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丹

TAI BA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8%
胃經 18%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腎經 6%
心經 6%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太白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白礬(即明礬或石煙),是這個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白礬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功效的藥材。其主要成分為硫酸鹽,具有良好的收斂性,能夠幫助改善皮膚病、口腔潰瘍等問題,並且能促進傷口癒合。

在太白丹的組閤中,白礬的使用旨在護肝、消腫以及清熱,特別是針對由濕熱引起的症狀。這也是為何在配伍時,傳統醫學會選擇具有相輔相成的藥材,白礬的清熱解毒性能與其他藥材如藥用植物的協同作用,能增強整體療效。

綜合來看,白礬在太白丹中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其收斂和解毒的特性,來達到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並因應不同患者的需求,調整方劑的整體功能。

太白丹方劑中加入寒水石,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解毒利濕的功效。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心、肝、脾經,可清熱瀉火,對於心火亢盛、肝火上炎、脾胃濕熱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此外,寒水石亦具解毒利濕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濕疹、瘡瘍等疾病。

綜上所述,太白丹中加入寒水石,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清熱瀉火、解毒利濕的功效,達到治療相應疾病的目的。

太白丹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太白丹方中,半夏主要用於祛除痰濕,緩解因痰濕阻肺而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太白丹方中,若患者伴有嘔吐症狀,半夏可起到降逆止嘔,改善胃氣不和之症。

總而言之,太白丹中加入半夏,旨在通過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達到治療痰濕阻肺、胃氣不和等症的功效。

太白丹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其可有效化解痰濕,改善因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與太白丹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2. 祛風止痛: 天南星亦具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有一定的療效。太白丹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疼痛,而天南星的加入可增強其祛風止痛效果,使治療更加全面有效。

太白丹方劑中包含白附子,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濕、止痛、解毒的功效。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較強的溫經散寒、祛風除濕作用,對於寒濕凝滯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腰腿痠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此外,白附子還具有解毒功效,可以治療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等。因此,在太白丹中加入白附子,可以增強方劑的祛風濕、止痛、解毒功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太白丹」

中藥方劑「太白丹」,主要成分包括白礬、寒水石、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具有咳嗽有痰的主治功效。

方劑組成介紹

  1.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2. **寒水石:**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
  3.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4. **天南星:**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5. **白附子:**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方劑功效

「太白丹」具有咳嗽有痰的主治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

用法用量

「太白丹」的用法用量應遵從醫囑,不可自行服用。一般而言,每日服用一次,每次服用 1-2 丸,以溫水送服。

注意事項

  1. 「太白丹」含有白附子,具有毒性,不可自行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慎用「太白丹」。
  3. 服用「太白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

總結

中藥方劑「太白丹」具有咳嗽有痰的主治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太白丹」的主要成分包括白礬、寒水石、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清熱瀉火、利竅、消腫、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等功效。服用「太白丹」應遵從醫囑,不可自行服用,以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20兩(炮),細辛(去土)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芎2兩半,天麻2兩半,半夏15兩(湯浸,洗去滑,切作片子,焙乾),白附子5兩(炮),蠍梢1兩(炒),青皮(去白)3兩,木香3兩,寒水石(燒)10兩(1半為衣),白僵蠶(炒去絲)3兩。
清爽神志,解利四時邪氣。
上為細末,生薑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用寒水石為衣。
每服30丸,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咳血鼻塞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咳嗽腹瀉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太白丹, 出處:《三因》卷十二。 組成:通明白礬(枯)、成煉鍾乳、寒水石(煅,水飛過)各等分。 主治:肺感寒發熱,咳嗽無度。

太白丹,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枯礬(煨)4兩,寒水石(煅)4兩,元精石(煅)4兩,半夏(制)2兩,天蟲(炒去絲)2兩,天南星(制)2兩,白附子2兩。 主治:化痰涎。主治:咳嗽痰涎。

太白丹,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鹿角霜半兩,瓷藥7兩(燒令通赤,候冷,羅,細研,水飛過),蛤粉7兩,天南星3分(炮裂),白蒺藜3兩(微炒,去刺),蛜(蟲祁)3兩(微炒),麝香1兩半(細研),川烏頭2兩(生用,去皮臍)。 主治:一切風證。

太白丹, 出處:《禦藥院方》卷一。 組成:天南星20兩(炮),細辛(去土)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芎2兩半,天麻2兩半,半夏15兩(湯浸,洗去滑,切作片子,焙乾),白附子5兩(炮),蠍梢1兩(炒),青皮(去白)3兩,木香3兩,寒水石(燒)10兩(1半爲衣),白僵蠶(炒去絲)3兩。 主治:清爽神志,解利四時邪氣。主治:諸風頭目旋暈,偏正頭痛,肢體拘踡,痰盛氣壅,鼻塞聲重,咽膈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