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綿大戟散中包含大戟,主要是因為大戟具有瀉下逐水的功效。
大戟味苦性寒,入心、肺、腎經,能強力瀉下通便,利水消腫。對於水腫、腹水、痰飲等病症,大戟能有效驅除體內積聚的水分,起到迅速消腫的作用。
但大戟毒性較強,不可隨意服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才能發揮其治療效果,避免藥物中毒。
綿大戟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藥性: 綿大戟散屬於攻下逐水之劑,性峻烈,容易傷及脾胃。木香性溫味苦,具有健脾胃、燥濕止瀉的功效,可緩解綿大戟散的峻烈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傷正。
- 增強療效: 木香具有行氣止痛、燥濕止瀉的功效,與綿大戟散中的其他藥物配合,可以加強逐水消腫、通腑泄熱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總而言之,加入木香可以降低綿大戟散的毒副作用,並增強其療效,使其更好地治療水腫、腹脹等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綿大戟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水蠱,氣蠱」,為古代中醫對水液停聚、氣機壅滯所致脹滿病症的統稱。
- 水蠱:多因水濕內停,泛溢肌膚,見腹大如鼓、按之按之凹陷、四肢浮腫等症,類似於現代「肝硬化腹水」、「腎性水腫」等病症。
- 氣蠱:多因氣機鬱滯,升降失常,見腹脹如鼓但按之柔軟、叩之有聲,伴胸脅脹滿、噯氣不舒,類似於「功能性腹脹」、「腸胃脹氣」等。
本方以逐水行氣為核心,針對水濕與氣滯互結之證。
二、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1. 藥味組成與配伍
- 綿大戟(3錢):
- 性味苦寒,有毒,歸肺、脾、腎經,為逐水峻藥。
- 《神農本草經》載其「主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能瀉下逐飲、消腫散結,尤善攻逐胸腹積水。
- 本方為君藥,直攻水濕壅滯,開泄通路。
- 廣木香(1錢):
- 性味辛溫,歸脾、胃、大腸經,為行氣要藥。
- 《本草綱目》謂其「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長於調中導滯、疏肝理氣。
- 輔佐綿大戟,一則行氣以助水行(氣行則水行),二則緩和綿大戟峻烈之性,避免氣機壅遏。
- 蜂蜜(5錢):
- 甘緩和中,既能減輕綿大戟毒性,又能潤腸護胃,緩解峻下傷正之弊。
2. 治療原理與邏輯
- 逐水為主,行氣為輔:
- 綿大戟瀉下攻逐,使水濕從二便而出,針對「水蠱」之標實;木香調暢三焦氣機,破除氣滯,針對「氣蠱」之病機。兩藥相配,標本兼治。
- 攻邪不忘護正:
- 蜂蜜甘緩制毒,保護脾胃,避免逐水藥傷胃氣;「忌鹽百日」之囑,因鹽味鹹入腎,恐助水濕復聚,此為古代經驗調護之法。
3. 可能延伸功效
結合方義推論,此方或可用於:
- 水飲停聚胸脅(類似胸腔積液),見咳唾引痛、呼吸急促者。
- 氣滯水停之實性水腫,兼見便秘、尿少者。
總結:綿大戟散以峻下逐水結合行氣導滯,體現「去菀陳莝」治法,適用於水濕停蓄與氣機不暢並存之實證,然需謹辨體質虛實,中病即止。
傳統服藥法
綿大戟3錢,廣木香1錢。
上為末,作一服。
蜜5錢,水調服。
忌鹽百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部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綿大戟散, 出處:《良朋匯集》卷二。 組成:綿大戟3錢,廣木香1錢。 主治:水蠱,氣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