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散

SHI SH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肝經 20%
脾經 16%
肺經 13%
胃經 13%
膀胱經 6%
心經 6%
膽經 3%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十善散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 秦艽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痺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十善散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症,而秦艽的祛風濕止痛功效,與方劑主治方向相符。
  2. 清熱解毒: 秦艽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清除體內濕熱,防止其阻礙藥效發揮,進一步增強方劑治療風濕痹症的效果。

總而言之,秦艽在十善散中起著祛風濕止痛、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是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十善散中包含獨活,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祛風濕止痛:獨活性溫,入肝經,擅長祛除風寒濕邪,並可止痛。十善散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疼痛,麻木不仁等症,而獨活恰好能針對這些症狀,發揮疏通經絡,驅散寒濕的作用。
  2. 活血化瘀:獨活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十善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十善散中包含茯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茯神性甘平,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十善散主治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健忘恍惚等症,茯神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幫助患者改善睡眠質量,提高精神狀態。
  2. 益氣健脾:茯神還具有一定的益氣健脾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十善散中常與其他益氣健脾藥物配伍,共同發揮益氣健脾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心神不安的病根。

十善散中包含山藥,主要是因為山藥具有以下功效:

  1. 補脾益氣: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肺止咳的作用。十善散中往往加入山藥以補益脾胃之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改善消化功能。
  2. 滋陰潤燥: 山藥還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一些脾胃虛弱、津液不足引起的症狀,例如口渴、乾燥、便祕等,山藥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十善散中加入山藥,一方面可以補益脾胃,另一方面可以滋陰潤燥,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十善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原因在於山茱萸具有滋補肝腎、療效顯著的特點。山茱萸的果實富含多種化學成分,如黃酮、皁苷和有機酸,這些成分能夠增強免疫力、抗氧化並促進新陳代謝。此外,山茱萸對於肝腎虧損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腰膝酸軟、耳鳴、視力模糊等,均有良好的調理效果。

在十善散中,山茱萸的作用不僅是滋陰補腎,還能調和其他藥材的效果,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使其更具協同作用。此方特別適用於虛證患者,有助於強化身體的正氣,提升生機,有助於復健和補養。因此,山茱萸的添加,使十善散成為一種理想的調理方劑,適用於恢復健康和增強體質的需求。

十善散方中包含藁本,主要原因有二:

  1. 疏風散寒止痛: 藁本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痙之效。十善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襲表、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藁本的疏風散寒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通竅止痛: 藁本具有通鼻竅、止痛之效。十善散中常與其他具有通竅作用的藥物配伍,如川芎、蒼朮等,共同達到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效果。

因此,藁本在十善散中發揮著疏風散寒止痛、通竅止痛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十善散方中使用天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祛風止痛: 天雄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之功效。對於寒邪凝滯所致的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疼痛等症,天雄可溫經散寒,驅散寒邪,起到止痛的效果。

2. 通絡止痛: 天雄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可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對於風寒濕痹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天雄能通絡止痛,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總之,天雄在十善散方中,發揮溫陽散寒、祛風止痛、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寒濕痹痛等症有一定的療效。但天雄性溫燥,使用需謹慎,需遵醫囑使用。

十善散中使用鐘乳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鐘乳石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十善散為治療熱毒壅盛之症,鐘乳石可清熱瀉火,解毒消腫,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之功。
  2. 化痰止咳: 鐘乳石亦具有化痰止咳之效,對於熱痰壅盛、咳嗽氣喘等症狀,可起到化痰開胸、宣肺止咳之作用。十善散中包含多味化痰止咳藥物,如半夏、貝母等,鐘乳石加入其中可加強其化痰止咳之效。

十善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緩解疼痛: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因肝氣鬱結、血虛所致的疼痛,例如脘腹疼痛、脅肋疼痛等,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二、調和藥性: 白芍能和解藥性,使藥物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例如,方劑中可能存在一些偏燥熱的藥物,白芍的寒性可以緩解其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協調,提高藥效,減少對身體的刺激。

十善散中包含乾薑,主要是為了其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之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可溫脾胃、散寒邪,有助於緩解因寒邪入侵而引發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此外,乾薑還能溫經通脈,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因寒邪凝滯導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在十善散的組成中加入乾薑,可增強其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十善散」

**成分:**秦艽、獨活、茯神、山藥、山茱萸、藁本、天雄、鐘乳石、白芍、乾薑

主治功效:

  • 風氣:風邪侵襲人體,引起頭痛、發熱、肌肉痠痛等症狀。
  • 風眩:風邪侵襲人體,引起頭暈、目眩等症狀。
  • 頭面風:風邪侵襲人體的頭面部,引起面部麻木、疼痛等症狀。
  • 中風腳弱:風邪侵襲人體的半身,引起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語不利等症狀。
  • 風濕痹弱: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引起關節疼痛、活動不利等症狀。
  • 房勞少精:因房事過度,導致腎精耗損,引起腰膝酸軟、耳鳴、健忘等症狀。
  • 傷寒心痛:因感受寒邪,引起心臟疼痛等症狀。
  • 中惡冷病:因飲食不當或受涼,引起嘔吐、腹瀉、發熱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症狀。

  • **茯神:**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可治療失眠,驚悸,心神不寧等症狀;也可改善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脹等症狀。

  •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

  • **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其中發散風寒主要針對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巔頂疼痛等症狀;發汗解表則適合風熱感冒、喉痹、咳嗽、流感等症狀;祛風除濕主要適用於風寒濕痹、肌膚經絡間寒濕之邪而祛風止痛;而活絡止痛則可治療外感風寒、巔頂頭痛、風濕痹痛、肢節疼痛等症狀。

  •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清熱瀉火的功效主要表現在能夠清虛熱、瀉火之功,尤其擅長清骨蒸潮熱,是治療陰骨蒸潮熱的常用藥。祛風除濕的功效則體現在祛除體內風濕之邪,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以及清熱祛濕,使濕熱之邪從體內排出。清熱利尿的功效是通過清熱滋陰,使虛熱之邪得以緩解而實現,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皆可強筋骨,強筋骨為其要義。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山藥含有黏液蛋白、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增強體質,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山藥還具有滋陰功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山茱萸能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此外,山茱萸富含維生素B系列和鐵元素,有助於生成血紅蛋白和補充血液,改善血虛症狀。山茱萸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加肝組織血流量,改善肝功能,對肝損傷和肝纖維化具有療效。山茱萸也能益精,即增強腎精,改善腎臟功能,增強性功能,達到輕度壯陽補腎的作用,對精虛型性功能障礙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結:

中藥方劑「十善散」由秦艽、獨活、茯神、山藥、山茱萸、藁本、天雄、鐘乳石、白芍、乾薑組成,具有風氣、風眩、頭面風、中風腳弱、風濕痹弱、房勞少精、傷寒心痛、中惡冷病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秦艽、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藁本、天雄、鐘乳(研七日)、芍藥、乾薑。上銼散。
以酒服1方寸匕,每日2次。

相關疾病


梅尼爾氏病心臟病心臟痛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肺結核坐骨神經痛胃及十二指腸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四肢麻痺癱瘓風濕性心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暈眩

相同名稱方劑


十善散, 出處:《醫心方》卷三引《耆婆方》。 組成:秦艽、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藁本、天雄、鍾乳(研7日)、芍藥、乾薑。 主治:風氣、風眩、頭面風、中風腳弱,風濕痹弱,房勞少精,傷寒心痛,中惡冷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