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陽湯

GU Y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三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16%
肺經 16%
心經 15%
腎經 12%
大腸經 5%
肝經 3%
三焦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固陽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陽: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固本培元之效。固陽湯主治陽氣虛衰,命門火衰所致的各種症狀,而人參可以補益正氣,填補陽氣虧損,使陽氣充足,固護陽氣不外泄,達到固陽止脫之功效。
  2. 扶正祛邪: 陽氣虛衰導致正氣不足,容易導致外邪入侵。人參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扶正祛邪,防止外邪趁虛而入,加重病情。

因此,人參在固陽湯中起到補氣固陽,扶正祛邪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固陽湯中使用黃耆,主要基於其補氣固表之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效。在固陽湯中,黃耆起到補益元氣,固護陽氣的作用。

對於陽氣虛弱、表虛自汗、氣短乏力、面色蒼白、脈弱等症狀,黃耆能起到補氣固表,提升人體免疫力,改善體虛乏力的作用,從而達到固陽的目的。

固陽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補中益氣,有助於提升人體正氣,固護陽氣。固陽湯本身用於治療陽氣虛弱、脾腎氣虛所致的諸症,白朮的健脾益氣作用正好可以補益脾腎,從根本上提升陽氣。
  2. 固攝精氣: 白朮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固攝精氣,防止陽氣外泄,有助於維持陽氣的穩定。這對於固陽湯治療陽虛、精氣不足的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白朮在固陽湯中起到補益脾腎、固攝精氣的作用,有助於提升陽氣,改善陽虛症狀。

固陽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茯苓具有以下作用:

  1. 健脾利濕: 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脾腎陽氣不足導致的濕氣困阻,進而增強人體正氣,達到固陽的目的。
  2. 寧心安神: 茯苓能寧心安神,緩解脾腎陽氣虛弱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固陽安神之效。

茯苓的加入,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固陽補虛、利濕安神的目的,使固陽湯的功效更加完善。

固陽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固陽湯主要用於治療陽氣虛衰、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乾薑的溫陽作用可以溫煦脾腎陽氣,改善畏寒肢冷的症狀。
  2. 助藥力:乾薑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如同引導藥效深入病竈。固陽湯中的其他藥材多性偏寒涼,乾薑的溫性可以使其藥性得到更好的發揮,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固陽湯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高良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固陽湯多用於脾腎陽虛、陽氣不足引起的症狀,如腰膝酸冷、畏寒肢冷、食少便溏等。高良薑可溫暖脾腎,散寒止瀉,有助於恢復陽氣,改善上述症狀。
  2. 調和脾胃:高良薑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脾胃消化功能。固陽湯中常加入其他滋補藥材,容易造成脾胃虛弱,高良薑可調和脾胃,避免藥物積滯,提高藥效的吸收利用。

固陽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固陽湯多用於陽虛寒凝的證候,生薑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助藥力溫陽固本。
  2. 調和藥性: 方中常含有寒涼藥物,如生地黃等,生薑的溫性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度損傷陽氣,使藥力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固陽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1. 燥溼健脾: 厚朴性辛溫,具有燥溼健脾的功效。固陽湯主要針對陽氣不足、脾腎虛寒所致的症狀,厚朴能燥濕化痰,健脾利水,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增強陽氣。
  2. 行氣止痛: 厚朴能行氣止痛,緩解因氣滯引起的疼痛。固陽湯中常用於治療因陽氣不足導致的腰膝痠軟、腹痛等症狀,厚朴能理氣止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體而言,厚朴在固陽湯中,既能燥溼健脾,又能行氣止痛,起到輔助補陽的作用,有助於增強湯劑的療效。

固陽湯中使用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腎壯陽: 附子性溫熱,入腎經,能溫補腎陽,溫煦脾陽,對於腎陽不足、脾陽虛寒所致的陽氣衰微、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有很好的溫補效果。
  2. 回陽救逆: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之功效,對於陽氣衰竭、亡陽證,如脈微欲絕、呼吸微弱、四肢厥冷等,能起到回陽固脫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陽氣。

因此,固陽湯中加入附子,能起到溫補腎陽、回陽救逆的效果,是治療陽氣虛衰證的常用藥物。

主治功效


固陽湯

固陽湯,源自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是一味以人參、黃耆、白朮、茯苓、乾薑、高良薑、生薑、厚朴、附子組成的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溫裡溫中,助陽回歸的作用,可治療陽氣衰微引起的各種症狀,如手腳冰冷、腹痛脹滿、冷汗淋漓等。

固陽湯的主要功效是溫補陽氣,扶正祛邪,適用於治療陽虛證候,如肢體麻木、畏寒怕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軟等。此外,固陽湯還具有益氣固表、健脾胃、利水消腫等作用,可治療氣虛表虛、脾胃虛弱、水腫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人參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生津、益氣健脾、養陰益肺、寧心益智等功效。人參含有豐富的皁苷類、揮發油、多糖等成分,具有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多種作用。

黃耆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利尿消腫等功效。黃耆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多糖、皁苷、多肽等成分,具有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壓、抗腫瘤等多種作用。

白朮

白朮味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胎止汗等功效。白朮含有豐富的揮發油、苦味素、多糖等成分,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胎止汗、抗菌消炎、鎮靜安神等多種作用。

茯苓

茯苓味甘,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茯苓含有豐富的茯苓多糖、茯苓酸、茯苓苷等成分,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抗腫瘤、降血糖等多種作用。

乾薑

乾薑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溫中止嘔、止瀉止痢等功效。乾薑含有豐富的薑酚、薑黃素、薑油酮等成分,具有溫中散寒、溫中止嘔、止瀉止痢、抗菌消炎、鎮痛解熱等多種作用。

高良薑

高良薑味辛,性溫,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祛風、溫中止嘔等功效。高良薑含有豐富的揮發油、薑辣素、姜烯酮等成分,具有溫中散寒、燥濕祛風、溫中止嘔、止瀉止痢、抗菌消炎等多種作用。

生薑

生薑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止咳化痰等功效。生薑含有豐富的薑油酮、薑酚、薑黃素等成分,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止咳化痰、抗菌消炎、鎮痛解熱等多種作用。

厚朴

厚朴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理氣止痛等功效。厚朴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厚朴酚、厚朴甲醚等成分,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理氣止痛、抗菌消炎、鎮咳祛痰等多種作用。

附子

附子味辛,性熱,歸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補腎壯陽等功效。附子含有豐富的烏頭鹼、烏頭次鹼、烏頭甲鹼等成分,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補腎壯陽、鎮痛鎮靜等多種作用。

總結

中藥方劑「固陽湯」,以人參、黃耆、白朮、茯苓、乾薑、高良薑、生薑、厚朴、附子為主要成分,具有溫補陽氣,扶正祛邪的功效,可治療陽虛證候,如肢體麻木、畏寒怕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軟等。此外,固陽湯還具有益氣固表、健脾胃、利水消腫等作用,可治療氣虛表虛、脾胃虛弱、水腫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2錢,黃耆2錢,白朮(去蘆)4錢,茯苓4錢,乾薑8錢,良薑3錢,白薑8錢,厚朴3錢(薑汁炒),大附子(炮)4錢。
腹痛,倍良薑。
水煎,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手腳冰冷陰莖、睪丸和陰囊內縮

相同名稱方劑


固陽湯,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人參2錢,黃耆2錢,白朮(去蘆)4錢,茯苓4錢,乾薑8錢,良薑3錢,白薑8錢,厚朴3錢(薑汁炒),大附子(炮)4錢。 主治:陽症歸陰,陰囊縮入,手足厥冷,腹痛脹,冷汗出,脈或洪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