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七散

SAN WU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扁鵲心書》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0%
肝經 17%
肺經 12%
腎經 7%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膽經 5%
胃經 2%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三五七散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三五七散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而人參可補益脾胃之氣,促進氣血生化,提升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2. 扶正祛邪: 三五七散中常配伍一些寒涼藥物,例如黃連、黃柏等,用以清熱解毒,而人參則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防止寒涼藥物過度傷陽,維持機體平衡。

三五七散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發汗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效。三五七散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症狀如頭痛發熱、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麻黃可發散風寒,宣肺解表,使體內寒邪排出,達到治療目的。

二、宣肺止咳:麻黃亦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可疏通肺氣,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三五七散中,麻黃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宣肺止咳,緩解呼吸道疾病。

三五七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三五七散為跌打損傷的常用方劑,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疏通經絡: 川芎能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筋骨疼痛、腫脹、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川芎在三五七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三五七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其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

  •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入心、腎、脾經,能溫補心陽,散寒止痛,對於寒邪入侵所致的腹痛、肢冷、腰膝痠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 活血通絡: 肉桂能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在三五七散中加入肉桂,可以更好地發揮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提高整體療效。

三五七散中包含當歸,乃因其具備多重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互協同,以達到治療目的。

首先,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能改善氣血虛弱、經血不調、痛經等症狀。

其次,當歸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芍等,共同起到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當歸的加入,不僅能補血活血,更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多重功效,使三五七散更具療效。

三五七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精妙,內含烏頭此味強力草藥,旨在發揮其獨特療效。烏頭,性熱味辛,歸心、肝、腎經,善於袪風散寒,通絡止痛,對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及冷痛症狀具有顯著療效。三五七散中,烏頭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之目的。然而,烏頭含有烏頭鹼,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用量,以免中毒。因此,在應用三五七散時,必須遵循醫囑,精準掌握烏頭份量,確保治療安全有效。此方劑通過烏頭的辛熱特性,結合其他藥材,調和陰陽,達到治病求本之效。

三五七散中包含甘草,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三五七散中,雄黃、硫磺、白礬等藥性較烈,甘草能緩解其燥烈之性,使其藥效更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副作用。
  2. 解毒護胃: 甘草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減輕雄黃、硫磺等藥物的毒性,保護胃腸免受刺激。同時,甘草還可以緩解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減輕患者服用藥物後的胃部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三五七散 」,由人參、麻黃、川芎、肉桂、當歸、烏頭、甘草組成,主治邪風侵入耳朵,導致嘴巴和眼睛歪斜。

麻黃性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甘草性味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三五七散 」方中,麻黃辛溫發汗,散風寒而解表;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而止痛;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而止血;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而活絡止痛;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肉桂溫經散寒,活血祛瘀;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邪風侵入耳朵,導致嘴巴和眼睛歪斜之效。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3兩(炮,去皮臍),山茱萸5兩,山藥7兩。
上為末。
每服2錢匕,酒調服;或咬服,每服囚大錢,水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1個,煎7分,去滓服。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卷一○九引作「三五七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發汗、散寒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含有麻黃,有升高血壓的作用,高血壓患者慎用。
  • 本方含有烏頭,有毒性,使用時需遵醫囑。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坐骨神經痛耳聾麻痺心內膜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四肢麻痺癱瘓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三五七散, 出處:《扁鵲心書》。 組成:人參1兩,麻黃(去節)1兩,川芎1兩,官桂1兩,當歸1兩,川烏5錢,甘草5錢。 主治:賊風入耳,口眼歪斜。

三五七散, 出處:《得效》卷三。 組成:人參3錢,附子3錢,北細辛3錢,甘草5錢,乾薑5錢,山茱萸5錢,防風5錢,山藥5錢。 主治:陽虛眩暈,頭痛惡寒,耳鳴或耳聾。

三五七散,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四。 組成:附子(炮)3兩,細辛3兩,山茱萸5兩,乾薑(炮)5兩,防風7兩,山藥(炒)7兩。 主治:八風五痹,肢體不仁,或風寒入腦,頭痛目旋,耳內蟬嗚。

三五七散, 出處:《三因》卷七。 組成:大附子3兩(炮,去皮臍),山茱萸5兩,山藥7兩。 主治:外感風寒,惡寒,頭痛,眩暈,口眼歪斜,耳聾,以及風濕寒痹。感寒頭眩,惡寒,口眼歪斜,耳聾。風濕寒痹。腦風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