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燻草散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 補氣扶正: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燻草散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體虛乏力、氣短咳嗽等症,而人參可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助其抗禦外邪。
- 配伍增效: 燻草散中其他藥物如紫蘇、生薑等,皆具有辛溫解表之功,與人參配伍,可相互協同,既能解表散寒,又能扶正固本,提高療效。
燻草散中加入龍骨,主要有兩個原因:
- 收斂止汗: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汗止血的功效。燻草散常用於治療自汗、盜汗等症狀,龍骨能有效收斂腠理,減少汗液分泌,緩解盜汗症狀。
- 鎮靜安神:龍骨還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能平息心神,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燻草散部分配方也用於治療心神不寧、煩躁不安等症狀,龍骨的鎮靜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材,起到更好的效果。
燻草散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澀止瀉: 赤石脂性澀,入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滑泄不止的患者,赤石脂能起到固澀腸胃、止瀉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控制腹瀉症狀。
- 清熱利濕: 赤石脂微寒,還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赤石脂能清熱利濕,促進體內濕氣排出,配合其他清熱利濕藥物,更能有效改善濕熱症狀。
因此,燻草散中加入赤石脂,不僅能止瀉,還能清熱利濕,起到多重功效,更能提升方劑的療效。
燻草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燻草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熱病,伴隨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這些症狀。
- 滋陰養血: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外感熱病耗傷陰血,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滋陰潤燥,補充體內津液,緩解這些症狀,幫助機體恢復正常功能。
燻草散中包含白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止瀉止汗的功效。燻草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白朮可健脾燥濕,祛除濕邪,改善皮膚病的症狀。
- 固表止汗:白朮還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以減少因濕熱引起的汗液分泌過多,進一步改善皮膚病的症狀。
因此,白朮在燻草散中起到健脾燥濕、固表止汗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
燻草散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車前子能有效地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除水腫。
- 清熱解毒: 車前子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咽喉腫痛等病症,車前子能起到清熱消炎的作用。
因此,燻草散中加入車前子,可以有效地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燻草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緩和君藥燥性: 燻草散中常含有辛溫燥烈的藥物,例如細辛、川芎等,容易傷陰耗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能滋陰養血,緩和君藥燥性,避免損傷人體正氣。
- 調和營衛: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調理氣血的作用,能夠改善氣血運行不暢,調和營衛,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提高燻草散的治療效果。
燻草散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安神定志:茯神味甘淡,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之功效。燻草散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茯神可助其安撫心神,改善睡眠品質。
2. 健脾益氣:茯神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使藥效得以充分發揮。燻草散中的其他藥材如甘草、黃芪等,也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茯神與之搭配,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燻草散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桂枝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燻草散主要用於治療溼疹、皮膚瘙癢等症,桂枝可溫暖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瘙癢和疼痛症狀。
- 助藥力達表,提高療效:桂枝能使藥力達於皮膚表面,配合其他藥物,增強止癢消炎的效果,進一步緩解皮膚問題。
因此,桂枝在燻草散中起到溫經散寒、止痛止癢和助藥力達表的作用,提高藥方整體療效。
燻草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燻草散中多用辛溫燥烈之藥,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味甘緩和,可調和藥性,避免燥烈之性傷及脾胃,使藥效更趨平和。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緩急、補脾益氣等功效,可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例如,甘草能解藥毒,減輕其他藥物對機體的副作用;甘草能緩解疼痛,提升藥效。
因此,甘草在燻草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使藥物發揮最佳的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燻草散」,主要成分包括人參、龍骨、赤石脂、生地黃、白朮、車前子、白芍、茯神、桂枝、甘草。
人參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龍骨性味甘鹹,性微寒,歸心、腎經,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赤石脂性味甘、澀,性平,歸肺、腎經,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生地黃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白朮性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車前子性味甘、寒,歸肺、腎、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白芍性味甘、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茯神性味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
桂枝性味辛、溫,歸肺、太陽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燻草散」具有半夢半醒間遺精,狀態虛弱,睏乏無力的主治功效。
「燻草散」方中,人參補氣健脾,益氣生津,固澀止遺;龍骨、赤石脂固澀止精,收斂止遺;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白朮健脾益氣,利水滲濕;車前子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白芍平肝息風,養血斂陰;茯神養血安神,寧心益智;桂枝發汗解表,溫經散寒;甘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
諸藥合用,具有補氣固澀,清熱除濕,養血安神之功,可治半夢半醒間遺精,狀態虛弱,睏乏無力。
傳統服藥法
熏草3兩,人參2兩(去蘆頭),龍骨1兩,赤石脂1兩,熟乾地黃2兩,白朮2兩,棘刺1兩(微炒),車前子1兩,白芍藥2兩,茯神1兩,桂心1兩半,甘草1兩(炙微赤,銼)。
上為粗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熏草散, 出處:《聖惠》卷十四。 組成:熏草1兩,龍骨2兩,熟乾地黃2兩,白朮3分,人參(去蘆頭)3分,茯神3分,桂心3分,甘草(炙微赤,銼)3分,白芍藥3分。 主治:傷寒後虛損,腎氣不足,夜夢失精。
熏草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熏草3兩,人參2兩(去蘆頭),龍骨1兩,赤石脂1兩,熟乾地黃2兩,白朮2兩,棘刺1兩(微炒),車前子1兩,白芍藥2兩,茯神1兩,桂心1兩半,甘草1兩(炙微赤,銼)。 主治:虛勞夢中失精,虛乏少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