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健脾丸

HE ZHONG JIAN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16%
肺經 15%
肝經 14%
心經 13%
腎經 8%
膀胱經 2%
膽經 1%
大腸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和中健脾丸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脾胃濕困會導致消化不良、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蒼朮能燥濕化痰,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

2. 除濕止痛: 蒼朮亦具有除濕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濕邪引起的腹痛、肢體疼痛等症狀。

總之,蒼朮在和中健脾丸中發揮著燥濕健脾、除濕止痛的作用,有效改善脾胃濕困所致的各種不適,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和中健脾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健脾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脾胃虛弱、濕氣停滯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的重要因素,茯苓能健脾益氣,利濕滲濁,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液代謝。
  2. 和中化濕:茯苓能利水滲濕,並具有和中作用,能調理脾胃,緩解脾胃濕熱引起的諸多症狀,如腹脹、腹瀉、食慾不振等,達到和中健脾之效。

和中健脾丸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方中其他藥物可能偏寒涼或溫熱,甘草可中和其偏性,使藥性協調,減少對脾胃的刺激,利於藥物有效發揮作用。
  2. 補脾益氣: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和中健脾丸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甘草的補脾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脾胃健康。

和中健脾丸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固脾止瀉: 蓮子味甘性平,入脾經,具有健脾、補脾、止瀉之效。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等症,蓮子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寧心安神: 蓮子亦可入心經,具有養心安神、清心除煩之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蓮子亦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和中健脾丸中加入蓮子,能有效地健脾益氣,同時兼具安神之效,使其更能有效地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

和中健脾丸中包含黃連,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經,能清瀉心胃之火,並可燥濕止瀉。方中加入黃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口苦口黏、大便不暢等症狀。此外,黃連亦可清熱解毒,有助於緩解濕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和中健脾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滋陰補腎之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穀精微,山藥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固腎止瀉:山藥同時具有固腎止瀉之效。脾腎相依,脾主運化水穀精微,腎主水液,山藥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固腎止瀉,對於脾腎虧虛、脾虛泄瀉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和中健脾丸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其能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與和中健脾丸健脾和胃、益氣生津的功效相契合。
  2. 燥濕化痰:白朮兼具燥濕化痰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脾胃濕困、痰濕阻滯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更能加強健脾化濕的效果。

和中健脾丸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安神:茯神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和胃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茯神,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健脾和胃的作用,並安撫心神,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2. 滋陰益氣:茯神入心經,能滋養心陰,並間接益脾氣。方劑中加入茯神,有助於調節脾胃陰陽平衡,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氣陰兩虛症狀。

和中健脾丸中包含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食化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散瘀止痛之效。對於脾胃積滯、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山楂能有效促進消化,減輕胃腸負擔。
  2. 活血化瘀: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流通暢,有助於改善消化道瘀血,緩解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和中健脾丸中加入山楂,旨在通過其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功效,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達到健脾益胃的效果。

和中健脾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脾胃不和之痛: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斂陰止痛、柔肝止痙的作用。脾胃不和,常伴有脘腹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白芍能緩解這些不適,幫助脾胃恢復正常功能。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白芍與方中其他藥材如山藥、茯苓等,共同發揮健脾益氣、和胃止痛的功效。白芍的酸味能收斂脾胃,並能緩和其他藥材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增強整體療效。

和中健脾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補血活血,健脾益氣: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益氣健脾等功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常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等症狀。當歸能補血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提升食慾,促進消化吸收。

二、 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 和中健脾丸中包含多種藥材,如白朮、茯苓、陳皮等,共同作用於脾胃,起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理氣止痛的功效。當歸加入其中,不僅能補血活血,還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脾胃功能得到全面調理。

和中健脾丸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之效,可助脾胃運化,增進食慾,緩解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燥濕化痰: 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祛除脾胃濕氣,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痰濕阻滯,進而達到健脾和胃的效果。

因此,和中健脾丸中加入陳皮,可發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健脾和胃的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

中藥方劑「和中健脾丸」的主要成分包括:蒼朮、茯苓、甘草、蓮子、黃連、山藥、白朮、茯神、山楂、白芍、當歸、陳皮等。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祛風寒、溫裡溫中、清肝明目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運化不良、水腫、腹瀉等症。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尿少、脾虛泄瀉、失眠等症。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咳嗽、口渴、肺熱咳嗽等症。

  • 蓮子: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泄、清熱生津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遺精、盜汗、口渴等症。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等症。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遺精、盜汗、肺虛咳嗽等症。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氣虛、水腫、黃疸等症。

  • 茯神: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失眠、心悸、健忘等症。

  • 山楂: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食積、消化不良、瘀血阻絡等症。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養血調經、補血益氣、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行氣活血、止咳平喘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等症。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運化不良、氣滯痰結、咳嗽、消化不良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和中健脾丸」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清熱化濕、止瀉固腸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瀉、水腫、小兒食積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茅山蒼朮(去須,以米泔水浸1宿,洗去泥,曬乾,以鹽水炒,淨)2兩,揀參1兩(另研),白茯苓2兩(入陳皮、甘草汁內煮。用甘草切片7錢浸汁1碗,用陳皮1兩4錢浸汁2碗),蓮肉(以溫水泡,去皮心)2兩,真川黃連(去蘆,以生薑自然汁制炒)2兩,山藥1兩,白朮2兩5錢(陳壁上炒),茯神1兩,山楂肉2兩(酒浸,蒸熟),白芍藥(酒浸1宿,炒)1兩,當歸身(酒洗,蒸熟)1兩,陳皮(略去白,用2年陳者)1兩。
上為細末,將五六年陳倉米1合聽用,荷葉9張(洗淨,切碎),用水6碗,煎濃汁2大碗,將前陳倉米以水淘淨,用荷葉汁浸至一宿,次早連汁磨成漿水,調勻,打成稠糊,將藥入石臼內,細細加糊搗極勻,取出丸如綠豆大。
每服2錢,中午生薑湯送下,或早、晚清米湯或白滾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中健脾丸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食慾不振

相同名稱方劑


和中健脾丸, 出處:《醫方集解》。 組成:健脾丸去人參、山楂、麥芽,加木香、檳榔、厚朴、半夏、甘草。 主治:胃虛饑不欲食。

和中健脾丸, 出處:《墨寶齋集驗方》卷上。 組成:茅山蒼朮(去須,以米泔水浸1宿,洗去泥,曬乾,以鹽水炒,淨)2兩,揀參1兩(另研),白茯苓2兩(入陳皮、甘草汁內煮。用甘草切片7錢浸汁1碗,用陳皮1兩4錢浸汁2碗),蓮肉(以溫水泡,去皮心)2兩,真川黃連(去蘆,以生薑自然汁制炒)2兩,山藥1兩,白朮2兩5錢(陳壁土炒),茯神1兩,山楂肉2兩(酒浸,蒸熟),白芍藥(酒浸1宿,炒)1兩,當歸身(酒洗,蒸熟)1兩,陳皮(略去白,用2年陳者)1兩。 主治:脾胃病。小兒食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