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柴胡1錢2分,茯苓1錢2分,枳實(炙)6分,白朮6分,人參6分,麥門冬(去心)6分,生薑(合皮,切)6分。
上切。
以水6升,煮取1升入合,絞去滓,分溫2服。服別相去7-8里,吃1服。
忌生冷、油膩、小豆、粘食、桃、拳、醋物、雀肉。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疏肝解郁,和解少陽;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枳實理氣行水,消脹除滿;白朮健脾燥濕,理氣和中;人參補氣健脾,益胃生津;麥門冬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生薑溫中散寒,和胃止嘔。諸藥合用,共奏和解少陽、健脾利水之功,使腹脹瘦病、不下食等症得以緩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茯苓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組成:柴胡(去苗)2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白朮1兩半,枳殼(去瓤,麸炒)1兩半。 主治:癥癖氣壯熱,咳嗽骨蒸。
柴胡茯苓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三。 組成:柴胡1錢2分,茯苓1錢2分,枳實(炙)6分,白朮6分,人參6分,麥門冬(去心)6分,生薑(合皮,切)6分。 主治:腹脹瘦病,不下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