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糵丸

MAI NI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腎經 20%
心經 16%
肺經 16%
胃經 8%
肝經 8%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麥糵丸方劑中加入大麥,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和胃:大麥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麥糵丸主治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而大麥的健脾和胃作用,能幫助脾胃運化,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2. 利水滲濕:大麥亦有利水滲濕之效。麥糵丸中常配伍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如茯苓、澤瀉等,共同發揮利水滲濕的作用,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麥糵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助消化、消食積:神麴為麥芽製成,含澱粉酶,可促進澱粉分解,有助於消化積滯,緩解食積不化、腹脹等症狀。麥糵丸本身以麥芽為主要成分,加入神麴更能加強消食健胃的作用。
  2. 行氣散結、和中開胃:神麴具行氣散結之效,能改善胸脘痞悶、食慾不振等症狀,與麥糵丸中其他藥物配合,有助於調理脾胃,增強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麥糵丸中加入附子,乃因其溫陽補火、回陽救逆之效,以助於溫補脾胃、化濕止瀉。

麥糵丸主治脾胃虛寒、食少泄瀉,附子辛熱,可溫補脾陽,助消化吸收,且能溫腎陽、助脾運化,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附子與麥芽、茯苓等藥物配合,相輔相成,可增強溫補脾胃之效,有效緩解食少泄瀉的症狀。

麥糵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桂枝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之效。麥糵丸主治脾胃虛寒,四肢不溫,腹痛泄瀉等症,桂枝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2. 疏風解表:桂枝亦可疏散風寒,解表止咳。麥糵丸中常加入其他疏風解表的藥物,如蒼朮、白朮等,桂枝可增強其疏風解表之效,緩解感冒初期的症狀。

總而言之,桂枝在麥糵丸中發揮溫陽散寒、疏風解表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改善脾胃虛寒、感冒初期的症狀。

麥糵丸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肺止咳:烏梅味酸性收斂,入肺經,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對於肺虛久咳、咳嗽痰多者,可輔助麥糵丸收斂肺氣,止咳平喘。

2. 固澀止瀉:烏梅酸澀收斂,能固澀腸胃,止瀉止痢。麥糵丸中加入烏梅,對於脾胃虛弱,久瀉不止者,可輔助收斂腸氣,固澀止瀉,改善腸道功能。

總而言之,烏梅在麥糵丸中起到斂肺止咳、固澀止瀉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更佳療效。

麥糵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脾: 麥糵丸主治脾虛氣弱,而人參為補氣之聖藥,能益氣生津,健脾益肺,與麥糵丸的藥性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脾胃功能,達到補虛益氣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人參性溫,能調和藥性,避免麥糵丸寒涼之性過於傷脾胃,使藥效更加平和溫和,不易產生副作用,更適合脾虛氣弱的患者服用。

麥糵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麥糵丸以健脾和胃爲目的,茯苓可助其利水滲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增強食慾,促進消化吸收。
  2. 寧心安神: 茯苓亦具有寧心安神之效,可緩解因脾胃失調導致的心神不寧,如失眠、心悸等症狀。麥糵丸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茯苓的加入,能起到調理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全面。

主治功效


麥糵丸

大麥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胃、利水滲濕、生津止渴、消食化積、補氣、和胃消食、清熱解渴、止汗固表等多種功效。

神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中藥方劑「麥糵丸」:

  • 主治功效:* 痢後不能食,氣虛羸瘦:腹瀉後不能吃東西,身體虛弱,形容憔悴。
  • 休息痢:緩解腹瀉的症狀。
  • 不能食及羸瘦:不能吃東西,並且身體消瘦。

總結:

中藥方劑「麥糵丸」主要由大麥、神麴、桂枝、茯苓、附子、人參、烏梅等組成,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止瀉等功效,適用於腹瀉後不能吃東西,身體虛弱,形容憔悴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身體消瘦食慾不振

相同名稱方劑


麥糵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九。 組成:麥糵2兩(炒令微黃),曲半斤(炒令微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烏梅肉1兩(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 主治:痢後不能食,氣虛羸瘦。休息痢。不能食及羸瘦。

麥糵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麥糵(炒)2兩,人參1兩半,枳殼(去瓤,麸炒)1兩半,白朮1兩半,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半,乾薑(炮裂)半兩,桂(去粗皮)1兩,陳曲(炒)1兩,甘草(炙,銼)1兩,食茱萸1兩。 主治:溫中下氣,令人能食。主治:虛勞。脾胃虛冷,不能飲食,食即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