚朴、白朮、甘草、青皮、枳殼、桔梗、當歸、川芎、防風、木香、白芍、蓬朮。
上加生薑3片,大棗2枚,水煎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毒發疽,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溫中順氣飲,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組成:生地、茯苓、厚朴、白朮、甘草、青皮、枳殼、桔梗、當歸、川芎、防風、木香、白芍、蓬朮。 主治:風毒發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