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中湯

CHANG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易氏醫按》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6%
脾經 24%
肺經 15%
肝經 12%
心經 7%
膽經 4%
大腸經 4%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暢中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止痛的功效。暢中湯旨在治療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狀,而香附可以疏通氣機,緩解胸腹部的鬱結,達到止痛的效果。
  2. 調和脾胃: 香附兼具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幫助消化,促進食物的吸收。暢中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消化不良等病症,香附可以調節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從而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暢中湯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健脾開胃,對於脾胃濕阻、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暢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濕阻,故加入蒼朮以燥濕健脾,促進消化功能。
  2. 祛風除濕:蒼朮亦具祛風除濕之效,能疏通經絡,散寒止痛。若患者同時伴有風寒濕邪入侵,則蒼朮可以起到祛風除濕的作用,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暢中湯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神麴為麥芽經發酵製成的藥材,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暢中湯主治胸脘痞滿、食積不化等症狀,神麴的加入可促進消化,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緩解積滯不化所引起的症狀。

2. 溫中和胃:神麴性溫,入脾胃經,可溫中散寒,和胃止嘔。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食積不化,神麴能溫補脾胃,促進消化功能恢復。

暢中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行氣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暢中湯的主要功效為和胃止痛,而川芎的加入可疏通肝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胃脘疼痛。
  2. 活血化瘀:川芎不僅能行氣止痛,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若胃痛伴有血瘀,川芎可改善血流,有助於緩解疼痛。

總之,川芎在暢中湯中起著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胃部氣血運行,緩解胃痛。

暢中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燥濕,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於中焦所致的脘腹脹滿、口苦口粘、納呆泛惡、大便不暢等症狀。暢中湯主治濕熱中阻,故用黃芩清熱燥濕,以達到通暢中焦的目的。
  2. 瀉火解毒: 黃芩亦具有瀉火解毒之效,可輔助治療濕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暢中湯中加入黃芩,一方面可清熱燥濕,另一方面可瀉火解毒,以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暢中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理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能有效解決因氣滯、痰阻、食積等因素導致的胸悶、腹脹、噯氣、嘔吐等症狀。
  2. 降逆止嘔:枳殼性寒,能降逆氣,對於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暢中湯中加入枳殼,可以有效地疏肝理氣,消食導滯,降逆止嘔,從而達到治療胸脘脹悶、食積不化、嘔吐反胃等病症的效果。

暢中湯中加入紫蘇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 紫蘇梗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疏散風寒、理氣解鬱之效。對於胸悶、氣滯、脘腹脹滿等症狀,可通過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緩解不適。
  2. 降逆止嘔: 紫蘇梗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紫蘇梗在暢中湯中起到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暢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暢中湯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脘腹脹滿等症,方中多用辛燥之品,容易燥傷津液。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可防止藥性過於燥烈,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益氣健脾,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甘草還有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因脾胃不和造成的各種不適。

暢中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中散寒:生薑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逆的作用。對於寒邪客胃導致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生薑能有效溫中散寒,緩解不適。

二、 調和藥性:生薑能調和藥性,使藥力更易於發揮。暢中湯中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等,性偏寒涼,而生薑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傷胃的作用。

暢中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中益氣: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胸悶氣短、食慾不振等症狀,大棗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
  2. 調和藥性:暢中湯中往往含有較多辛辣燥烈的藥物,如乾薑、半夏等,大棗的甘溫性質可以緩解這些藥物的燥性,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被身體吸收利用,減少副作用。

主治功效


暢中湯,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成分包括香附、蒼朮、神麴、川芎、黃芩、枳殼、紫蘇梗、甘草、生薑、大棗。此方劑具有疏肝理氣、健脾祛濕、化痰止咳、安神助眠等功效,主治精神過度勞累,氣機鬱滯,影響了大便下行。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香附入脾胃經,具有補益氣血之功,可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氣短喘促等症狀。香附辛烈,氣味濃烈,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可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等症狀。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香附、蒼朮、川芎、黃芩,這四味藥材搭配使用,可以疏肝理氣、健脾祛濕、化痰止咳、安神助眠,對於精神過度勞累,氣機鬱滯,影響了大便下行有很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香附8分,蒼朮1錢,神曲3錢5分,撫芎7分,黃芩8分,枳殼3分,蘇梗5分,甘草3分,生薑1片,大棗2枚。
水煎服。
利下:省亭殿下巳卯七月,病痢,眾以通利之劑,次行和解、又次滋補,月余而病甚,每日行數次,肚腹絞痛,但泄氣 而便不多,起則腰痛,屈曲難伸,胸膈脹滿,若有物礙,暖氣連聲,四肢厥逆,喘息不定。診得兩寸俱沈大,右寸肺脈更有力,右關沈緊,左關弦長而洪,兩尺沈微,來去一樣。以本方進之,服後兀兀欲吐,冷氣上升,暖氣數十口,即大便,所去穢污頗多,胸次舒暢,腹中覺飢,自午至酉,只去一次,四肢不厥,肩背輕快,六脈平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導滯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因精神勞累、情志不遂,導致氣機郁滯,而出現胸腹脹滿、噯氣、食少、便秘等症狀。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肺結核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暢中湯, 出處:《易氏醫按》。 組成:香附8分,蒼朮1錢,神曲3錢5分,撫芎7分,黃芩8分,枳殼3分,蘇梗5分,甘草3分,生薑1片,大棗2枚。 主治:神勞氣滯之利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