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戟散,方如其名,以大戟為君藥,乃因其性峻烈,善於逐水消腫。
大戟性寒,味苦辛,入心、肺、腎經,具有瀉水消腫、破積散結之功效。其藥性猛烈,擅長攻逐水濕、痰飲、積聚等病邪,故常用於治療水腫、腹水、胸水、痰飲、積聚等症。
此外,大戟散中亦可配合其他藥材,如芒硝、甘遂等,以增強其瀉水消腫之力,或以甘草、生薑等,以緩解其毒性,使藥效更為安全有效。
大戟散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瀉下逐水: 牽牛子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逐水之效,可通便排毒,利水消腫。與大戟散中其他藥物如大戟、芫花等相配合,可增強瀉下通便之力,達到消腫解毒之目的。
- 攻逐寒濕: 牽牛子善於攻逐寒濕,對於寒濕凝滯所致的腹痛、腹瀉、水腫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大戟散本身具有較強的攻下作用,搭配牽牛子可更有效地驅逐體內寒濕,改善病情。
大戟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大戟毒性: 大戟性峻猛,容易傷胃,木香性溫和,能健脾和胃,緩解大戟對胃部的刺激,減少其毒性反應,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
- 引導藥力: 木香氣味芳香,能引導藥力下行,使大戟的藥效更好地發揮到病竈部位,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木香在大戟散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既可以降低藥物毒性,又能提高藥效,使藥物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主治功效
大戟散
大戟散是一中藥方劑,主要成分為大戟、牽牛子、木香,具有瀉下逐水、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傳統代功效。主治腹水,腹部脹大如鼓,或周身皆腫。
大戟
大戟味苦辛,性溫熱,有小毒,歸肝、胃經。具有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傳統代功效。瀉下逐水之功,可瀉水沈、利二便、消腫散結,治水腫、臌脹、胸脅停飲等症。瀉下之功,主治便祕積聚、水腫脹滿。利水消腫之功,可通利二便、消腫止痛,治水腫、腹水、通身腫滿喘息、小便澀等症。通經絡之功,可活血化瘀、祛風通絡,可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等症。散結之功,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常被用於治療淋巴結結核、扁桃體炎、頸項腋間癰疽等症。
木香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牽牛子
牽牛子,中藥名,為旋花科植物牽牛的種子。其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其中,牽牛子瀉下之力尤以黑牽牛子為勝,炒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強,且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炮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弱,但能補腎壯陽,固精縮尿。此外,牽牛子性寒涼,味甘苦,能瀉火通便,驅蟲殺蟲。可治療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蟯蟲、絛蟲等;頭蝨;皮膚瘙癢等。
總結
大戟散由大戟、牽牛子、木香組成,具有瀉下逐水、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傳統代功效。主治腹水,腹部脹大如鼓,或周身皆腫。
傳統服藥法
紅芽大戟(炒。主脾)1兩,甜葶藶(炒。主肺)1兩,黑牽牛(半生半熟。主腎)1兩,續隨子(炒,去殼。主肝)1兩,甘遂(炒。主心)1兩。
觀其五臟病證,其病證之藥加1兩,共2兩,並為末。煎燈心湯,五更初服1錢。用藥多少,相老少虛實加減。至天明其水下3-5次,其腫即消,卻用生蔥、薑煮粥止之,隔日服平胃散補貼。如體虛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戟散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戟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二。 組成:大戟、大黃、木香、商陸各等分。 主治:水氣。
大戟散, 出處:《潔古家珍》。 組成:大戟、白牽牛(頭末)、木香各等分。 主治:水腫,腹大如鼓,或遍身皆腫。
大戟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四。 組成:大戟1兩半(銼碎,微炒),木通半兩(銼),當歸半兩(銼碎,微炒),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 主治:水氣,腳膝腫滿入腹,氣喘煩悶,小便不利。
大戟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二引《經驗良方》。 組成:紅芽大戟(炒。主脾)1兩,甜葶藶(炒。主肺)1兩,黑牽牛(半生半熟。主腎)1兩,續随子(炒,去殼。主肝)1兩,甘遂(炒。主心)1兩。 主治:脾元虛憊,水氣腫滿。
大戟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大戟1兩,前胡1兩(去蘆頭),木通1兩(銼),當歸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半兩(銼),赤茯苓1兩,紫蘇莖葉3分,漢防己半兩,檳榔1兩。 主治:婦人水氣,四肢浮腫,心胸痞滿,痰毒壅滯,喘息稍急,小便不利,坐卧不安。
大戟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大戟3分,當歸3分(銼,微炒),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豬苓3分(去黑皮),赤芍藥3分,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婦人血分,心腹脹滿,手足浮腫,肩背煩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