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丸

HE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肺經 22%
胃經 13%
心經 13%
腎經 12%
肝經 8%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和中丸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和中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乾薑的溫熱之性,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寒性嘔吐,增強脾胃消化功能。
  2. 助藥力,增強療效:方中含有茯苓、白朮等性平或微寒的藥物,乾薑的溫熱之性可以輔助這些藥物發揮藥效,使藥物更好地溫中和胃,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和中丸中含有木瓜,主要原因在於其 消食化積 之效。

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能 健脾消食,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在和中丸中,木瓜與其他藥材如山楂、麥芽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 消食導滯 的作用,有助於脾胃運化,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此外,木瓜亦具有 潤肺止咳 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弱而引發的咳嗽也有輔助治療作用,進一步提升和中丸的整體功效。

和中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之功效。和中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等症,陳皮能理氣消食,幫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2. 降逆止嘔:陳皮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嘔吐,陳皮能理氣降逆,止嘔止呃。和中丸中加入陳皮,能更好地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

和中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健脾: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補氣益氣、健脾益胃的功效。和中丸主治脾胃虛弱,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而人參可以補益脾胃之氣,增強其運化功能,從而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2. 扶正祛邪: 和中丸中加入人參,不僅可以補益脾胃之氣,還可以扶正祛邪,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對於一些脾胃虛弱、容易感冒的人來說,人參可以起到很好的扶正固本作用。

和中丸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之效。和中丸旨在和胃健脾,而白朮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從而改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2. 燥濕止瀉: 白朮能燥濕利水,對於脾虛濕困、泄瀉腹痛等症狀,白朮能有效祛除濕邪,止瀉止痛,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和中丸中加入白朮,有助於止瀉止痛,改善消化不良。

和中丸中含有益智仁,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智:益智仁味甘、辛,性溫,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溫腎助陽、寧心安神之效。和中丸主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心神不安等症,益智仁可補益脾腎,改善脾胃功能,提高食慾,並能寧心安神,緩解心神不安。
  2. 溫腎助陽:益智仁溫腎助陽,對於脾腎陽虛、陽氣不足所致的脾胃虛寒、食少便溏等症,可起到溫陽補腎,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和中丸中加入益智仁,可增強其溫中健脾、益氣止瀉之效。

和中丸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和中丸中包含多味藥材,性味各不相同,甘草能將這些藥材的性味調和,使之相輔相成,更好地發揮藥效。

二、緩解藥性: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外,也能緩解某些藥材的毒性和副作用,例如和中丸中的黃連,性寒苦,容易傷脾胃,甘草可以緩解其對脾胃的損害,使藥性更溫和。

主治功效


和中丸

和中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組成包括乾薑、木瓜、陳皮、人參、白朮、益智仁和甘草。它具有補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消化不良、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症。

組成介紹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木瓜:性平、味甘,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白朮:性溫、味苦、辛,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益智仁:性溫、味甘,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

  • 甘草:性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 **脾胃虛弱:**脾胃功能低下,消化吸收功能減弱。

  • **飲食停滯:**食物在胃腸中停留過久,不能正常消化吸收。

  • **胸膈飽悶:**胸脅、腹部飽脹悶痛。

總結

和中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具有補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消化不良、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症。

傳統服藥法


青皮3兩,蒼朮2兩5錢(米泔水炒),山楂(淨肉)2兩,枳實2兩(麩炒),香附米2兩(炒),陳皮2兩,神曲2兩(炒),厚朴2兩(薑炒),甘草4兩(生)。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大人2錢重1丸,小人1錢或5分重1丸。寒則生薑湯化下;火則燈心湯化下;常服滾白水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中丸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腹瀉等症狀時服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消化不良瘧疾排尿困難胃潰瘍慢性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痢疾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嘔吐胃下垂大腸激擾綜合症下腹部痛噯氣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和中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五引《十便良方》。 組成:良薑4兩,烏梅肉1兩,白茯苓1兩,甘草1兩,蒼朮1兩,乾薑半兩,神曲半兩,小麥蘖半兩,茴香1兩半。 主治:脾胃不和,寒氣積聚,飲食減少,肢體倦怠。

和中丸, 出處:《片玉心書》卷四。 組成:黃連(炒)5錢半,陳皮5錢半,澤瀉2錢,車前子2錢,白茯苓2錢,山藥2錢,白朮2錢,木香2錢,石蓮肉2錢,肉豆蔻(面包,火煨)2錢,乾薑(炒)2錢,人參2錢。 主治:小兒赤白痢。

和中丸, 出處:《東垣試效方》卷一。 組成: 和中丸(《東垣試效方》卷一。)出處:《東垣試效方》卷一。組成:乾薑2錢,乾生木瓜3錢,炙甘草2錢,陳皮4錢,人參2錢,白朮3錢,益智仁2錢。主治:補胃進食。 。 主治:補胃進食。

和中丸, 出處:《痘疹一貫》卷六。 組成:青皮3兩,蒼朮2兩5錢(米泔水炒),山楂(淨肉)2兩,枳實2兩(麸炒),香附米2兩(炒),陳皮2兩,神曲2兩(炒),厚朴2兩(薑炒),甘草4兩(生)。 主治:脾胃虛弱,飲食停滯,胸膈飽悶。

和中丸, 出處:《脾胃論》卷下。 組成:人參1錢,乾生薑1錢,橘紅1錢,乾木瓜2錢,炙甘草3錢。 主治:益氣健脾,補胃進食,理氣消痰。去濕滯,厚腸胃,調和脾胃,補益中氣。主治:脾虛胃弱,納少脘痞,乾嘔吞酸,或腫滿。服寒藥脾胃虛弱。久病虛弱,厭厭不能食。鼓證腫滿初起,或因鬱而成者。胃弱痞積,脾胃病納少化遲。

和中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八。 組成:木香1兩,沉香1兩,白豆蔻1兩,砂仁1兩,檳榔1兩,枳實(去瓤)1兩,蓬朮(去皮)1兩,當歸(酒浸)1兩,木通(去皮)1兩,黃芩(去腐)1兩,黃連1兩,大黃4兩,鬱李仁(去皮)1兩,豬牙皂角半兩。 主治:治脾氣,益腎水,消腸胃中積滯,調三焦氣,開胸膈痞滿,潤大便,清小便,進美飲食。主治:心腹悶痛,筋脈拘急,肢體悶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