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何首烏散中加入荊芥,主要有兩大原因: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何首烏散以滋補肝腎為主,但若患者兼有風熱上擾,則可導致頭暈目眩、頭痛等症。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可與何首烏相輔相成,改善患者的頭部症狀。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何首烏散亦可用於治療血瘀阻絡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荊芥可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提升藥效。
何首烏散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其疏風解表、清熱利濕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以達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蔓荊子性味辛涼,入肝、膽經,可清利頭目,疏散風熱,對於因風熱上擾引起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而何首烏散以補益肝腎、烏髮黑髮為主,加入蔓荊子,則可緩解因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昏腦脹、視物模糊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藥效。
何首烏散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威靈仙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舒筋活絡、止痛的功效。對於何首烏散所治療的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病症,威靈仙可以起到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舒筋活絡的作用。
二、配合何首烏,增強活血化瘀作用: 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髮黑髮的功效。威靈仙的加入,可以與何首烏相輔相成,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何首烏散中包含何首烏,原因如下:
- 藥性相符: 何首烏散主要功效為補益肝腎,烏髮黑鬚,而何首烏正是其主要藥材,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髮養顏等功效,藥性相符,能起到協同作用,提升藥效。
- 經典組方: 何首烏散為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方源於古籍,經過長時間臨牀驗證,證明何首烏為方劑的核心藥材,能夠有效發揮其療效,故而沿用至今。
何首烏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 何首烏擅長補益精血、烏髮黑鬚,但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防風性溫,味辛,可解表散寒,並能調和脾胃,促進藥力吸收,防止何首烏過於寒涼而傷脾胃,從而增強何首烏的補益效果。
- 針對病症,協調藥性: 何首烏散常用於治療血虛頭暈、鬚髮早白、腰膝酸軟等症。防風可祛風解表,散寒止痛,對於伴隨風寒濕邪引起的頭暈、肢體疼痛等症,防風可有效改善,起到協調藥性、提高療效的作用。
何首烏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緩和藥性:何首烏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烏髮黑髮、養血益精之功效。但其性寒,長期服用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味平,入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之功效。加入甘草可中和何首烏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傷脾胃。
- 調和藥性:何首烏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時,甘草可起到調和藥性、促進藥效的作用。例如,何首烏與生地黃、當歸等藥材配合使用時,甘草可防止生地黃、當歸過於滋膩,降低其寒涼性,使藥性更加協調。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何首烏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述「脾肺風毒攻衝」,其病機指向風邪與內毒相搏,侵襲肌表與經絡。所治症狀廣泛,包含皮膚疾患(癬疥、瘾疹、皴裂)、肢體麻木(頑麻)、關節拘急(肩背拘倦)、以及風邪上攻頭面的瘡瘍,甚至紫癜、白癜等色素異常。古人認為此類病症多因「風毒鬱於營衛」而生,導致氣血失和、皮膚失養,或風濕阻絡而痛癢並作。方劑以「順氣疏風,活血定痛」為核心,體現外疏風邪、內調氣血的治療思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疏風透表:
- 羌活、防風、白芷、紫蘇:此四藥協力驅散表風,尤擅開泄腠理。羌活偏走太陽經,善治肩背拘急;防風為「風藥潤劑」,兼能勝濕;白芷芳香上達頭面,針對風邪上攻之瘡瘍;紫蘇葉輕散肺脾之風,輔助解表。
- 薄荷(引藥):以其輕揚之性引藥達表,增強疏風透邪之效。
活血調營:
- 當歸、赤芍、川芎:經典活血組合。當歸補血兼行血,赤芍涼血散瘀,川芎行氣活血,三者共解「血滯生風」之弊,改善皮膚血行障礙(如紫癜、皴裂)。
- 乳香、沒藥(加減):針對劇痛,此二藥破血行瘀,通絡定痛。
行氣疏滯:
- 烏藥、香附、枳殼、陳皮:此組重在調暢氣機。烏藥溫通下焦,香附疏肝解鬱,枳殼寬中降氣,陳皮理脾化痰,合而化解「氣滯則風痰壅絡」之病機,間接助血行風滅。
溫通散寒:
- 肉桂、獨活:二藥溫通經脈,散寒除濕。肉桂引火歸元,防風藥過散;獨活搜少陰伏風,針對頑痹深痼之邪。
解毒扶正:
- 何首烏(君藥):不僅滋養肝腎,其「解毒療瘡」之效被《開寶本草》強調,善治「風瘡疥癬」,與當歸合用以潤燥止癢。
- 生地黃(引藥):涼血滋陰,制約風藥之燥性,兼清血分毒熱。
配伍特色
全方以「風藥為先導,氣血藥為中堅」,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旨。外用薄荷引藥達表,內用生地涼血固本,佐以酒煎增強行散之力,使風邪外透、氣血內和,適用於風毒夾雜血瘀氣滯之複雜病證。
傳統服藥法
何首烏、當歸、赤芍藥、白芷、烏藥、枳殼、防風、甘草、川芎、陳皮、香附、紫蘇、羌活、獨活、肉桂。
疼痛甚者,加乳香、沒藥。
順氣疏風,活血定痛。
上藥用薄荷、生地黃煎,入酒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何首烏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二引《醫方集成》。 組成:防風、苦參、何首烏、薄荷各等分。 主治:遍身瘡腫癢痛。
何首烏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何首烏1斤(入白米泔浸7日,夏月逐日換水,用竹刀子刮令碎,9蒸9曬),胡麻子4兩(9蒸9曬)。 主治:大風癩惡疾。
何首烏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二。 組成:何首烏3兩,蔓荊實1兩,威靈仙(去土)1兩,菖蒲(九節者)1兩,苦參1兩,荊芥穗1兩,蒺藜子(炒,去尖)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體虛受風,侵傷氣血,遍身刺痛,或因寒邪未解,食熱物而致此者。
何首烏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何首烏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天麻半兩,胡麻半兩,白僵蠶半兩(微炒),茺蔚子半兩,蔓荊子半兩。 主治:婦人血風,皮膚搔癢,心神煩悶,及血遊風不定。
何首烏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何首烏3分,羌活3分,威靈仙1兩,當歸3分(銼,微炒),羚羊角屑3分,防風半兩(去聲頭),赤箭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赤芍藥3分,川芎3分,牛膝2兩(去苗)。 主治:婦人血風,身體骨節疼痛,或手足麻痹,腹胯沉重,牽拽不隨者。
何首烏散, 出處:《局方》卷八。 組成:荊芥穗5斤,蔓荊子(去白皮)5斤,蚵(??蟲及)草(去土)5斤,威靈仙(淨洗)5斤,何首烏5斤,防風(去蘆叉)5斤,甘草(炙)5斤。 主治:脾肺風毒攻衝,遍身癬疥瘙癢,或生癮疹,搔之成瘡,肩背拘倦,肌肉頑痹,手足皴裂,或風氣上攻,頭面生瘡,及紫癜、白癜、頑麻等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