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乳丸

MU R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3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20%
肝經 20%
大腸經 13%
胃經 13%
膀胱經 6%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乳丸中加入皁莢,主要是利用其消積化滯的功效。皁莢味苦,性寒,歸脾、胃經,能瀉下通便、消食化積,對於積滯停滯於腸胃,導致脘腹脹滿、消化不良者,具有良好的疏通作用。

此外,皁莢還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因蟲積引起的皮膚瘙癢症,也有輔助治療的效果。因此,木乳丸中加入皁莢,不僅可以幫助消化,更能起到通便殺蟲、消積化滯的綜合作用。

木乳丸方劑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木乳丸主治痰濕壅肺、咳嗽氣喘,天南星的燥濕化痰作用能有效祛除肺部的痰濕,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2. 散結消腫:天南星亦具散結消腫之功。木乳丸中常與其他消腫止痛藥材配伍,如乳香、沒藥等,共同發揮散結消腫作用,治療乳腺腫塊、乳房脹痛等病症。

木乳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木乳丸主要用於治療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胸悶、痰多等症,半夏可有效去除痰濕,暢通肺氣,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若痰濕阻滯胃腸,則會導致嘔吐,半夏可化痰降逆,止嘔止瀉,協調脾胃功能,提高藥效。

因此,木乳丸中加入半夏,可有效增強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痰濕阻肺所致疾病的效果。

木乳丸方劑中加入白附子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 溫陽散寒,祛風除濕: 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除濕之效。方中以白附子配伍其他藥物,可溫暖脾腎,驅散寒邪,達到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的效果。
  2. 化痰止咳,止痛消腫: 白附子還具有化痰止咳、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風寒咳嗽、痰多黏稠、胸痛等症,白附子可以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此外,白附子亦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引起的疼痛腫脹。

木乳丸方劑中含有白礬,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收斂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對於因脾胃虛寒、濕熱下注引起的泄瀉,白礬可起到固澀腸胃、止瀉止痢的作用。
  2. 清熱解毒:白礬亦具清熱解毒之功。對於因熱毒蘊積、濕熱內盛引起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白礬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白礬在木乳丸方劑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因脾胃虛寒、濕熱下注引起的泄瀉,以及因熱毒蘊積、濕熱內盛引起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木乳丸] 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記載,[木乳丸] 出自《楊氏家藏方》,由宋代醫家楊倓所創,主治「風痰上盛,咳嗽連聲,唾出稠黏。」其組成為:皂莢、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白礬。

此方劑以祛風化痰、降逆止咳為主要治療原理,方中各藥的功效如下:

  • 皂莢: 具有清肺化痰、解毒殺蟲的功效。在此方中,主要用於清除肺中之痰熱,並協助其他藥物發揮化痰作用。

  • 天南星: 具有祛風止痛、燥溼化痰的功效。此藥性味辛溫,能有效祛除風邪,並燥溼化痰,是治療風痰的重要藥物。

  • 半夏: 具有化痰降逆、和胃止嘔的功效。半夏能燥溼化痰,降逆止咳,對於咳嗽痰多、痰涎壅盛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白附子: 具有解痙鎮靜、祛風溼熱的功效。此藥能祛風止痙,協助天南星祛除風邪,並能清解濕熱。

  • 白礬: 具有瀉火涼血、收斂固澀的功效。在此方中,主要取其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幫助收斂過多的痰涎,減輕咳嗽症狀。

五藥合用,共奏祛風化痰、降逆止咳之效。其中,天南星、半夏、白附子三藥合用,加強祛風化痰之力;皂莢清肺化痰,白礬收斂固澀,使痰涎易於排出,咳嗽得以緩解。

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木乳丸] 的主治功效為:

  1. 祛風化痰: 方中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皆有祛風化痰之功,能有效清除體內的風痰,減輕痰涎壅盛的症狀。

  2. 降逆止咳: 半夏能降逆止嘔,配合皂莢清肺化痰,白礬收斂固澀,可以有效緩解咳嗽連聲、唾出稠黏的症狀。

  3. 針對「風痰上盛」: 此方明確指出針對「風痰上盛」之證,即因風邪侵襲,引動體內痰濕,上壅於肺所致的咳嗽。其表現為咳嗽頻繁,痰多且黏稠,常伴有頭痛、鼻塞等風邪外感症狀。

總而言之,[木乳丸] 是一個針對風痰上盛所致咳嗽的有效方劑,其組方精簡,藥效明確,通過祛風化痰、降逆止咳的治療原理,達到緩解咳嗽、清除痰涎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皂角(去皮弦子,焙乾) 1兩,天南星(生用) 1兩,半夏(湯洗7次,焙乾) 1兩,白附子(生用) 1兩,晉礬(生用)1兩。
上為細末,用生薑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至30丸,食後、臨臥濃煎生薑湯送下。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水香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木乳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皂角(去皮弦子,焙乾)1兩,天南星(生用)1兩,半夏(湯洗7次,焙乾)1兩,白附子(生用)1兩,晉礬(生用)1兩。 主治:風痰上盛,咳嗽連聲,唾出稠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